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1.1-1.2)水的组成与分布 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1.1-1.2)水的组成与分布 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28 21:37:55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上1.1-1.2水的组成与分布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
1.1地球上的水
一、知识梳理
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
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备注:能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水: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1)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2)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4)水循环的重要性: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土地,哺育生命。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下列三点:
①水循环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地更新;
②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
③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时间分布不均衡,夏多冬少。
水与生命:(1)组成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主要成分是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3)含水量最多的生物体是水母,约含水量为98%,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二、考点分类
考点一、水的分布与利用
1.
下列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状态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是(?B

A.海洋表面水蒸发???
?B.陆地上降雨???????
C.冰川熔化成水流入江河????
D.森林中植物的蒸腾作用
2.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3.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流水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之一???????B.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C.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D.人类需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4.(2020七下·慈溪期中)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D
)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冰川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5.(2020·西湖模拟)水是生命之源,自然界中有许多科学现象与水相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A.?甲图:桥在平静的水面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乙图: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丙图:利用该实验能测量出土壤中水的体积分数
D.?丁图:比较A种子和B种子可以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考点二、水循环
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1)请写出图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通过水循环,使________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________,滋润着土地。
(3)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
答案:(1)降水;蒸发;水汽输送;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海洋;淡水
(3)太阳辐射
2.(2020·越城模拟)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词中的“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C
)
A.?蒸腾作用????B.?大气降水????C.?地表径流???D.?水汽输送
3.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D?)
A.?降水????
B.?蒸发???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
4.
我县夏季多台风,台风将海洋上的水汽带到陆地,这一过程主要改变右图水循环环节中的(
B?)
A.?①??????B.?②???????C.?③????????D.?④
5.(2019八上·余杭期末)海绵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建设追求的目标。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杭州虽然人口密集,但用水相对充足,这是因为水循环中的主要环节________(填序号)能够为陆地上补充水汽。
(2)及时排水始终是实现“海绵城市”的一大难题。暑假的一场暴雨,顷刻间使余杭变成了一座“水城”,不少车辆被淹。如果积水较深,车沉入水中后将无法打开车门,是因为,车外水的压强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内空气的压强。此时,不要惊慌,在水进入车厢内将要没过头部时,深感一口气,待水充满车厢后,就可以打开门逃生了。
(3)增加雨水的下渗是提高城市“弹性”的重要手段。如图是植被护坡实验的示意图,A、B为两个坡面,其中在B坡面上植草皮。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可观察到________坡面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沟的水量多。
(4)根据以上信息,请提出一条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建议:________。
答案:(1)③(2)大于(3)A(4)增加绿化面积,植树种林,城市有序发展(答案合理即可)
1.2水的组成
知识梳理
1、水电解实验中:(1)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正极;(口诀:氧正氢负)
(2)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3)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
(4)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注:加入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可增加水的导电性。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3、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形成氢分子,两个氧原子结合形成氧分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分类
考点一、水电解实验题
1、(2018八上·丽水月考)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
(1)由实验现象确定
A
端接电池________极;
(2)A
试管里产生的是________气;B
试管里的气体可用________来检验;
(3)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4)水既普通又珍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总的水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淡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5)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
答案:
(1)负(2)氢;带火星的木条(3)氢和氧(4)A,B,C(5)海洋;地表径流
2.(2020·杭州模拟)最近,美国《科学》杂志评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其中有一项是“燃烧的水”。美国科学家称已开发出一种新的廉价催化剂,可利用电能将水分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C.?美国科学家的突破是利用廉价催化剂使水直接燃烧
D.?以水为原料廉价地获得氢能源,可以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3.
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电解一段时间后,________试管的水位下降快,它和另一端试管内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
(2)如何检验A试管内的气体________。
(3)在实际试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往往略大于2:1,试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电解水时往往要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该反应的用文字表达式________,由上述实验证明了________。
答案:(1)B;2:1(2)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3)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4)增强水的导电性(5)水
氢气+氧气;水由氢和氧组成
4.如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
(4)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了?________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________,B管收集到________.
(6)在D处,将使用燃烧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________.
答案:(1)装置简单,便于操作(2)便于检验生成物(3)增强水的导电性(4)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5)氧气;氢气(6)着的木条浙教版八上1.1-1.2水的组成与分布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
1.1地球上的水
一、知识梳理
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
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

