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浙江教育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
(
2分
)
小科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小科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钙???????????????????????????????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
2.
(
2分
)
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乙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C.?试管甲中的气体体积大于乙中气体体积???????????????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3.
(
2分
)
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在20℃时将20g该物质投入到80g水中充分溶解,则该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25%?????????????????????????????????B.?20%?????????????????????????????????C.?16.7%?????????????????????????????????D.?无法计算
4.
(
2分
)
(2020·台州)下图表示跳水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5.
(
2分
)
(2020·衢州)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6.
(
2分
)
(2020·金华·丽水)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和浮力都不变??????B.?密度和浮力都变大??????C.?密度变小,浮力不变??????D.?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7.
(
2分
)
(2020·金华·丽水)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8.
(
2分
)
(2020·嘉兴)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大
?
不变???????????????????????B.?变大
?
变小???????????????????????C.?不变
?
变大???????????????????????D.?不变??
不变
9.
(
2分
)
(2020·杭州)小金在配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10.
(
2分
)
(2020·江干模拟)50℃的饱和石灰水400克平均分成两份,将一份降温至20℃;另一份加入生石灰0.5克,温度仍保持50℃。在这两种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相同??????????????B.?都会变浑浊??????????????C.?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溶质的溶解度相同
11.
(
2分
)
(2020·杭州模拟)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B.?丙的溶液质量和乙的相同
C.?在甲→丙的过程中,蔗糖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D.?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
12.
(
2分
)
(2020·上城模拟)一杯40°C100g硫酸铜饱和溶液,加入16g无水硫酸铜粉末,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与溶解过程中吸放热的影响,则该溶液与原溶液相比(硫酸铜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表)(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CuSO4溶解度/g
14.8
17.6
20.5
24.2
28.5
39.6
53.6
73.0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会析出2.5g蓝色晶体
C.?溶质质量变小?????????????????????????????????????????????????????D.?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28.5%
13.
(
2分
)
(2020·上城模拟)如图桌面上有一高度为10cm,底面积为50cm2
,
重5N的容器,现将密度为0.5g/cm3、高度为10cm、底面积为20cm2的圆柱体放入容器,再逐渐向容器内加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还未放入圆柱体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5N
B.?仅放入圆柱体后,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1N
C.?当圆柱体对容器的压力为0N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100cm3
D.?将容器内加满水,则需要水的体积为300cm3
14.
(
2分
)
(2020·杭州模拟)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15.
(
2分
)
(2019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在一块浮在水面的长方体木块上放一质量为272克的铁块甲,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拿掉铁块甲,用细线把铁块乙系在木块下面,木块也恰好浸没在水中,则铁块乙的质量为(???
)(ρ铁=7.8克/厘米3
,
ρ水=1.0克/厘米3)
A.?312克?????????????????????????????????B.?237克?????????????????????????????????C.?318克?????????????????????????????????D.?326克
二、填空题(共5题;共14分)
16.
(
2分
)
(2020·湖州)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过程。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1)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水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输送的环节主要是水汽输送和________。
17.
(
3分
)
下表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克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由上表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2)在2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50克氯化铵,形成的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8.
(
2分
)
(2020·绍兴)小敏将质量为20克,体积为25厘米3的塑料块放入水平平衡的容器右端下降。撒去塑料块,往容器内缓慢倒入一定量的水,使容器再次水平平衡(图乙),将该塑料块轻轻放入图丙所示位置,放手后容器最终将________(选填“左低右高”、“左高右低”或“水平平衡”)。此时,塑料块所受浮力为________牛。
19.
(
3分
)
一个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电子秤上,溢水杯的溢水口下方放一烧杯。将一金属块从下表面接触液面开始,慢慢浸入溢水杯至恰好浸没时,手受到的绳子拉力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电子秤示数的大小变化是________。若金属块重54牛,溢出的水为20牛,则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20.
