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哈哈镜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我是司马实验学校小学美术教师覃霞,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岭南版一年级第六课《神奇的哈哈镜》。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课课型为设计应用。哈哈镜不但是学生熟悉的物体,更由于镜中人物变形而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本课尝试以美术与科技为切入点,以哈哈镜能使物象变形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制作会变化的画。“用折纸添画的方法做一张会变化的画”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感受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并独立创造有新意的哈哈画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年级教学内容。一年级的孩子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爱游戏,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与求知欲,对美术学习也是充满着兴趣,思维也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状态,想像力相当丰富。敢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折叠”与“添加”的方法,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2.能用“点、线、色”装饰画面。
过程与方法:1.在尝试探索中掌握“折叠和添加”的方法
2.能大胆运用“点、线、色”装饰画面情感、态度、价值观:大胆的表达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做出一张会变化的画。
教学难点: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创作有新意的哈哈镜。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美术是一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及动手创新能力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快乐。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思考评价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范画 白纸 水彩笔
五、说教学过程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过程设计: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请坐!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2分钟)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给我们班的小朋友讲个故事,想不想听? 生:想。
师:从前,森林里有一头狮子它很喜欢照镜子,有一次, 它在森林里发现了一面大镜子,于是上前一照,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发生什么事……
师:镜子里的狮子与我们平时照镜子时的样子相同吗?生:不同。
师:有什么不同?谁能给这个镜子起个名字?(板书课题:神奇的哈哈镜)
2、观察感受,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老师这个理有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任务有什么不同?
生:变高、变胖……
3、创意空间
师:提问“如何用纸来做哈哈镜” ? (用折纸添画的方法,做出一张会变化的画。)
师:请同学们用折纸添画的方法来制作哈哈镜(要求:1:先思考,后动手 2:运用折纸添画的方法制作 3:时间限定5-10分钟)
4、作品展示,欣赏评价
师:时间马上就到了,请同学们加油!
a、组织学生展示、介绍
师:老师这里选了三幅作品,想不想看?生:想
师:好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不错!你们的作品很有创意!掌声鼓励
b、师点评
5、小结
师:今天我们都学会了制作哈哈画,你有什么收获?老师看了大家的作品觉得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作品的创意真棒,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你们。下课以后请你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老师和爸爸妈妈看,并且试着运用别的折法再做一个更好玩的哈哈画吧。
6、板书设计
神奇的哈哈镜
方法:折纸添画
六、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认知规律,采用自主探究法、思考评价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参与到整堂课,力求学生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以及动手创新的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