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1.掌握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2.理解并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3.了解细胞学说的内容、建立过程。
1.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1)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其DNA分子主要分布在_______上。
(2)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______、_______、支原体、衣原体、蓝藻等,其DNA分子主要分布的区域叫做______。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染色体
细菌
放线菌
拟核
3.典型的原核细胞
(1)蓝藻细胞
①结构 [识图填空]
②生活方式:_____生物,因其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
自养
叶绿素和
藻蓝素及光合作用酶
(2)细菌细胞
结构 [识图填空]
[思考探讨] 1.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
2.带有“菌”字或“藻”字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吗?
提示: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细胞核和拟核中都有遗传物质DNA。
2.不一定。酵母菌、霉菌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衣藻、小球藻、团藻属于绿藻,是真核生物。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不同点
大小
较小
较大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化合物
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有细胞核,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举例
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
相似点
①都有细胞膜、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
②都有与遗传关系密切的DNA分子
2.细胞的统一性
(1)真核、原核细胞的共性:均有细胞膜、细胞质,均以DNA分子为遗传物质。
(2)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细胞质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1)常见的蓝藻类生物:颤藻、念珠藻、蓝球藻、螺旋藻、发菜等。蓝藻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及光合作用酶,能进行光合作用。
(2)拟核与细胞核的区别:①拟核没有核膜;②拟核中有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1.细胞学说的建立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学者_____________。
2.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_____发育来的,并由_________________所构成;
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
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
细胞和细胞产物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_________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________中产生。
3.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______的统一性。
整体生命
老细胞
结构
[思考探讨] 3.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
提示: 不是,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细胞学说使纷繁复杂的生物界通过具有细胞结构而统一起来了,从而说明生物彼此间存在亲缘关系,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奠定了基础。
[记知识纲要]
[背关键语句]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
3.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4.原核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拟核中有大型环状DNA。
5.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建立的,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证明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判断
衣藻和颤藻都是藻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 )
A.细胞的外部形态不同
B.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不同
C.前者有核膜,后者无核膜
D.前者有鞭毛,后者无鞭毛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颤藻属原核生物,衣藻属真核生物。
答案: C
原核生物的判断方法
原核生物种类较少,仅有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等。
(1)蓝藻包括颤藻、蓝球藻、念珠藻、发菜等。
(2)细菌:凡“菌”字前面有“杆”字(乳酸杆菌)、“球”字(链球菌)、“螺旋”字(幽门螺旋菌)及“弧”字(霍乱弧菌)的都是细菌。
(3)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酵母菌、霉菌是真核生物。带“藻”字的也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绿藻、褐藻、红藻都是真核生物。
1.下列关于细菌和蓝藻的说法,你同意的是( )
A.蓝藻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而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B.蓝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而所有细菌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
C.二者细胞中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都有拟核,拟核中有染色体
D.二者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没有核膜,但有核糖体
解析: 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有核糖体,但都没有核膜和染色体。蓝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而大多数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只有少数细菌(如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
答案: D
细胞学说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和魏尔肖
B.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C.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而非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答案: C
2.恩格斯曾经把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中细胞学说创立的重要意义在于( )
①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 ②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③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④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细胞学说的内容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构成,而不是“所有生物”。
答案: B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换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目镜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反比,物镜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正比,故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时,应先移动装片,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正确顺序为: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 D
1.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显微镜组成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其主要结构是:反光镜、载物台、物镜、镜筒、目镜等。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见下图。
2.使用方法
(1)低倍镜的使用。
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低倍镜下调清晰
(2)高倍镜的使用。
①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4.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
(1)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2)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之乘积。
5.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3.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淋巴细胞,如图。若进一步放大观察该细胞,则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B.换用高倍物镜后需调节粗准焦螺旋
C.如果视野较亮可换用大光圈、凹面镜
D.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0×和物镜40×组合观察,像的长、宽是实物的400倍
解析: 淋巴细胞偏右下方,换高倍物镜前,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A错误;换用高倍镜后,物像不清楚,只能调细准焦螺旋,B错误;视野较亮应换较小的光圈、平面镜,C错误;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长或宽放大10×40倍,D正确。
答案: D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1.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
B.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营养方式属自养型,后者无细胞壁,营养方式属异养型
C.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
D.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
解析: 细菌和蓝藻虽然各自的遗传信息不同,但都以DNA为遗传物质,A正确;硝化细菌与变形虫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硝化细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错误;颤藻与发菜都属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C错误;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遗传物质是相同的,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多样性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
答案: A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所有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B.水华和蓝球藻、念珠藻一样,都是蓝藻的一种
C.低等植物、低等动物都属于原核生物
D.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细胞内都存在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和酶等
解析: 大多数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但单细胞生物还包括真核生物内的部分低等植物、低等动物,A错误、C错误;水华主要是由蓝藻过度繁殖形成的一种现象,水华本身并不是生物体,B错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必须存在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酶等基本条件,D正确。
答案: D
3.下面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先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直至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将目镜换成镜头②,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物镜换成高倍镜头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解析: 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因此乙图左上方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由于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倒立的像,所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上,应该向左上方移,A正确;放大倍数增加,视野变暗,应调大光圈或改用凹面镜,B错误;甲图中放大640倍的组合是短的目镜②,放大倍数为16;长的物镜③,放大倍数为40,即16×40=640,C正确;换用高倍镜后,若视野模糊,应调细准焦螺旋,D正确。
答案: B
4.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这个学说的科学价值主要是( )
A.告诉人们所有的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B.证明了生物彼此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C.说明了动植物的细胞是一样的
D.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
解析: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这句话从细胞水平上说明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但并不代表动植物细胞都是一样的,也不能说明所有的生物都是细胞构成的,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答案: B
5.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A.①③④⑤ B.⑥④③⑤
C.⑤④③② D.⑥④⑤③
解析: 从图甲转为图乙,视野中几何图形数目减少,物像变大,说明放大倍数增大,是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的结果。使用高倍镜前,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光圈和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答案: C
6.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具有核膜,因此属于________生物。
(2)图中④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的________型生物,而图中的________是自养型生物。
(3)图①~⑤中的各种生物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各种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
(5)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衣藻结构如图①所示,实际鞭毛位置应该在________(上侧/下侧)。
解析: 据图分析,图①~⑤依次是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细菌和蓝藻,其中①、②、③是真核生物,具核膜,而④、⑤是原核生物,无核膜。④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的异养生物,①和⑤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图中各细胞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而各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显微镜下的物像与实物呈倒置关系。
答案: (1)①②③ 真核 (2)异养 ①和⑤ (3)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4)多样性 (5)下侧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