(
4分
)
(2018八上·杭州期中)已知: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氯化钠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硝酸钾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1)20℃时,将100克氯化钠加入到2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
(2)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要得到比较纯净的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将含有不溶性杂质的硝酸钾加入到一定量20°C的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100g固体没有溶解。继续升高温度至60℃,充分搅拌后仍有60.8g固体没有溶解。然后将混合物升温到80℃,再充分搅拌,恒温过滤,得到滤渣34.74g则这一定量水的质量是
________g,原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三、计算题(共5题;共59分)
21.
(
6分
)
下图是小科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如图所示的序号表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
(2)如图②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
(3)假如小科用如图③来称量蔗糖,其中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的读数为3.5若所量取的水的质量没有错误,则小科实际配制的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2.
(
9分
)
(2020·定海模拟)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试剂,但酒精浓度越高并非消毒效果越好。95%酒精溶液能将细菌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但也阻止了酒精进一步向细菌内部渗透,细菌内部仍是活性的。75%的酒精溶液兼具蛋白质凝固作用及穿透效果,达到彻底的杀菌功能。(酒精的浓度通常用体积分数表示)
(1)用体积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比较粗略,但简单易行,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使用。酒精和水以3:1的体积比粗略可以配成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请问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相当于约多少质量分数的酒精溶液(酒精的密度为0.8克/厘米3)
(2)酒精溶液消毒过程中,一般严禁使用喷洒方式消毒,其原因是75%酒精溶液的闪点较低,容易引起火灾。所谓闪点指的是可燃性液体挥发出的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火源达到闪火燃烧的最低温度,因闪火发生时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闪火通常会瞬间熄灭。下表为不同浓度酒精溶液的闪点。
酒精浓度(%)
100
95
75
55
40
10
5
3
闪点(℃)
11
17
22
23
25
50
60
无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由于液体燃料的闪点和着火点存在一定差值,有闪火不一定持续燃烧。若从防火安全角度考虑,液体燃料的闪点和着火点的差值________(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对防火更有利。
23.
(
15分
)
(2019八上·衢州期中)下表为硫酸密度与硫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250cm3,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液面。
(1)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
24.
(
14分
)
(2018八上·青田月考)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右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10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问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1)这1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克,其中含溶质硫酸________克。
(2)100毫升浓硫酸与500克水混合,所得溶液质量为多少?
(3)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500克,需多少亳升这种硫酸?(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5.
(
15分
)
(2018八上·柯桥月考)下表为硫酸的密度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现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500cm3
,
密度为1.30g/
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溶液面。
(1)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g取10N/Kg)
四、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17分)
26.
(
3分
)
(2020·南湖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开展了如下实验:同学们先测出空桶A和桶B的质量分别为2N和1.6N。往桶A中加入沙子放入溢水杯中,用桶B接住溢出的水,并测量桶A浸入水中的深度,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以下4组数据。
次数
1
2
3
4
5
桶A与沙子的总重力/N
2.4
2.8
3.2
3.6
4.0
桶B与水的总重力/N
1.8
2.4
2.8
3.2
3.6
桶A浸入水中深度/cm
2.0
2.4
2.8
3.2
3.6
(1)分析数据时同学们发现,第一次测量的桶B与水的总重力数据异常,排除误差因素的影响,原因可能是________。改正错误后重新测量,桶B与水的总重力为2N。
(2)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有同学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成正比。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7.
(
3分
)
(2019·台州)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
(1)丁图中圆柱体所受浮力为________牛。
(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________的关系。
(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28.
(
2分
)
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有不同的猜想。于是用相同的长方体重物,分别以甲图和乙图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获得如下数据:
实验者
实验序号
物体重G(N)
浸入水中深度h(cm)
弹簧称读数F(N)
浮力大小F浮(N)
小科
1
4.8
2.0
4.2
2
4.0
3.6
3
6.0
3.0
小思
4
4.8
3.0
3.6
5
4.0
3.2
6
5.0
2.8
(1)分析小科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________?,小思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2)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第(1)小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填实验序号)课后,小科和小思才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29.
