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观的高架桥》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在美术课上,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创新精神,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和自我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创造兴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通过本“激趣导入--欣赏探究--创意表达--创作展评--讲评拓展”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学会关心生活,设计高架桥。
【教材分析】
教材是岭南版出版社,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额小学美术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欢快的交通世界第5课《壮观的高架桥》,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通过了解高架桥的功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能凭记忆、想象和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高架桥壮观的造型、川流不息的汽车和其他景物。 在记忆活动中,了解高架桥的功能;在比较和观察中,学会选择不同视角观察高架桥与景物;在想象与创作中,能大胆表现。,让学生学会关心生活,体现现代化交通枢纽的气势磅礴。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的媒体效果,能通过看看 、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本课通过了解高架桥的功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能凭记忆、想象和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高架桥壮观的造型、川流不息的汽车和其他景物。
过程与方法:
在记忆活动中,了解高架桥的功能;在比较和观察中,学会选择不同视角观察高架桥与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在想象与创作中,能大胆表现。,让学生学会关心生活,体现现代化交通枢纽的气势磅礴。
【 重难点】
重点:能凭记忆、想像和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高架桥壮观的造型,川流不息的汽车和其他景物。
难点:学习选择不同视角观察高架桥与景物。
能画出有"遮挡、空间感"的高架桥,车辆和背景等物象。
【教法选择】
启发谈话法、情景激趣法、观察发现法、比较分析法、演示引导法等。
【学法指导】观察法、体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课件、画纸、油画棒、记号笔等。
【学具准备】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来猜猜看这是哪里?
这些桥有什么功能呢?(指名汇报:增加交通流量,使交通顺畅。)
(跨线桥,受地面因素影响,无法在原地面修建桥路,而设计桥梁,具有高桥墩支撑的塔或支柱,跨过山谷、河流、道路或其他低处障碍物的桥梁)。
提问:你认识哪些高架桥呢?(指名汇报)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记忆感受:了解高架桥的功能)
二、感受高架桥
从不同角度看高架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比较观察:各种各样的高架桥启发学生了解视角:平视、俯视、仰视这三种透视关系。(师生互动,用身体语言表现不同视角的动态。)如果学生不能及时的说出感受,就及时的出示评价词汇: 感受类——壮观、气势磅礴、优美、节奏、装饰性;造型类:层叠、对称;
(设计思路:此环节的设计为了让学生以不同角度观察高架桥的造型特点,为记忆创作打下基础。)
三、对比高架桥
观察高架桥有什么设施?用得最多的是什么形状和哪些线条?
简单欣赏其余图片,局部分析了解高架桥的细部特征:路面、防护栏、桥墩、灯柱、指示牌、周边环境等造型。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细部观察顺序。(设计思路,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了解高架桥的细节特征。并能将复杂的物象简单化,并知道怎样用画笔表现出来,绘画时也应该先整体后局部。)
教师现场示范绘画步骤:先勾出高架桥;添加车辆;配画背景。并表现出“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桥梁、车辆(直观画和张贴教具相结合)。
(设计思路:通过教师示范,直接的解决重难点)
五、设计高架桥
今天,让我们当一名最棒设计师,为家乡设计一座更美更壮观的高架桥。(板书课题:壮观的高架桥)
1、 学生自主学习绘画步骤。
(1)、选取高架桥视角。勾出高架桥。
(2)、添加车辆。
(3)、配画背景。
欣赏学生作品。激发灵感。(欣赏课本学生作品,了解画面的空间感,物象的遮挡等关系的表现)
学生自主完成创作
(设计思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与喜欢表达方式画出自己的的想法。)
六、分享评价:我是最棒的设计师.
1、出示评价点:
A、造型壮观,主体突出。
B、构图饱满,色彩对比。
C、有视角取向,有空间感。
2、自评互评相结合。
3、情感教育:关心生活,爱护环境。
大家选出最优秀的设计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在想象与创作中,能大胆表现。,让学生学会关心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壮观的高架桥
造型 视角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