形式存在
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

备注:能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水:



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
循环、
内循环和
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
循环。
(1)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2)导致水循环的外因:


(3)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4)水循环的重要性: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土地,哺育生命。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下列三点:
①水循环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地更新;
②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
③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东南
西北
;时间分布不均衡,夏


水与生命:(1)组成生物的基本结构——
,主要成分是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
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3)含水量最多的生物体是
,约含水量为98%,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二、考点分类
考点一、水的分布与利用
1.
下列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状态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是(??

A.海洋表面水蒸发???
?B.陆地上降雨???????
C.冰川熔化成水流入江河????
D.森林中植物的蒸腾作用
2.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3.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流水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之一???????B.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C.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D.人类需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4.(2020七下·慈溪期中)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冰川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5.(2020·西湖模拟)水是生命之源,自然界中有许多科学现象与水相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桥在平静的水面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乙图: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丙图:利用该实验能测量出土壤中水的体积分数
D.?丁图:比较A种子和B种子可以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考点二、水循环
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1)请写出图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通过水循环,使________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________,滋润着土地。
(3)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
2.(2020·越城模拟)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词中的“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腾作用????B.?大气降水????C.?地表径流???D.?水汽输送
3.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降水????
B.?蒸发???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
4.
我县夏季多台风,台风将海洋上的水汽带到陆地,这一过程主要改变右图水循环环节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5.(2019八上·余杭期末)海绵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建设追求的目标。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杭州虽然人口密集,但用水相对充足,这是因为水循环中的主要环节________(填序号)能够为陆地上补充水汽。
(2)及时排水始终是实现“海绵城市”的一大难题。暑假的一场暴雨,顷刻间使余杭变成了一座“水城”,不少车辆被淹。如果积水较深,车沉入水中后将无法打开车门,是因为,车外水的压强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内空气的压强。此时,不要惊慌,在水进入车厢内将要没过头部时,深感一口气,待水充满车厢后,就可以打开门逃生了。
(3)增加雨水的下渗是提高城市“弹性”的重要手段。如图是植被护坡实验的示意图,A、B为两个坡面,其中在B坡面上植草皮。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可观察到________坡面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沟的水量多。
(4)根据以上信息,请提出一条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建议:________。
1.2水的组成
知识梳理
1、水电解实验中:(1)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
,产生
的那个电极是正极;(口诀:氧正氢负)
(2)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
比是2:1

(3)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
(4)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注:加入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可增加水的导电性。
2、纯净的水是一种
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沸点是
水在
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
,质量
,体积
,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3、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

,两个氢原子结合形成
,两个氧原子结合形成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
,原子

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分类
考点一、水电解实验题
1、(2018八上·丽水月考)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
(1)由实验现象确定
A
端接电池________极;
(2)A
试管里产生的是________气;B
试管里的气体可用________来检验;
(3)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4)水既普通又珍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总的水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淡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5)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
2.(2020·杭州模拟)最近,美国《科学》杂志评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其中有一项是“燃烧的水”。美国科学家称已开发出一种新的廉价催化剂,可利用电能将水分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C.?美国科学家的突破是利用廉价催化剂使水直接燃烧
D.?以水为原料廉价地获得氢能源,可以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3.
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电解一段时间后,________试管的水位下降快,它和另一端试管内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
(2)如何检验A试管内的气体________。
(3)在实际试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往往略大于2:1,试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电解水时往往要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该反应的用文字表达式________,由上述实验证明了________。
4.如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
(4)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了?________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________,B管收集到________.
(6)在D处,将使用燃烧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