(
4分
)在“浮力的研究”实验中:
(1)取一铁块,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甲所示。当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缓慢增大时,铁块受到浮力大小的变化是________。
(2)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的实验过程:
①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为F1;②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烧杯的重力为F2;
③如图丁,把石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杯中,用该空烧杯承接从溢杯里被排出的水,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
④如图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该烧杯和排出的水的总重力为F4。
用F1、F2、F3、F4表示,实验中测得石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排出水的重力为________?。根据该实验的测量数据,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的定量关系是________?。
30.
(
5分
)
(2020·天台模拟)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两种液体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1)表中▲处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3)实验中某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了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第一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就在0.5N刻度线处标上1.0g/cm3
,
如图乙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时,如图丙所示,他应将1.2g/cm3字样标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________N处。于是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温度升高,说明物质溶解后放出热量,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氯化钙和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故A、C不合题意;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温度下降,故B不合题意;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温度升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
D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2)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根据图片分析判断;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明显大于乙,因此甲中的气体是氢气,乙试管中是氧气。
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试管甲中的气体体积大于乙中气体体积,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
C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首先将物质的质量和它的溶解度进行比较,确定是否会全部溶解,然后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因此将20g该物质投入到80g水中后肯定变成饱和溶液,且20g物质不能全部溶解。
此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选C。
4.【答案】
A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增大时人排开水的体积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当浮力增大时,人排开水的体积肯定在不断增大。根据图片可知,在从①→②的过程中,人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增大,从②→③→④,人排开水的体积不变,从④→⑤,人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因此运动员受到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①→②,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
B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之和;
(2)根据分析质量分数的变化;
(3)根据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变化分析;
(4)如果溶液中有晶体出现,那么溶液饱和;如果没有晶体出现,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解答】A.降温后,有少量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质量减小,即溶液的质量也减小,故A错误;
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减小,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正确;
C.当温度降低后,硝酸钾有晶体析出,说明原来是不饱和溶液,现在是饱和溶液,那么它的溶解度变小了,故C错误;
D.原来的溶液并没有晶体析出,因此它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
D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首先确定上升过程中气泡的体积变化,然后根据分析气泡的密度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受到浮力的变化。
【解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而质量不变,根据公式可知,气泡的密度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水的密度不变,气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变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答案】
B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出现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是饱和的;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2)当温度不变时,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因此同种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3)一般情况下,温度发生改变时,物质的溶解度会发生变化,据此判断溶质质量的改变,进而判断溶液质量的变化;
(4)根据(2)中分析判断。
【解答】A.①中物质全部溶解,因此①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误;
B.②和③中都有未溶的物质出现,那么它们都是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为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正确;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那么该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那么溶质的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所以溶液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故C错误;
D.
