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3.1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3.1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28 16:1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
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
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
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4)
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本节课通过形式多样的题材(如电影院找座位、确定地图上城市的位置、找停车位等)将现实生活中的点定位法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给每一位学生,其中既有平面直角坐标的思想,也有极坐标的思想。
4.教材的处理?
考虑到有些学生没有接触过电影院这个场景,以及学生不能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所以我对教材中知识的引入部分做了处理,通过“神州九号”成功返航登陆来引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位置确定的必要性,引出本节课的题目。在内容的选择上,我把课本上的电影院座位改为学生自己的座位,更能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形成理论知识---确定位置的一种方法,更好的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
重点: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
2.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接触和认识生活中的位置现象,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为学生由感性升华到理性提供了有利契机。这一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坐标、一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对学情分析确定如下难点。
难点:
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任务分析: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找座位,确定敌舰的位置等感受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法是多样的,有点定位、区域定位、极坐标定位、直角坐标定位等。为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
(1)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2)确定位置的方法,突出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多样性和实质统一性:都需要两个数据。
四、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经验,引出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并从生活中选择几种代表性的典型实例分析确定位置的方法,最终总结得出在平面内确定位置的方法和需要的数据。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索、体验式教学等方法。
学法分析:本节课学生通过了经历、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从身边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从观看视频,图片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确定位置的不同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掌握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
2012年6月29日10时许,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地面。随着内蒙古草原上空一声巨响,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冲破大气层,张开水母一样的降落伞,降落在草地上。图为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出舱后向全国人民致意.
活动目的:通过“神州九号”成功返航登陆来引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位置确定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题目。
(二)探索新知
问题: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结论: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一个数据;
问题:在平面内,如何确定位置?
活动目的:通过复习得出结论:直线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一个数据
提出问题,平面能如何确定位置。
活动1
问题:1.在教室里,确定一个座位需要几个数据?
2.如果张老师叫“3”哪些同学会站起来回答问题?
3.座位中的“3排4列”和“4排3列”表示同一个座位吗?它们中“3”含义有什么不同?
结论:教室里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排数、列数
活动目的:通过三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从身边的具体事例出发,最后形成数学知识,教室里一个数据无法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排数和列数,初步体验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
活学活用1:说出部分棋子的位置。
活动目的:通过游戏进一步感受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排数、列数,初步感受与顺序有关。
议一议:在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还有其他方法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目的: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感受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并且与顺序有关。同时,让孩子们思维碰撞,产生矛盾。通过师生合作讨论出正确的结论。
活动二:
北偏东40?的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
B
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
?
1.距离我方潜艇20海里的敌舰有哪几艘?
2.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结论: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两个数据:距离和方位角
活动目的:通过三个问题的设置,从观察图片,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最后形成数学知识,确定敌舰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方向和距离,进一步体验确定位置的另一种方法。
活学活用2:
熊大在光头强的(
)偏(

方向
米处。
熊二在光头强的(
)偏(

方向
米处。
活动目的: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象棋和几种动物位置的确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活动一、活动二所获得的知识。
(三)应用拓展
实例1:学生观看视频,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北纬30.3度,东经101.7度)发生6.3级地震。
活动目的: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掌握用经纬度确定城市的位置。这种方法也需要两个数据,经度和纬度。
实例2:如图是广州市地图的一部分,如何向同伴介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所在的区域?“广州火车站”呢?
如图是沈阳市地图的一部分,你能介绍这些地方的位置吗?
活动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区域法确定位置,这样的方法也需要两个数据,区号和序号
2.对经纬度,区域法确定位置方法的巩固。
3.让学生感受到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确定位置方法的多样性。最终归纳出平面内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四)巩固提高
你敢挑战吗?
1.下表是无序的汉字,小明拿到一张密码字条,你能帮他翻译吗?
(7,6)
(2,2)
(8,4)
(5,3)
(11,5)
(10,2)
(3,5)
(2,7)
校训语出北宋大儒程颐的名篇《颜子所好何学论》:“君子好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
通俗地说,“明心知往”,就是明德立志,为学习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力从求至”,就是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实践,从而达到极致之境。
2.工作人员前去寻找神舟九号返回舱,需要确定返回舱的( )
 A.方位角     
B.距离
 C.材质
D.方位角和距离
3.下图是某个学校周边环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学校正东方向2.5公里处是什么设施?在学校北偏西25度方向2公里处是什么设施?
(2)如何确定聚丰酒店相对于学校的位置?教育学院呢?
4.如图是某小区地下停车场示意图(部分),李老师开车去小亮家家访,恰好小亮家车不在,小亮告诉老师他们家停车位是
D2,老师该把车停在哪里呢?
A
B
C
D
1
2
3
4
活动目的:1.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选择不同的图片得到不同的题目,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这几道题目也切合生活实际,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让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方法的多样性。
2.问题中设计校训,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理解校训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热情。
(五)拓展延伸
思考:在空间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
活动目的:初步感受空间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三个数据。
(六)归纳小结
一、知识能力:
1、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一个数据;
2、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
两个
数据;
3、在空间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
三个数据
二、平面内确定位置的方法:
排号和座号
行号和列号、方位角和距离、经度和纬度、区域和序号等
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点,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网络,应用于生活中
(七)布置作业
分层作业
A
类:教材习题3.1第1,2,3题;
B
类:用适当的方法向你的同学介绍你所熟悉的一处沈阳旅游景点的位置;
C
类:写一篇关于生活中如何确定位置的小文章.
活动目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数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直线上确定位置需要一个数据
平面内确定位置的方法有:
平面内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行号和列号、方位角和距离、
空间内确定位置需要三个数据
经度和纬度、区域和序号等
八、教学反思及评价:
本节课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并能比较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感受到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意识。教学中力图以显示的题材来体会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多样性,本节课呈现了大量的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确定位置的方式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情景让学生认识到,不管采用什么定位方式,平面内确定位置都需要两个数据。当然,确定位置的方式很多,但研究的重点应是点定位,从而为下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做好铺垫。
能够较好的利用学生的资源,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由于课程简单,设计的内容较多,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够充裕,活动内容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