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5.4身高的变化 
一、单选题 
1.甲乙二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为了便于研究,把最近五次训练成绩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连结,得分如图所示,下面的结论错误的是(?? ) 
A.?乙的第二次成绩与第五次成绩相同??????????????????????B.?第三次测试甲的成绩与乙的成绩相同 
C.?第四次测试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2分????????????????D.?五次测试甲的成绩都比乙的成绩高 
2.要反映一个地区一年十二个月平均气温的升降情况,选择(?? )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 
3.观察下边的折线统计图,哪一年实际产量超出计划产量最多?(??? ) 
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 
4.“龟免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了终点……下列折线图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 
A.? 
B.? 
C.? 
5.“龟兔赛跑”中,骄傲的兔子自认为遥遥领先就在途中睡了一觉,醒来时才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最终乌龟先到了终点…下列各图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是(  )。 
A.????????????????B.????????????????C.? 
二、判断题 
6.想表示两名同学5年中的身高变化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较好. ( ) 
7.下图是三年级(1)班和(2)班同学参加课外小组情况统计图( ) 
三(1)班参加摄影的人数是三(2)班的一半 
8.下图是三年级(1)班和(2)班同学参加课外小组情况统计图 
三(1)班参加篮球的人数最多 
9.下图是三年级(1)班和(2)班同学参加课外小组情况统计图 
三(1)班共有38人 
三、填空题 
10.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________的多少,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的________进行比较。 
11.下图是护士给一位病人测量体温后,所绘制的统计图. 
①护士每隔________小时,给这位病人测量一次体温.这位病人第一次体温记录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此时体温是________. 
②在相邻两次的测量数据中,从6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到6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这位病人体温升高得最快;从6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到6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这位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 
③从6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到6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这位病人的体温持续下降,累计降低了________%.(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12.为了解学生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实验小学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如图所示. 
(1)喜欢走进科学节目的人数占学生数的________%. 
(2)如果喜欢大风车节目的有125人,那么,参加调查的学生总数有________人;喜欢走进科学节目的有________人,喜欢新闻联播的有________人;喜欢焦点访谈的有________人. 
13.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一个格表示________件. 
(2)五个月平均每个月卖________件. 
(3)销售最多的月份是________月,比最低的多________件. 
(4)对6月份销售情况做出预测________. 
14.下面是两个同学8次数学成绩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①两人的第几________次成绩相差最小,第________次成绩相差最大. 
②小华同学第________次成绩与前一次相比上升最快. 
③请你根据统计图,用简短的话,分别评价一下小华和小明的数学学习情况:________. 
15.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好下记录。 
(1)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 
晴天 
???????????????????? 
雨天 
阴天 
(2)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 
晴天 
雨天 
阴天 
天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________天数最多,________的天数最少。 
(4)这个月中晴天有________天。 
(5)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________天。 
(6)这个月中雨天比阴天少________天。 
四、解答题 
16.下面是A、B两支股票在某一交易日内的价格变化统计图.有人认为A种股票比B种股票价格活动幅度大,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注:股市交易时间为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 
五、综合题 
17.我国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之一,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许多城市采用价格调控等手段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某市改革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的用水不超过6立方米时,水费按“基本价”收费(如图所示);超过6立方米时,不超过的部分仍按“基本价”收费,超过部分按“调节价”收费(以每立方米计). 
(1)改革前每立方米收费________元.某户改革前一个月用水15立方米,应付费共________元. 
(2)图中的A表示________元.若某户改革后一个月用水15立方米,共应付费________元. 
(3)图中的B点表示用水多少立方米,水费应是多少? 
六、应用题 
18.5名同学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书,情况如下图: 
(1)哪位同学捐书本数最多? 
(2)王燕比孟希多捐多少本图书? 
