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次:
学科:
物理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授课人:
课题
第三节
测平均速度
课型
新授课
课课时
课时:2
学习目标
1.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重点
平均速度的计算
难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案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5
min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3.秒表读数时首先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秒表的最后读数
为读数与
读数之和。
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5.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6.测量路程需要仪器是,测量时间需要仪器是。
7.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是: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
用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利用公式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二、探究案
实验: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斜面长2.4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6秒。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4.8秒。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路程(米)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米/秒)s1=2.4t1=v1=s2=1.2t2=v2=
①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②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米/秒。
要求强调:要求按图组装器材,注意斜坡坡度较小,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较长,
易计时
思路分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要注意弄清楚每一段的路程和运动时间。
三、训练案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cm,tBC=s,vA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填“大、小”)
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的原理:;
(2)本实验除右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m/s。
3、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
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
D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m/s,小球整个
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
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
km,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北京天津西济南上海T13到站时间……16:1120:118:04发车时间14:4016:1620:23……T14到站时间9:037:233:14……发车时间……7:283:2615:45
(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
(2)T13从北京到济南共运行多少时间?
(3)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用km/min做单位)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