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
高一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黄帝陵
炎帝陵
尧庙
大禹陵
知识回顾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夏
商
原始社会
约前2070
约前1600
西周
约前1046
东周
约前770
约前256
春秋
约前221
启
桀
汤
纣
武王
本单元四课内容,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线索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条线索是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基础梳理
(精练)(2019
年全国
I
卷)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
17
代
30
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
生了
11
代
12
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B
商汤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商纣
商朝帝王世系表
并排的为兄弟传位,错位的为隔代传位。
(1)依据材料,回答分封的同姓国多还是异姓国多。二者的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同姓国多。二者交错分布,同姓国更多地集中在相对富庶的地区,异姓国在边远地区较多。
主题一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分封制的对象、特点
重点探究
庶民
士
﹝卿﹞大夫
诸侯
得田而耕,
缴税、服役
天子
管辖国邑
管辖食邑
服务,食禄
公
侯
伯
子
男
天子统治天下,
管辖王畿。
周代分封制度
奴隶
天子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国家。诸侯等可以如法炮制。
等级森严等级森严
特点?特点?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分封制的作用
3、分封制的走向
提示:现象:王权衰弱,诸侯不朝,蔑视王权。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势力的壮大。
大宗与小宗:
“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化的。
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主题二 血缘关系维持的宗法制
(精练)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A
分析下图并结合教材,探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关系:
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提示:政治制度:宗法制度。积极影响: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
①对西周: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了贵族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了贵族间权力的争夺,稳定了统治。
②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积极影响:
a.尊老爱幼:宗法制延续下来的孝道观念根植于中国人的心
中,从这一角度看,宗法制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
b.家庭团结:宗法制强调家族的认同感、凝聚力。
消极影响:
a.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
b.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
法制意识明显违背。
宗法制的影响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王位之争王位之争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得出答案了吗??
想一想想一想
二儿子
礼乐制度
乐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礼乐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政治制度
知识拓展
知识小结
1、如图为“许”姓图腾,“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与许姓起源有关的制度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行省制
【解析】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依据,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材料只提及许国来自于分封,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
随堂巩固
随堂巩固
B
2、《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表明分封制( )
A.扩大了周王统治
B.开发了边疆地区
C.利于文化认同
D.加强了中央集权
C
3、(2020·高考全国卷I
)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D
4、
(2019·高考全国卷Ⅲ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孝”“礼”“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规范了礼乐秩序,故A正确;禅让制是政权交接方式、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三者均与规范社会行为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C、D。
5、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与“T”有关,如“福”字形为图一,“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宗”字形为图二,“尊祖祭祀的庙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商周的统治集团未实现高度集权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血缘宗族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础
D.商周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
图一 图二
甲骨文中很多字均与祖先牌位有关,说明商朝政治以祖先牌位代表的血缘宗族为基础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