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课件(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28 07:2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 1985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黄巾起义
解题:
兴——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到东汉的过渡,掌握“光武中兴”的内容及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的影响。
2.了解东汉王朝从建立到“一蹶不振”的历史史实。
3.学生尝试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东汉的历史。
名词解释
光武中兴
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____年,外戚____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光武帝_____在25年称帝,定都____,史称____。
3.光武中兴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
措施
(1)释放奴婢,减轻_______,减轻刑罚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______。
(3)允许北方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结果
社会局面______,经济得到__________,史称“光武中兴”。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字文叔,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
材料分析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建立之初,战乱不断;郡县过多,官多民少,国家开支过大,且政府官员贪污腐败严重;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为废墟,田地荒芜。
议一议:针对当时形势,假如你是当时光武帝的大臣,你会向他提出什么建议?
建言献策
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励精图治 光复祖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缓和社会矛盾 :
减轻刑法
减轻农民的负担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为了缓和民族矛盾: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为了减少国家开支:
为了治理腐败:
【结果】
材料1:光武帝初年,全国户籍人口仅有1000多万。到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统计,已达2100万,又经明帝、章帝?到了和帝17年(公元105年)时,户籍人数到达5300多万,已接近西汉盛世水平(5959万),这个人口数字,和后来的盛唐时期不相上下。
材料中户籍人口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口增加,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东汉宅院画像砖
图片分析
东汉画像砖嵌在墓壁上,内容丰富多彩。
左图主人悠闲地对坐畅饮,起舞的雀鸟和洒扫的奴仆衬托出安逸祥和的生活景象。
反应了社会安定局面。
图片分析
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增加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反映了东汉民间生活和地方风貌。
{08FB837D-C827-4EFA-A057-4D05807E0F7C}时间
人物
背景
措施










1.九次下令释放奴婢
2.减轻农民负担、三十税一、减轻刑法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4.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5.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社会矛盾
1.把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
2.减轻赋税田租,十五税一
3.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徭役
4.战争逃亡的人回家,恢复田产
西汉初年





经济凋敝,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休养生息
经济凋敝,吸取新朝灭亡教训
列表比较东汉光武帝措施与汉高祖刘邦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有哪些共同点?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请概括其有哪些共同原因、历史作用?有何启示?
共同原因:吸取前朝教训,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政策的有效性持续性。
历史作用: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统一,推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强盛,从而出现了“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局面。
启 示
统治者要以史为鉴、爱惜民力,顺应历史潮流。
汉高祖:休养生息——定天下
汉文帝、景帝:以德化民——治天下
汉武帝:大一统——兴天下
汉光武帝:柔术治国——中兴天下
仁心待人 天下归心
名词解释
外戚
外戚指皇帝的母族、妻族。
思考:下列哪些人是东汉的“外戚”?
A、皇帝的弟弟 B、皇帝的叔叔
C、皇帝的舅舅或者妻弟 D、皇帝的子女
把持朝政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依靠宦官
夺回君权
外戚和宦官都是利用君权作乱,并非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形成过程
2、后果: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________,________。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平均即位年龄:9.5岁 平均寿命:24岁
讲授
跋扈将军梁冀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3个皇帝,独揽朝政20多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
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
梁冀居然令人下毒,毒死了汉质帝。
讲授
十常侍是指东汉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讲授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反映当时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
三、黄巾起义
1. 背景:
2. 爆发:_____年,_____领导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3.特点:
4. 结果:被镇压。
5.作用: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使其一蹶不振。
东汉后期的社会矛盾尖锐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
有组织、有准备、规模大
陶院落(模型)
图片分析
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段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
  东汉后期,政治黑暗,经济凋敝。
又逢连年灾荒,人祸加天灾,百姓苦不
堪言。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冀州巨
鹿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他创立的太平道,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张角创立太平道的目标十分明确,即借用宗教旗帜,争取民心,组织群众,推翻腐败的东汉王朝。184年张角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一带有谶语色彩的革命口号。起义者“皆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黄巾”。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风暴,很快席卷全国。
  
张角创立太平道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起义军所到得之处,烧官府,杀官吏,攻打地主的城堡,吓得郡县长官纷纷逃走。而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穷苦百姓热烈响应。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遭到严厉打击之下的统治阶级,暂时调和统治阶级的矛盾,联合各地豪强武装,扑向起义军。由于缺乏军事斗争经验,力量分散,经过9个月的浴血奋战,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被血腥镇压。
材料分析
《后汉书》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掠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受到天下响应?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自然灾害频繁,
人民无法忍受。
黄巾起义的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者,
使其一蹶不振。
强调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专权
黄巾起义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 辛弃疾
公元25年
东汉建立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灭亡


你从东汉的兴亡中吸取到哪些
历史经验和教训?
1、成由简、败由奢;
2、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顺应民心;
3、要善于调整政策;
图1东汉末年群雄并起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王朝发兵镇压,此举壮大了地方势力,形成军阀割据局面,也为东汉王朝敲响了丧钟。
东汉的兴亡


建立:
光武中兴:
结果:
公元25年 ,刘秀,都城洛阳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1.中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黄巾起义:
184年、张角、太平道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课堂小结
汉武帝
汉高祖
建立汉朝
休养生息
以德化民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国大一统
柔术治国
光武中兴
汉景帝
汉文帝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外戚张角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前25年,西汉宗室刘邦建立东汉,他巩固统治,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汉武中兴”。
东汉中期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迈,导致外戚权力膨胀,后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走向衰亡。
东汉后期,天灾人祸,时局动荡,184年,经过精心策划,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使东汉一蹶不振。
火眼金睛
王莽
公元25年
刘秀
光武中兴
年幼
张角
黄巾
1、王莽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2、 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A.秦朝 B.新朝 C.隋朝 D.元朝
B
B
3、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下列哪一位人物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4、英明的统治者善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统治政策。东汉建立初年,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社会经济,这些措施包括(  )
①下令释放奴婢 ②减轻刑罚 ③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④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⑤颁布“推恩令”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C
C
当堂检测
5、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  )
A.皇帝幼龄即位 B.宦官外戚专权 C.黄巾军大起义 D.地方军阀割据
6、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7、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以下是黄巾起义爆发背景的是(  )
①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 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③张角的信徒众多,有组织基础 ④这次起义使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 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B
A
A
D
9、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共同点是( )
①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②都有前代大规模战乱的背景
③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政权 ④重视农业发展
⑤都出现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发展的好局面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0、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B
D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材料二 光武中兴太短暂,外戚宦官争专权;黄巾起义平息后,东汉瓦解割据现。
(1)你能简要地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调整统治的措施吗?
释放奴婢,减轻租税,合并郡县,精减军队,减轻刑罚,任用廉吏,惩处贪官污吏。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有何变化?原因有哪些?
变化:东汉政权走向衰败。原因: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爆发,割据势力的出现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