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6 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6 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28 06:2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时 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原理,能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2.能把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3.培养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拓宽视野,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难点:把非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3页例7、“做一做”和第14~15页“练习二”第3、4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万以内的近似数和准确数。
希望小学大约有1200名师生,其中五(2)班有48名学生,男生28名,女生20名。
观察这些数据,说说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你能够或必须真实准确地统计出某个数据,而有时候,你没有办法或者没有必要得到一个非常精确的数据。因此,人们根据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把它们分为“准确数”和“近似数”两大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求法。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1.引导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
(1)课件出示:下列各数接近哪些整十数?
51 69 27 38 37 61 92
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如何完成的?
学生交流后,明确:在写这些整十数时,有时候把个位直接变成0,有时候把个位的数变成0的同时,还往十位进一。
(2)进一步提出问题:是否向前一位进一,由谁决定呢?怎么决定?
介绍“四舍五入”法:其实多年前,我国的数学家就已经提出来了,叫“四舍五入”法。
引导学生说出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刚才求整十数其实就是把这些数四舍五入到十位。
介绍精确数和近似数之间的连接符号“≈”。
“≈”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2.教学例7,引导探究亿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求法。
(1)课件出示教材例题情境图。
提出问题:地球的直径大约是多少万千米?太阳呢?
(2)启发学生思考: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那如何才能把这两个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在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答:根据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学生试做,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3)讨论:怎样用“万”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小结: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先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如果小于5,就把它和后面的尾数舍去,再改写成0;如果等于或大于5,要先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后面的尾数舍去,改写成0。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1分钟) 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3题。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小组汇报,促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解答问题不只是为了求出一个答案,更重要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正是因为这个思考过程展示了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经常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整理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