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梯形
教学目标 1.了解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
2.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画梯形的高。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梯形底和高的意义。
难点:画梯形的高。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66页例3、例4、“做一做”和第67页“练习十一”的第4、5、6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三角尺、直尺
2.学具准备: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四边形的概念。
(1)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答: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吗?
出示生活中四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这种(梯形)图形吗?这类四边形的形状像什么?(答:梯子。)这就是梯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梯形。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例3及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梯形的概念。
(1)观察图形,找出共同点,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
(2)教师总结: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提问: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答: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
2.引导学生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学习画高。
(1)结合图形进行一一说明。
(2)引导学生学习画梯形的高。
教师提示学生梯形的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高的画法相同。
提问: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画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3.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梯形。
边出示图片边说明: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4.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探究四边形间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说一说理由。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6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一”第4题。
3.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一”第5题。
4.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一”第6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更深的认识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