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
那么蒸发后的溶液依然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
D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固体溶解度的大小只与溶液的温度高低有关,如果溶液温度不变,那么硝酸钾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
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①确定100g水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进而确定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2)注意能够根据②的数据确定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硝酸钾;
(3)根据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4)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小,溶质质量分数越小。
【解答】A.根据①可知,硝酸钾溶解的质量为:120.9g-100g=20.9g,因此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20.9g,因此此时它的溶解度为20.9g,故A错误;
B.根据②中数据可知,此时硝酸钾全部溶解,没有任何信息能够说明此时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因此无法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B错误;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那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了,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加热前变大了,故C错误;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溶质的质量会由40g变为20.9g,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
C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析】【分析】(1)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2)当温度不变时,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解答】?5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其中一份冷却到20℃,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所以不会析出,即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也就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另一份加入生石灰0.5g,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由于溶剂减少,因此氢氧化钙会析出,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减小,溶液的质量也会减小。由于温度仍然保持50℃,而石灰水又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A.前一份石灰水的溶质质量不变,后一份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减小,故A错误;
B.前一份石灰水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氢氧化钙析出;而后一份则为饱和溶液,有氢氧化钙析出,会变浑浊,故B错误;
C.两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C正确;
D.两份溶液的温度不变,因此溶质的溶解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
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有晶体析出,那么肯定是饱和溶液;如果没有晶体,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2)注意丙中有晶体析出;
(3)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4)根据公式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解答】A.甲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后,仍然没有晶体析出,那么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丙和丁中,由于已经出现未溶的晶体,所以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丙和乙中溶剂的质量相同,但是丙中溶质的质量小,所以丙的溶液质量小于乙,故B错误;
C.在从甲→丙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不变再降低,所以蔗糖的溶解度先不变后减小,故C错误;
D.在甲和乙中,溶质的质量相同,而溶剂的质量减小,根据公式可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
C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析】【分析】(1)当温度不变时,物质的溶解度保持不变;当溶液中有未溶的物质出现时,它肯定是饱和溶液;
(2)首先根据五水硫酸铜的分子式计算出溶液中溶剂水的减少量,然后再根据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列式计算出析出的硫酸铜的质量即可;
(3)根据上面的分析判断;
(4)物质的溶解度不变,那么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解答】A.无水硫酸铜粉末会结合溶液中的水形成五水硫酸铜晶体,从而使溶剂减少,导致溶质硫酸铜析出,但是溶液仍然饱和,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CuSO4?5H2O可知,16g硫酸铜粉末需要结合水的质量为:;
那么设9g水中硫酸铜粉末的质量为x,得到:
,
那么x=2.565g。由于它也会结合水形成五水硫酸铜晶体,所以析出的蓝色晶体肯定大于2.5g,故B错误;
C.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溶质在质量会减少,故C正确;
D.由于溶液依然是40℃时的饱和溶液,那么它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
D
【考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上面物体的重力;
(2)根据(1)中的分析计算;
(2)当圆柱体对容器的压力为零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浸入水中的体积;
(4)该圆柱体的密度小于水,最终会在水面漂浮。当容器加满水时,加入水的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与它排开水的体积之差。
【解答】A.还未放入圆柱体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即F=G=5N,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仅放入圆柱体后,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即F=G物=ρgV=0.5×103kg/m3×10N/kg
×(0.1m×0.02m2)=1N,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圆柱体对容器的压力为零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即F浮=G=1N;
ρ水gV排=1N;
1×103kg/m3×10N/kg×V排=1N;
解得:V排=10-4m3=100cm3;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该圆柱体的密度小于水,最终会在水面漂浮。
容器的容积为:V容=S容h容=
50cm2
×10cm=500cm3;
那么将容器装满水,需要水的体积为:V水=V容-V排=500cm3-100cm3=400cm3
,
14.【答案】
D
【考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当物体浸在水中时,它会受到浮力,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铝块受到浮力的变化,再根据F=G-F浮判断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2)台秤的示数等于上面物体对它的压力;首先根据相互作用力原理确定铝块对水的压力变化,从而确定烧杯底部压力的变化,最后根据F示数=G杯+G水+F压分析即可。
【解答】(1)当物体浸在水中时,它会受到浮力;由于铝块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增大,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根据F=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断减小;
(2)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铝块受到的浮力和它对水的压力相等,而这个压力会传递到烧杯底部。因为铝块受到的浮力在不断增大,所以烧杯底部增加的压力在不断增大。根据F示数=G杯+G水+F压可知,台秤的示数在不断增大。
故选D。
15.【答案】
A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甲图可知木块和甲铁块漂浮,由乙图可知木块和乙铁块悬浮,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等式,即可求出乙铁块的体积,再根据m=ρV求出铁块乙的质量。
【解答】木块和甲铁块在水面漂浮,
那么F浮甲=G甲+G木;
即ρ水gV木=m甲g+G木?
?
?
?
?
?
?
?
?
?
?①;
木块和乙铁块在水中悬浮,
那么F浮乙=G乙+G木;
即ρ水g(V木+V乙)=ρ铁gV乙+G木?
