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7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7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28 06:2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时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让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6、17、18页内容及第22页“练习三”的第1、2、6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计数器
2.学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填一填:( )个一百是一千,( )个一千是一万;
( )个一万是十万,( )个十万是一百万。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引导学生了解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引出记数符号的需要。
(2)了解各图的记数符号,重点介绍阿拉伯数字的来源。
2.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引导学生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1)课件出示第18页两幅图,引导学生认识比亿大的数。
提问:怎么读出这个大数呢?
启发学生想到:可以用数位顺序表试一试。
提问: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按从右往左的顺序说一说,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出示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推。
(2)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
师生一起在计数器上拨珠。先一千万一千万地拨珠,一直拨到九千万。提问:九千万加一千万是多少?千万位满十怎么办?
( 答:一亿,千万位满十向亿位进一。)
再一亿一亿地拨珠,一直拨到九亿。提问:九亿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怎么办?
(答:十亿,亿位满十向十亿位进一。)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百亿和千亿。
教师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3)引导学习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把教材第18页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
提问:观察数位顺序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指出: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三”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三”第2题。
3.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三”第6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教学中,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贯穿在数的发展历史背景中,使学生了解数的发展历史,珍惜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努力创造出更多的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