(3)平均每位同学捐书多少本?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A、乙的第二次成绩是14,第五次成绩是14,正确; 
B、第三次测试甲、乙的成绩都是12,正确; 
C、第四次测试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14-12=2(分),正确 
D、前两次甲都比乙低,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统计图中实线表示甲、虚线表示乙,横轴表示次序,竖轴表示得分,根据各点的数据分别判断各个选项的说法即可. 
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要反映一个地区一年十二个月平均气温升降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直接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进行解答即可。 
3.【答案】 C 
【解析】【解答】解:观察统计图,2001年实际产量超出计划产量最多。 
 故答案为:C。 
 【分析】实线表示实际产量,虚线表示计划产量,根据同一年份对应点的差别球队超出最多的年份即可。 
4.【答案】 C 
【解析】【解答】 龟免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了终点……下列折线图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它们是同时从0这个起点出发,兔子刚开始跑的快些,所以刚开始,相同时间内兔子跑的路程要比乌龟远些,兔子跑的折线在乌龟的上面,过了一段时间,因为兔子骄傲,在睡觉,所以它的路程没有变化,而乌龟一直在爬,很快乌龟超过了兔子的路程,最终乌龟先到达终点,兔子醒后,虽然也跑到终点,但是时间要比乌龟的长,据此判断折线图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答】匀速行走的是乌龟,兔子在比赛中间睡觉; 
后来兔子急追,路程又开始变化,排除A; 
兔子输了,兔子用的时间应多于乌龟所用的时间,排除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统计图的理解与应用,乌龟是匀速行走的,图象为线段.兔子是:跑-停-急跑,图象由三条折线组成;最后比乌龟晚到,即到终点花的时间多。 
二、判断题 
6.【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两名,身高变化情况,据此可以判断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较好。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三种统计图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据的多少,还可以描述出其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可以显示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7.【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一班摄影的长度是二班的一半 
【分析】考察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解决能力 
8.【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可以看出一半参加篮球的条形最短 
【分析】考察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解决能力 
9.【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一班的人数加起来为38人 
【分析】考察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解决能力 
三、填空题 
10.【答案】 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解析】【解答】解: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故答案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分析】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通过折线的走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1.【答案】6;6;7;6;39.5℃;7;12;7;18;7;6;7;12;8;0;9;0;5.6 
【解析】【解答】解:①护士每隔6小时,给这位病人测量一次体温.这位病人第一次体温记录是6月7日6时,此时体温是39.5℃. 
②在相邻两次的测量数据中,从6月7日12时到6月7日18时,这位病人体温升高得最快;从6月7日6时到6月7日12时,这位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 
③(39-36.8)÷39≈5.6%,从6月8日0时到6月9日0时,这位病人的体温持续下降,累计降低了5.6%. 
【分析】统计图中横轴表示时间,①从横轴上直接可以判断测量间隔的时间,从数字可以直接看出最高体温;②根据折线的走势结合数字判断上升最快和下降最快的时间段;③用两个事件段的温度差除以前一个时间的温度即可求出下降的百分率. 
12.【答案】 (1)32 
(2)500;160;140;75 
【解析】【解答】解:(1)1﹣(25%+15%+28%)=1﹣68%=32%答:喜欢走进科学节目的人数占学生数的32%.(2)125÷25%=500(人)500×32%=160(人)500×28%=140(人)500×15%=75(人);答:参加调查的学生总数有500人;喜欢走进科学节目的有160人,喜欢新闻联播的有140人;喜欢焦点访谈的有75人. 
故答案为:32,500,160,140,75. 
【分析】(1)由扇形统计图可知:把总人数看成单位“1”喜欢新闻联播的人数占28%,喜欢焦点访谈的人数占15%;喜欢大风车的人数占25%,剩下的是喜欢走进科学的人数;用总人数减去喜欢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大风车占的百分数和就是喜欢走进科学节目的人数占学生数的百分之几;(2)喜欢大风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5%,它对应的数量是125人,由此用除法求出总人数,再用总人数分别乘科学节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占的百分数就是它们的人数.本题关键是找出单位“1”,已知单位,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用乘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用除法. 