?②;
②-①得到:ρ水gV乙=ρ铁gV乙-m甲g;
ρ水V乙=ρ铁V乙-m甲;
1kg/m3×V乙=7.8g/cm3×V乙-272kg
解得:V乙=40cm3;
铁块乙的质量:m乙=ρ铁V乙=7.8g/cm3×40cm3?=312g。
故选A。
二、填空题
16.【答案】
(1)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2)径流(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影响蒸发的三要素进行解答;
(2)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等因素有关。
(2)水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输送的环节主要是水汽输送和径流(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
17.【答案】
(1)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饱和;1:2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从表格中找到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然后将50g与其比较,如果大于等于溶解度,则为饱和溶液;否则为不饱和溶液。找到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然后将50g与其比较,判断它是否饱和,进而确定溶质的质量,最后计算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2)根据表格可知,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因为50g>37.2g,所以此时的氯化铵溶液为饱和溶液。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5.2g,因为50g<55.2g,所以此时氯化铵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即溶质质量为50g,溶剂的质量为100g,那么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50g:100g=1:2。
18.【答案】
水平平衡;0.2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浸在流体内的物体受到流体竖直向上托起的作用力叫作浮力。浮力指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压力的差(合力)。
【解答】装上水后,把塑料放入水中,容器的水面升高一部分,这时塑料对容器底部的力是均匀的,因此整个装置依然平衡;
,
所以塑料块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
故答案为:水平平衡;0.2.
19.【答案】
变小;不变;2.7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浮力的变化,然后根据
计算手受到绳子的拉力;
(2)首先判断物体浸入水中的过程水面的高度变化,然后根据水面的高度变化判断水对底部压力的变化,进而判断电子秤示数的变化;
(3)金属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即根据
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然后根据
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解答】(1)
将一金属块从下表面接触液面开始,慢慢浸入溢水杯至恰好浸没时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根据
可知,当金属块的重力不变时,手受到绳子的拉力减小;
(2)当金属块逐渐进入水中时,水会不断的排出,但水面高度不变,那么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因为电子秤的示数等于溢水杯的重力和水对溢水杯底部压力之和,所以电子秤的示数不变;
(3)金属块的体积为:
;
金属块的密度:
.
故答案为:减小;不变;2.7
20.【答案】
(1)9:25
(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3)50g;70%。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分析计算;
(2)根据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分离提纯氯化钠的方法;
(3)根据20℃、60℃溶解度分析出升高温度时100g的水中多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关系,计算出一定量水的质量;根据一定量的水计算出硝酸钾的质量,即可计算出原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解答】(1)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100克氯化钠加入到200克水中,能溶解72.0g
的氯化钠,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最简整数比为:72g:200g=9:25;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要得到比较纯净的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3)①硝酸钾的溶解度在20℃为110g,60℃是31.6g,
那么在100g的水中由20℃升高到60℃时多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110g-31.6g=78.4g;
将硝酸钾加入到一定量20℃的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100g固体没有溶解。继续升高温度至60℃,充分搅拌后仍有60.8g固体没有溶解,
多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100g-60.8g=39.2g。
设一定质量水的质量为x,则:;
解得:x=50g。
②由硝酸钾在80℃的溶解度是169g可知,
