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同步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一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同步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28 09:3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一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同步作业
一、单选题
1.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科学家是(??? )
A.?欧文顿????????????????????????B.?罗伯特森????????????????????????C.?桑格和尼克森????????????????????????D.?施旺和施莱登
2.流动镶嵌模型属于(??? )
A.?数学模型???????????????????????????B.?生物模型???????????????????????????C.?物理模型???????????????????????????D.?概念模型
3.构成大豆子叶细胞的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
A.?蛋白质???????????????????????????????B.?脂肪???????????????????????????????C.?核酸???????????????????????????????D.?磷脂双分子层
4.下面四幅图片中,属于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质膜结构为(???? )
A.?????????B.??????C.??????????????D.?
5.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单位膜是指(???? )
A.?脂双层组成的膜????B.?脂双层中的任意一层??????C.?一层磷脂分子??????D.?磷脂分子中的所有蛋白质
6.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A.?1959年,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亮﹣暗﹣亮”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
B.?1970年,科学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19世纪末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和少量的固醇
7.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推测在下列生物中,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小的是(??????? )
A.?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B.?人体浆细胞????????????????C.?乳酸菌细胞????????????????D.?酵母菌细胞
8.下列关于流动镶嵌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C.?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大多是可以运动的??????????????????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膜蛋白能运动
9.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D.?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
10.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比其他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细胞膜上糖蛋白的作用
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的????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形态的蛋白质分子
11.下列对于生物模型建立的完整过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科学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假说或模型,用现象和实验对假说或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和补充
B.?一种模型最终能否被普遍接受,取决于它能否与以后的现象和实验结果相吻合,能否很好地解释相关现象
C.?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完美无缺
D.?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对膜研究更加细致入微,有利于更完善地解释细胞膜的功能
12.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下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细胞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1]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
(2)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3)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4)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
(5)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________(填名称)的种类和数量.
(6)细胞膜的外侧是________(A,B)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7)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________.
14.下图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表示________,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1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1具有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验证活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和用具。请你帮助他完成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实验材料和用具:
新鲜的红色月季花瓣、烧杯、记号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清水、量筒。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用记号笔标上A或B。
第二步: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
③实验结果:________。请解释在盐酸溶液中出现的结果的原因: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A、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A错误;
B、罗伯特森提出细胞膜的“暗﹣亮﹣暗”结构,指“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构成的,B错误;
C、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动运动的,C正确;
D、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D错误.
故选:C.
【分析】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C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是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属于物理模型.
故选:C.
【分析】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3.D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答】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4.B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对照四幅图片,发现第二幅图片符合暗-亮-暗的“三明治”结构。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覆盖、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据此答题。
5. A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答】在质膜中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的,即单位膜,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理清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6. C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A、Davson 和Danielli提出的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的三明治模型.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提出了“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A错误;
B、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和发红色荧光的染料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子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
C、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不能确认具体的脂质成分,D错误.
故选:C.
【分析】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1959年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三层结构模型,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7.C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答】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人体浆细胞和酵母菌细胞是真核细胞,具有细胞膜、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乳酸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所以其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小的是乳酸菌细胞,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中生物膜越多,则空气和水街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越大,反之越少。
8. C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答】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
B、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正确;
C、细胞膜的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如清油般流动,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C不正确;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通过荧光标记技术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其中,磷脂分子和大部分的蛋白质分子都具有流动性。
9. D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细胞排成的前提是生物体识别“自己”和“非己”,这种识别作用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膜的糖类主要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都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关。
10. C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答】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根据相似相容原理,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的原因是由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磷脂).
故选:C.
【分析】欧文顿通过植物细胞的通透性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进而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1. C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A、建构模型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A正确;
B、一种模型最终能否被普遍接受,取决于它能否与以后的现象和实验结果相吻合,能否很好地解释相关现象,B正确;
C、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否完美无缺,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可能还会有所修正和发展,C错误;
D、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对膜研究更加细致入微,有利于更完善地解释细胞膜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分析】1、模型指的是用来描述系统或它的性质和本质的一系列数学形式.它将现实问题归结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从定性或定量的角度来刻画实际问题,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确的数据或可靠的指导.2、建构模型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12. D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答】A.根据图示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迅速增加,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
B. 人、鼠细胞融合,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说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数据不能反应出融合时间与形成嵌合体数的关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生物膜的流动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出一定范围,会导致膜被破坏。
二、非选择题
13.(1)蛋白质;氨基酸
(2)2;磷脂双分子层
(3)3;糖蛋白
(4)流动
(5)蛋白质
(6)A;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7)流动镶嵌模型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1)图中[1]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2)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3)糖蛋白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4)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5)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6)由于糖蛋白存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A为细胞外,B为细胞内.(7)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1表示蛋白质,2表示磷脂双分子层,3表示糖蛋白,由于糖蛋白存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A为细胞外,B为细胞内.
14. (1)脂双层;流动性
(2)分别在A、B烧杯中加入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清水;在A、B烧杯中分别加入数量相同的新鲜红色月季花瓣,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和花瓣颜色的变化;盐酸溶液呈现红色,花瓣的颜色逐渐褪去;盐酸杀死细胞,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性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答】(1)图中1是磷脂双分子层,2是糖被,3是蛋白质,所以有糖被的A侧细胞膜外侧,B是细胞内。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1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1具有流动性。(2)因为要验证的是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实验材料中红色月季花瓣红色是在液泡中,如果细胞膜不被破坏红色物质就不会出来。实验处理中对照组要保持细胞的活性,即放在清水中,而实验应用实验材料提供的15%的盐酸处理,所以第二步应是分别在A、B烧杯中加入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清水。接下来应是在A、B烧杯中分别加入数量相同的新鲜红色月季花瓣,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和花瓣颜色的变化。预测实验结果应是盐酸溶液呈现红色,花瓣的颜色逐渐褪去。而盐酸溶液中出现红色的原因是盐酸杀死细胞,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性。
【分析】理清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