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9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实验目的:
通过纸带计算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实验原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直线,其“斜率”表示加速度。
v
t
0
v0
vt
t
△t
△v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固定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
4、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拴上合适的钩码.调整装置,使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
4、实验步骤:
(3)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4、实验步骤:
4、实验步骤:
(4)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
换上新纸带,重复
实验三次.
5、数据处理
选取纸带、确定计数点并进行测量
(1)在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最清晰的纸带.
(2)为了便于测量,一般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计时起点(0点).
(3)从0点开始,每5个点(相隔0.1
s)取1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如下图所示,相邻两点中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5、数据处理:
例、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如下纸带: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cm/s)
由
……
各计数点的速度填入下表:
(1)图像法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cm/s)
2.4
4.0
5.6
7.1
8.8
10.4
0
2
4
6
8
10
12
t/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v(cm·s-1)
根据数据描点,画一条直线,让直线尽可能地通过较多的点,没在直线上的点均分在两侧。
(1)图像法
在图象上任取两点利用其坐标值求出斜率即物体的加速度。
Δv
Δt
0
2
4
6
8
10
12
t/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v(cm·s-1)
(1)图像法
从纸带上得到6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
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x1、x2、x3……则有:
△x=x2
-
x1=x3
-
x2=x4-x3=x5
-
x4=x6
-
x5
=aT2
可得:
x4-x1=(x4-x3)+(x3-x2)+(x2-x1)=3aT2
同理有 x5-x2=x6-x3=…=3aT2
(2)用逐差法算加速度
x
4
-
x1
=
3a1
T2
a1
=
(x
4
-
x1
)
/
3
T2
x
5
–
x2
=
3a2
T2
a2
=
(x
5
–
x2
)
/
3
T2
x6
–
x3
=
3a3
T2
a3
=
(x6
–
x3
)
/
3
T2
逐差法的实质是将纸带分为两个大段.又称为整体二分法。
(2)用逐差法算加速度
误差和有效数字
1.误差
(1)定义:在测量中,测出的数值(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分类: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3)系统误差:
①产生:仪器本身不精确、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产生的。
②系统误差的特点:多次重复测量时,测量值总是大于(或小于)真实值。
③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校准测量仪器(或使用更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原理等。
(4)偶然误差:
①产生: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
②特点: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概率相同。
③减小方法:多次重复测量求平均值。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不是错误,一般情况下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想办法减小。而错误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避免。
2.有效数字
(1)可靠数字:通过直接读数获得的准确数字。
(2)存疑数字:通过估读得到的那部分数字。
(3)有效数字:测量结果中能够反映被测量大小的带有一位存疑数字的全部数字。
例: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4=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解析:
T=0.02×5=0.1
s
(1)
第四个记数点在3到5的中间时刻,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v4=0.405m/s
x1=d1=1.40cm
x2=d2-d1=(3.55-1.40)
cm=2.15cm
x3=d3-d2=(6.45-3.55)
cm=2.90cm
x4=d4-d3=(10.15-6.45)
cm=3.70cm
x5=d5-d4=(14.55-10.15)
cm=4.40cm
x6=d6-d5=(19.70-14.55)
cm=5.15cm
解析:
T=0.02×5=0.1
s
x1=d1=1.40cm
x2=d2-d1=(3.55-1.40)
cm=2.15cm
x3=d3-d2=(6.45-3.55)
cm=2.90cm
x4=d4-d3=(10.15-6.45)
cm=3.70cm
x5=d5-d4=(14.55-10.15)
cm=4.40cm
x6=d6-d5=(19.70-14.55)
cm=5.15cm
解析:
T=0.02×5=0.1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