100g的水中由60℃升高到80℃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69g-110g=59g;
若是50g的水多溶解的硝酸的质量是:29.5g>60.8g-34.74g=26.06g,
这说明了升高到80℃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即杂质的质量是34.74g。
由6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可知,
在50g的水中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55g,
那么硝酸钾的总质量为:55g+26.06g=81.06g;
原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
三、计算题
21.【答案】
(1)⑤③①④②
(2)加速蔗糖溶解
(3)12.4%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分析:称量、量取和溶解;
(2)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3)在使用天平时,如果砝码和物体的质量放错了位置,那么根据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和游码质量之差,然后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水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1)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步骤为:
⑤从试剂瓶中取出蔗糖;
③使用天平称量出蔗糖的质量为:100g×18.5%=18.5g;
①将称量出的蔗糖晶体倒入烧杯;
④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为:81.5mL,并倒入烧杯中;
②用玻璃棒搅拌,直到蔗糖全部溶解即可。
那么正确的顺序为⑤③①④②。
(2)如图②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蔗糖溶解。
(3)蔗糖的实际质量为:15g-3.5g=11.5g;
加入水的质量为:100g×(-18.5%)=81.5g;
那么小科实际配制的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2.【答案】
(1)解:设酒精为3ml,则水为1ml
酒精溶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
(2)酒精溶液的浓度越高其闪点越低
(3)大一些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体积与密度的乘积为溶液质量,再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2)根据酒精浓度与闪点的数值变化规律分析;
(3)根据闪点与着火点相差越大越安全分析。
【解答】(2)由表中数据可知,
酒精溶液的浓度越高其闪点越低
;
(3)
闪点指的是可燃性液体挥发出的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火源达到闪火燃烧的最低温度,所以闪点和着火点差值越大对防止越有利;
故答案为:(1)
70.6%;(2)酒精溶液的浓度越高其闪点越低
;(3)大一些。
23.【答案】
(1)解:因为物体漂浮
所以F浮=G物=ρVg=1.30×103kg/m3×2.50×10-6m3×10N/kg=3.25N
(2)F浮=ρgV排
所以ρ液=F浮/gV排=3.25N/(10N/kg×13/15×250×10-6m3)=1.5×103kg/m3=1.5g/cm3
查表为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0%
(3)解:物块A全浸,则ρ液=ρ物=1.30g/cm3
,
p%=40%
5kg×60%=(5kg+m)×40%
m=2.5kg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
F浮=G物=ρVg
;
(2)已知浮力和V排利用公式计算出硫酸溶液的密度,然后根据表格确定溶液的质量分数;
(3)首先根据浮沉条件确定物块悬浮时溶液的密度,然后根据表格确定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后根据溶质质量相等,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加水的质量即可。
24.【答案】
(1)184;180.32
(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84g+500g=684g;
(3)设需要这种硫酸的质量为x,
那么:98%x=500g×19.6%
解得:x=100g;
需要这种硫酸的体积:。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1)已知密度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浓硫酸的质量;溶质硫酸的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2)新溶液的质量=原来溶液质量+水的质量;
(3)前后两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硫酸的质量不变,以此为等量关系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出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硫酸的体积即可。
【解答】(1)1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
其中溶质硫酸的质量为:184g×98%=180.32g;
25.【答案】
(1)解:因为物体漂浮
所以F浮=G物=ρVg
=
1.30g/
cm3×500cm3×10N/kg
=
6.5N
(2)解:F浮=ρgV排
,
所以ρ液=
F浮/gV
排=
6.5N/10N/kg×13/15×500×10-3m3
=1.5×103kg/m3=1.5
g/cm3?
查表为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0%
(3)解:物块A全浸,则ρ液=ρ物=1.30g/
cm3
,
p%=40%
???
????5kg
×
60%
=
(5kg
+
m
)
×
40%??
