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2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2张幻灯片)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30 09:0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是案头的山水,山水乃大地之书。行走在路上,融入到自然的美景中,使你心气得以开阔,见识得以增长,才情得以呈现......
一、导入新课
李白游历扬州,有了流传千古的望月怀乡诗句: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居易游历江浙一带,有了吟咏江南的优美诗篇《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次:停宿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二、作者、写作背景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朝诗人。
开元元年,诗人王湾中进士的第二年,外出游览,当他来到江南时,为江南清丽的山水倾倒,写下了歌咏江南山水名作----《次北固山下》。
三、初读、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个别同学读,在揣摩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说说这首诗歌该用怎样的节奏朗读。(同学对其朗读作出评价,调整)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3、全班齐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4、请同学们默读诗歌,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风正:顺风、和风
悬: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生:生于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入:闪入
字词注释:
四、深入领悟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请反复朗读这四句诗,并找出诗中出现的景物。
2、请试着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说说你从这几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客路、青山、行舟、绿水
潮水、两岸、风、帆
诗中描绘的景物:
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兴奋、轻松、欣喜、心胸开阔、自信张扬、豪情壮志,愉悦和沉醉......
孤独、失落、忧伤、寂寞、思乡......

请用下列句式结合原文分析。
请用我从------中,想到了-----的画面(场景),读出诗人-----的心情(情感);

我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想到了诗人行走在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的江南中,读出诗人轻松、愉快、沉醉美景的心情......
我从“潮平两岸阔”中,想到了春江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的画面,我想此刻诗人的心情定是如这开阔的江面一般,心胸广阔,心情舒畅的。
我从“风正一帆悬”中,想到了茫茫江海上,一只小船在江海中前行,波涛翻滚,诗人扬帆起航的场景,感受到了他的自信洋溢和豪情壮志。
我从“客路青山外”中,特别是这个“客”字,想到了诗人是漂泊他乡的过客,前方的道路,绵延到一座座青山之外,道路漫漫无尽头,独自在外飘零的诗人的心情是孤单、落寞的!
我从”风正一帆悬”中的“一帆”中,想到了诗人置身水路孤舟,独自在茫茫的江海之上飘荡,如水中的浮萍一般漂泊不定,我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寂寞、思乡之情。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这两句诗,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你结合课本注释,说说它的意思。
2、试着赏析这两句诗。(从修辞、色彩和情感等角度分析)

拟人修辞手法:
残夜将尽,旭日从水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生”和“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把江海日出的那喷涌而出的壮阔气势,江上春意萌动的朝气,渲染得淋漓尽致。
诗人情感:
在这昼夜更替,冬春交接之中,时间正悄然流逝。日暮思归家,年关念故乡。此刻,置身于茫茫江海上,独自漂泊在一叶扁舟上的诗人,在这江上初春的清晨,乡情涌动,思归盼归之情油然而生。
色彩:
诗人停宿北固山下,早起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这喷薄而出的鲜红色彩,这广阔壮丽的自然美景中,给人以无限的豪情,却又给人以浓厚的思乡哀愁。他乡再美,终抵不过对故土的思念。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思乡却无法回到故乡,想借归去的鸿雁寄达自己的家书,寄托自己思片乡之情。
五、总结升华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江上早春壮丽画面的描绘,写出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本课结束,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