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的变化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难点: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09页内容、第110页第2题和第113页“练习二十一”的第4~8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大数的相关知识。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大数的相关知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知道了有关大数的什么知识?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复习有关乘法和除法的知识。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18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18分钟) 1.引导学生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130×5= 2×380= 150×6= 180×3=
230×4= 7×130= 460×2= 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答: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2.引导学生复习乘、除法的笔算。
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40×45=10800 861÷21=41
940÷56=16……44
然后指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数乘两位数应该如何笔算?
(2)计算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何笔算?
3.引导学生复习商、积的变化规律。
观察下面各题,直接写出各题的积或商。
45÷9= 28×14= 840÷24=
90÷18= 280×14= 840÷12=
180÷36= 28×140= 168÷240=
(1)你知道在乘法里,积有什么变化规律?
[答: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2)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
[答: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引导学生复习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2)组织交流解题思路。
这道题中告诉我们哪几种量,求什么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单价×数量=总价。)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
2.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3.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一”第7题。
4.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一”第8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是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并使学生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