?m
=
2.5kg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根据F浮=G物计算浮力的大小;
(2)已知物体受到的浮力根据公式计算出硫酸溶液的密度,然后对照表格确定它的质量分数;
(3)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当硫酸的密度和物体A的密度相同时,A会全部浸没在溶液中,据此查表可得这时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接下来根据溶质质量不变为等量关系,根据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列出方程,即可计算出至少加水的质量。
四、实验探究题
26.【答案】
(1)开始时溢水杯中水未装满
(2)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3)不赞同,物体全部浸没后,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浮力是不变的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桶A和沙子的总重力每增加0.4N,那么桶B与水的总重力增加0..4N。据此推算,第一次实验中,桶B与水的总重力应该是:2.4N-0.4N=2N。因为1.8N<2.0N,那么说明排出的水的质量偏少,则可能是第一次实验时溢水杯中的水没有装满;
(2)小桶A始终在水面漂浮,那么它里面沙子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根据G沙=G总A-GA计算出桶内沙子的重力;然后根据G排=G总B-GB计算出排出水的重力,最后进行比较即可。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没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始终等于自身体积保持不变,那么此时浮力保持不变。
【解答】(1)
分析数据时同学们发现,第一次测量的桶B与水的总重力数据异常,排除误差因素的影响,原因可能:
开始时溢水杯中水未装满
;
(2)根据G沙=G总A-GA
,
将2~5次实验中桶A和沙子的总重力与桶A的重力相减,得到沙子的重力分别为:0.8N、1.2N、1.6N和2N;
根据G排=G总B-GB
,
将桶B和水的总重力与桶B的重力相减,得到排开水的重力为:0.8N、1.2N、1.6N和2N;
因此沙子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即: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3)我不赞同该观点,理由是:物体全部浸没后,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浮力是不变的。
27.【答案】
(1)5
(2)液体密度(或“液体种类”)
(3)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再测出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桶和排开水的总重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通过甲图得到圆柱体的重力G,然后根据丙图利用F
浮力=G-F拉计算浮力;
(2)哪个因素发生变化,就是探究浮力和它的关系;
(3)浮力的大小已经计算出来,关键是测得排开水的重力,可利用装水小桶的总重力和空桶重力之差计算。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圆柱体的重力为6N,
因为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有关,与深度无关,
所以丁图中和丙图中浮力相等,即:F浮力=G-F拉=6N-1N=5N;
(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因为液体的密度发生变化,所以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
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再测出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桶和排开水的总重
。
故答案为:(1)5;(2)
液体密度(或“液体种类”)
;(3)
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再测出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桶和排开水的总重
.
28.【答案】
(1)增大
(2)2和4(或2和5、3和6)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解答】(1)单独比较1、2、3或4、5、6的实验过程,物体在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而物重一定,说明浮力是增大的,所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液体中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
(2)将2和4比较,可以发现,同一个物体受到的拉力相同,即浮力相同时,浸在水中的深度是不相同的;
将2和5比较,可以发现:同一个物体,浸在水中的深度相同时,受到的拉力不同,也就是浮力不同;
另外将3和6比较,可以发现,同一个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较大的受到的浮力反而较小.综合这些可以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所在的深度没有关系,而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故答案为:(1)增大;(2)2和4(或2和5、3和6)
29.【答案】
(1)增大
(2)F1-F3;F4-F2;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当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缓慢增大时,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铁块受到浮力的变化;
(2)根据称重法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石块的重力减去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排开水的重力等于排开的水和小桶的重力之和减掉空桶的重力,比较排开水的重力和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解答】
(1)图甲中,当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缓慢增大时,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F浮=ρgV排可知,铁块受到浮力大小的变化是增大;
(2)根据称重法可知,石块所受的浮力为F1-F3;
排出水的重力F4-F2;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的定量关系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或F1-F3=F4-F2)。
30.【答案】
(1)1.5
(2)当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3)0.3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处于平衡状态,即G=F浮+F,据此计算浮力;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知,其中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然后将每组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作比,如果比值相同,那么它们成正比例关系;
(2)根据称重法计算出物体在第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并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列出两个方程,计算出在第二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后再根据称重法求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此时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位置。
【解答】(1)
表中▲处的浮力大小为:
F浮=G-F=2N-0.5N=1.5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知,相同的是液体密度,不同的是排开液体的体积。对应的浮力和排开液体体积的比值都是0.01,得到结论:当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3)当小明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G-F′=1.5N-0.5N=1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
物体在第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1N=1g/cm3×gV排-----①
当把物块浸没在第二种液体中时:F浮'=1.2g/cm3×gV排-----②
因为两者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所以①②两式相比可得:
F浮'=1.2N,
此时应标在弹簧测力计的:1.5N-1.2N=0.3N处。
(
第
一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