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二课时 耳与听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
(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
(3)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 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容”内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
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以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的舞蹈图片,感慨这些舞者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却给别人带来了这么美妙的舞姿,创造了世界上的奇迹,引入耳与听觉
[讲授新课]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记录下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答好得多。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学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之间(或同相互解答问题,会感觉到很有劲、很有趣。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事,学会了虚心请教,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采用洋思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先内化知识点,再检测巩固。
你说的对吗?
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耳的结构”中的各个结构,课件随即对所指结构突出显示出来(或用教棍指挂图),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及功能,学生答对一个,课件即显示出正确的答案,如学生没有答对,教师要督促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继续下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即使进行巩固。学生认真观察并作出不同正确率的回答。
动手实践
请你们快速组装耳模型,比一比哪一组装的最快、最准确!分组完成组装游戏(如果没有事件分组的话可让学生到前台组装并向学生展示),确立耳的立体结构,为听觉的形成打基础。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适时创设“游戏”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熟悉耳的各部分的结构。
然后让学生根据模型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在讲述外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有什么感觉?生答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堵住外耳道,会立即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二、听觉的形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然后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
外界声波→( 耳廓 ) →( 外耳道 ) →鼓膜→( 锤骨 ) →( 砧骨) →( 镫骨 ) →(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 位听神经)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然后课件展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总结出听觉的形成过程,也可再用模型演示。
三、耳的卫生保健
由邰丽华的耳聋经历引出耳的卫生保健,并向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会关爱别人。
拓展创新
1、为什么人们认为晕车、晕船与内耳结构有关?
2、为什么要在遇到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道或张开嘴巴?
爱心体验
分发资料给学生(本校所处社区向阳小区中生活非常困难的聋哑人的事例,并附有住址和联系电话)。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同学们在学习了本节课内容之后,纷纷发表见解。(如从生活上帮助他们,捐资捐物;从精神上帮助他们,帮他们学习,让他们能够从书籍中得到趣味和鼓励;调查医疗事故,举行爱护听觉知识宣传,进行耳的卫生保健宣传;学习手语,与聋哑人进行交流等等。)
最后在感恩的心的音乐中,老师与同学们用手语感受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感激结束本节课。(共14张PPT)
耳与听觉
第12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快速阅读书第84、85页的内容,学会耳朵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有哪些功能?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自主探究
你说的对吗?
耳廓
外耳道
外耳
位听神经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内耳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中耳
咽鼓管
锤骨
砧骨
镫骨
听小骨
动手实践
请你们快速组装耳模型,比一比哪一组装的最快、最准确!
耳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
传播声音
鼓膜:
鼓室:
听小骨:
产生振动
咽鼓管通到咽部
传导振动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
内有听觉感受器
二、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 )→ →(鼓膜)→ ( ) →( ) →( ) →( )内有听觉感受器→( )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耳廓
外耳道
锤骨
砧骨
镫骨
耳蜗
位听神经
听觉的形成
三、耳的卫生保健
拓展创新
1、为什么人们认为晕车、晕船与内耳结构有关?
2、为什么要在遇到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道或张开嘴巴?
爱心体验
请看资料:向阳小区中生活非常困难的聋哑人的事例,并附有住址和联系电话。请你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共20张PPT)
耳与听觉
第12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
(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
(3)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 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容”内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但教学内容有一些是学生不能亲眼看到的,难以理解。
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快速阅读书第84、85页的内容,学会耳朵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有哪些功能?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自主探究
你说的对吗?
耳廓
外耳道
外耳
位听神经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内耳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中耳
咽鼓管
锤骨
砧骨
镫骨
听小骨
动手实践
请你们快速组装耳模型,比一比哪一组装的最快、最准确!
耳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
传播声音
鼓膜:
鼓室:
听小骨:
产生振动
咽鼓管通到咽部
传导振动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
内有听觉感受器
二、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 ) →( ) →鼓膜→( ) →( ) →( ) →( )内有听觉感受器→( )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耳廓
外耳道
锤骨
砧骨
镫骨
耳蜗
位听神经
听觉的形成
三、耳的卫生保健
拓展创新
1、为什么人们认为晕车、晕船与内耳结构有关?
2、为什么要在遇到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道或张开嘴巴?
爱心体验
请看资料:向阳小区中生活非常困难的聋哑人的事例,并附有住址和联系电话。请你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