13.【答案】 (1)30 
(2)76 
(3)5;80 
(4)可能卖出120件左右 
【解析】【解答】解:(1)根据竖轴的数字可知,图中一格表示30件; 
(2)(30+50+90+100+110)÷5 
=380÷5 
=76(件) 
(3)30<50<90<100<110,所以销售最多的是5月,比最低的多:110-30=80(件); 
(4)根据折线的走势判断,6月份可能卖出120件左右. 
故答案为:30;76;5;80;可能卖出120件左右 
【分析】(1)根据竖轴上的数字判断一格表示的件数;(2)用5个月销售的总数除以5求出平均每个月卖出的件数;(3)根据每月销售的数据判断销售最多的月份,用减法求出比最低的多的件数;(4)根据折线的走势对6月份的销售情况做出预测. 
14.【答案】六;四;五;小明的成绩稳步上升,比较稳定;小华的成绩不稳定,起伏比较大 
【解析】【解答】解:①两人的第六次成绩相差最小,第四次成绩相差最大. 
②小华同学第五次成绩与前一次相比上升最快. 
③评价:小明的成绩稳步上升,比较稳定;小华的成绩不稳定,起伏比较大. 
【分析】①根据统计图信息,两条统计图中虚线与实线的距离小的差距小,距离大的差距大;②线的上升的倾斜度大的上升幅度就大;③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解决本题主要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15.【答案】 (1)解: 
(2)12;8;10 
(3)晴天;雨天 
(4)12 
(5)4 
(6)2 
【解析】 
四、解答题 
16.【答案】解:8.3-7.9=0.4,8.3-8.1=0.2,8.4-8.1=0.3; 
7.7-7=0.7,7.7-7.3=0.4,8-7.3=0.7; 
答:不同意,因为B股票价格变化幅度大. 
【解析】【分析】不是一幅统计图,不能只从折线的走势来判断股票价格的变化,需要通过差价来比较变化幅度的大小. 
五、综合题 
17.【答案】 (1)3;45 
(2)12;48 
(3)解:通过观察可知, 
B点表示用水9立方米, 
水费:12+(9﹣6)×4, 
=12+3×4, 
=12+12, 
=24(元); 
答:B点表示用水9立方米,水费24元. 
【解析】【解答】解:(1)18÷6=3(元), 
15×3=45(元); 
(2)4×3=12(元), 
超过6立方米的水价: 
(16﹣12)÷(7﹣6), 
=4÷1, 
=4(元); 
12+(15﹣6)×4, 
=12+9×4, 
=12+36, 
=48(元); 
【分析】先明确所交水费分两种情况: 
改革前:只按一种价格收费; 
改革后:①6立方米以内,每立方米按基本价收取;②超过6立方米,水费分两部分,其中6立方米水费为按基本费收取,去掉6立方米的部分每立方米按调节费收取.(1)改革前按第一种情况收取,用水费除以用水量就是每立方米的基本价.(2)改革后按第二种情况收取,其中6立方米按基本价收取,用总水费﹣这6立方米的费用,就是剩下3立方米的费用,再除以3就是每立方米的调节价.(3)根据B点向横轴和纵轴作垂线,然后根据第二种情况计费即可.解答此题需要分情况探讨,明确题目中所给数量属于哪一种情况,由此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 
六、应用题 
18.【答案】 (1)解:李南捐书本数最多. 
(2)解:16-8=8(本) 
答:王燕比孟希多捐8本. 
(3)解:(14+18+14+16+8)÷5 
=70÷5 
=14(本) 
答:平均每位同学捐书14本. 
(4)解:李楠比张帆多捐多少本? 
18-14=4(本) 
答:李楠比张帆多捐4本. 
 
【解析】【分析】(1)根据每位同学捐书本数判断哪个同学捐书多即可;(2)用减法计算王燕比孟希多捐的本数;(3)用5人捐书的总数除以5即可求出平均每人捐书本数;(4)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