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唱山歌》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唱山歌》,并能背唱。
2、过程与方法:能听辨并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的插曲,简单复述“刘三姐”的故事,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教学重点
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
钢琴、课件、多媒体大屏幕等。
教学过程:
? 一、 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老师播放儿童版《山歌好比春江水》歌曲,并要同学一起律动,小女孩优美动听的歌声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用鼓励的语言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同学们各个都是小舞仙,想知道谁是“歌仙”吗?这节课老师将带上同学一同去寻找广西传说中的“歌仙”刘三姐,听她一曲唱山歌”。
2、师: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
3、简单介绍壮族及壮族歌圩。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三、 学唱曲谱
1、师:同学们是不是迫不及待想听下这首歌曲,我们一起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中速、优美地、婉转地、甜美柔和)。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2、再听一遍歌曲,找出节拍不同?数数歌曲有几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有几小节。
3、讲解变换拍子。
4、师:“在寻找歌仙的路上遇到了点险阻,需要我们齐心协力的渡过,”出示旋律谱,教师带学生先读节奏,在用手打节奏,解决本课的难点,为接下来学好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5、导语:“同学们表现的真棒,老师也按耐不住想给大家唱一遍歌曲,请你们帮助老师找到歌曲相同或相似的旋律好吗?”教师有感情范唱,更能激发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6、师弹琴教唱曲谱,完整的演唱曲谱,注意长音的演唱。
四、演唱歌词
1、读歌词并分析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前两句可看出,壮族的人们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人们心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
2、师弹琴学生填词,注意一字多音处演唱。划拍演唱,注意突出强拍。
3、指导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演唱,保持声音平稳。尽量保持四小节换气,最后一个乐句中扩展部分的换气要及时。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伴奏音乐用委婉、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五、表现歌曲
1、设计演唱形式: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老师唱前两句,你们唱后两句,“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六、拓展练习
教师问:“哎,你的名字叫是什么?”请学生能回答。
七、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唱山歌》,简单了解壮族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一点点,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唱山歌》 ------讲述了美丽的广西和刘三姐的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对歌这种形式对于传统的音乐课来说,形式新颖,题材广泛,学生也易于接受,乐于演唱。我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风景秀丽的广西,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扩展了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初步感悟到优美婉转的山歌。使学生身临其境,就象来到了广西人民的中间。歌曲是同学们较为熟悉的一首歌曲,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厚,但怎样能把歌曲演唱得更地道呢?首先请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请同学们说出音乐的特点,与以前学过的歌曲在音乐风格上的区别.这对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艺术特性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范唱激发了学生兴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
四年级音乐《唱山歌》教案及反思
?
绥滨县第三小学:陈桂玲
2019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