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 古诗三首:示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 古诗三首:示儿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8 08:5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示儿》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示儿》?科? 目?语文?
学习者分析
5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诗句虽语言通俗,但情感强烈。学生不仅需要自读自悟,更得结合背景资料,深刻领会诗歌反映出来的深厚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诗的内容想开去。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祭、乃”等字,理解“九州、王师、家祭”等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中字词含义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古汉语中通假字。
二、过程与方法?
1.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作的内容。 2.体悟重点词句,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3、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资源?(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 ??????????????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出示爱国诗句,引导学生读出爱国情怀。
导语:其实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大约在1000多年前,我国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被金兵占据了,从此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有一位诗人就出生在这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这样的战争持续了近100年,他亲眼目睹了金兵的种种暴行,他立志要驱逐外敌,收复失地,可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仍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此时,他觉得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抵不过他对祖国统一的眷恋之情,弥留之际,他千叮咛万嘱咐:待到祖国重整河山,收复失地的那一天,可千万别忘了告诉你们九泉之下的老父亲啊!这位诗人就是我国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出示作者简介)生默读简介。师:除此之外,你对陆游还有哪些了解呢?
2、 引入课题:我们今天要学的《示儿》就是他的绝笔之作。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节奏。读通诗句。找生朗读,学生评价。
三、精读细品
1、师配乐范读。师:从老师的读中,你学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读诗要注意节奏,读出节奏美,音韵美。
3、指名读。让学生上前边划节奏边朗读。
3、师生分句读。
4、师再次强调:读诗要有真情实感,要声情并茂。现在带着你对诗的感受再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领悟诗意。
1、结合预习,解释关键字词的意思。
2、同桌合作解释每句诗意,提醒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意的方法。
3、汇报成果
(1)师:谁能将每句诗的意思分享给大家?
(2)交流整首诗意
师:刚才我们对每句诗的大意弄清楚了,谁能将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3)师带领同学们概括全诗的意思。
五、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师带领学生再次走进课文,品析“四遗”。
师:当陆游在弥留之际,他人生最大的感慨是什么?(出示遗言)生读:“死去元知万事空”。此时,他知道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和他没有关系了,同学们再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万事空,万事皆空,陆游真的做到万事皆空了吗?此生他最大的遗憾就是(出示遗憾)——“但悲不见九州同”,他最大的牵挂还是“但悲不见九州同”(生读)此时,他只能仰天长叹:“但悲不见九州同”(生再读)。九州同,九州同,陆游何时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啊!他是多么盼望(出示遗愿):生答“王师北定中原日”,他最大的愿望还是:“王师北定中原日”(生答)。可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他只能叮嘱他的孩子(出示遗嘱):“家祭无忘告乃翁” (生答)他临终最后的遗愿就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生答)
师:谁能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这首诗?生读,师评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这首《示儿》。
六、体会“悲”之切,“盼之深”
同学们,此时,你能体会到陆游的心情是怎样的吗?生答:“悲”。
师板书“悲”。陆游为何事而悲,又为谁而悲呢?
体会为山河破碎而悲。
陆游此时的心情是极其悲痛的,因为我们的大好河山被金兵占据了,他因痛失国土而悲,带着这种悲痛的心情再读“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大好河山就这样葬于金兵之手,怎能不让陆游感到痛惜呢?带着这种悲痛的心情再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为百姓而悲。
同学们,陆游的悲不仅于此,他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这样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从这首诗中,你又体会到为谁而悲呢?
百姓生活在敌人的铁骑之下,被任意践踏,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是多么盼望 :生答“王师北定中原日”。百姓们在苦苦期盼他们的王师来解救他们哪!师板书“盼”。可是我们的王师又在做什么呢?
体会为腐败无能的权贵们而悲。
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这样写到:“山外青山楼外楼······”
师:透过这首诗,你又看到了哪些画面呢?生自由答。
师:移民的泪都流干了,可我们的王师们伴着西湖美景,听着动听的歌声,看着曼妙的舞姿,苟且偷安,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将百姓生死于不顾。
陆游看到此景,他的心情怎能不悲伤呢?除了悲,还有什么?——愤。如果你是陆游,你会怎样痛斥他们呢?——西湖歌舞几时休?师:痛斥得好!真是忧国忧民的好男儿!
为自己壮志未酬而悲。
陆游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统一而奋斗着,让我们在陆游的诗句中,寻找他人生道路上留下的心声吧!
出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师:陆游少年就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中年更以祖国统一为己之任,“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晚年的陆游本应安享晚年,儿孙绕膝,可他还想着为国征战沙场,他豪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可令人遗憾的是,他至死不渝的愿望没能实现,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也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他夙愿未了、壮志未酬啊!这令陆游何等的悲壮啊!带着悲痛的心情再读:“但悲不见九州同”,就算他长眠地下也要听到:“王师北定中原日”。 就算他长眠地下也要苦苦期盼的还是:“王师北定中原日”。
师:这就是陆游,这就是陆游的一生,
七、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1、归总提升:
陆游人生的最后一句话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最后一句嘱托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千叮咛万嘱托的还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做到在生命大限之际,还能时刻想着祖国的统一呢?而我们的陆游他始终念念不忘的就是:祖国的统一。听不到也要听,盼不到也要盼,在这一悲一盼之间,你能感受到这一切都源于什么呢?对,那就是他对祖国的拳拳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心,板书:爱。
处于动荡中的陆游能有如此的爱国之心,现如今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他这种爱国精神呢?
近代改良学者梁启超曾经说过:“古今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出示《少年中国说》师生接读。
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用你们最有力的声音再读一遍:少年雄于地球!
2、再读《示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能像陆游那样常怀爱国之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陆游去了,他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带着一切的一切长眠于地下,唯独留下的是一腔遗恨和满怀悲意的《示儿》。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路由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