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备课 4.3 生活中的透镜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备课 4.3 生活中的透镜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30 22: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次:
学科:
物理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授课人:
课题
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
课型
新授
课课时
课时:
1
学习目标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重点
了解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对透镜及其成像特点形成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准备。
难点
对透镜及其成像特点形成感性认识、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预习案
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1.照相机的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凸透镜后会聚在_______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______,像是_____、________的。
3.要想使照相机成的像大一些,应该怎么办?
4.投影仪使用时,物体(投影片)离投影仪比较______,成的像离镜头比较_______,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的。
5.放大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所成的像是______的。
二、探究案
(一)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自制的视频,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引入课题——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上都有透镜吗?这些透镜各有什么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探究的问题:生活中的透镜。
(二)讲授新课:
1、照相机:
(1)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先出示真实的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的镜头。然后利用投影课件展示照相机的结构:镜头、按钮、机壳、底片等并作讲解。
(2)照相机的原理。
利用投影课件展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引导学生总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生活中的照相机——数码相机
投影课件展示生活中常用的照相机——数码相机,增强学生的生活经历。
(4)体验照相机
学生利用透镜、光屏、蜡烛来设计实验,通过实验体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过程。
2、投影仪:
(1)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通过老师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图案清晰的像。结合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让学生仔细观察投影仪。然后利用投影课件展示投影仪的构造:镜头、平面镜、投影片、屏幕等并作讲解。
(2)投影仪的原理。
通过老师演示,观察相的大小、正倒。结合投影课件展示: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引导学生总结投影仪成像原理。
(3)投影仪的使用。
投影课件展示如何使用投影仪,鼓励学生进行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体验投影仪
学生利用透镜、光屏、蜡烛来设计实验,通过实验体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过程。
3、放大镜:
放大镜其实就是凸透镜。
让同学们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并改变放大镜到字的距离,观察字的放大情况。然后投影课件展示并作出说明:放大镜放大镜其实就是凸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
(2)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通过观察现象结合投影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总结放大镜成像特点:能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3)体验放大镜
学生利用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或其他物体来体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过程。
三、训练案
(1)小明将自制的模型照相机带到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的纸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他观察的这个像是_____________立(填“倒”或“正”)_____(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像。
(2)用照相机拍照片时,正确的说法是(

A.因为要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镜头要用凸透镜,人要离镜头很近
B.因为要得到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镜头要用凹透镜,人要离镜头很近
C.因为要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镜头要用凸透镜,人要离镜头较远
D.因为要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镜头要用凹透镜,人要离镜头较远
(3)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2寸的全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A.小明向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小明向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C.小明向前移,并增大光圈
D.小明向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4)有一个胶片放在教学用投影仪上,此时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要得到更大的像,应使投影仪_____(填“远离”、“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_(填“上”或“下”)移动。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