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2
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指导多音字“血、倒”的读音。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说说喜欢的神话故事。
2.板书课题,指名念课题。
带着问题全班齐念课题:谁开天地?盘古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同桌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新词。
小黑板出示:
轻而清、重而浊、上升、下降
隆隆的雷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
血液、滋润、肌肤、混沌
(1)自由读词语。
(2)小老师带读,读中交流。
①第一组是反义词。根据实际理解“清、浊”并给“浊”字组词。
②强调读准多音字“降”
“血”。
1
理解“混沌”,找近义词;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学习第1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本
1.默读课文,想一想《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能读成课文中的哪句话?把这句话画出来。
2.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请学生自由读此句并思考,这句话中哪个词是关键(创造)
(1)教师板书“创造”,并提问:“创造”的“创”这为什么是力刀旁?(看字形并联系课文理解盘古是用锋利的斧头劈开了天和地)。
(2)教师小结:是呀,创造,它需要工具,需要力量,神话故事总是充满了神奇的想象。那么,盘古创造了什么?又是怎么创造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进入神话天地好好研究吧。
四、指导书写,拓展阅读
1.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生字书写指导。(“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阔”
“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重视间架结构。)
3.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高大、雄伟的形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积累词句,能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谁能用讲故事的语气来为我们的课文开个头?指名读第一段。
二、研读课文,感悟盘古
1.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盘古的“开天辟地”。
(1)指名读第2自然段,交流: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盘古用斧头劈开了天和地。)教师概括:开天辟地。
(2)默读第2自然段,圈出描写盘古动作的词。(抡、猛劈)
(3)结合动作朗读:“他见周围……一片猛劈过去。”体会盘古的开天辟地。
(4)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地”。
①自由读,指名读,思考: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轻”与“重”、“清”与“浊”、“上升”与“下降”是反义词,这些词的运用说明了天与地的不同。“缓缓”“渐渐”“慢慢”是近义词。)
②指导朗读。师生、生生合作读,重读反义词,加深印象。
2.研读第3自然段,感受盘古的“顶天立地”。
(1)朗读第3自然段,尝试用四字词语概括盘古的创造精神。(顶天立地)
(2)画出课文中具体描写盘古顶天立地的句子,读这些句子。
(3)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3.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世界之美。
(1)自由读第4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2)再读第4自然段,尝试用4字词语概括盘古开天地后的变化,师先示范:他有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我们可以说“日月星辰”。(风云雨露、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树木)
(3)诗化朗读,感受盘古创造的世界之美。
①出示诗化课文,教师配乐朗读。
他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
变成了大地上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
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
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
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
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他的
,
变成了
的
;
……
②学生自由练读,感受世界之美。
③指名读,进行朗读指导。
④积累词语:
四季的风
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
(4)训练说话,感受神话魅力
用书上的句式说说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学生自由练说。
②四人小组交流。
③小组选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5)小结:同学们,你们说了这么多变化,想象力真丰富。如果我们把这些变化写到书上,课文后面的省略号能擦去吗?(不能,因为省略号代表还有很多很多变化,用笔是写不完的)
(6)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的积累。
4.学生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盘古说什么?
2.摘录课文中“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
3.交流课外搜集的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13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会写帝、曰、溺、返、衔五个生字,会认帝、少、曰、溺、返、堙六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出适当的节奏,最终能够背诵小古文。
3.复述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感受精卫鸟的精神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能读出韵味。
2.感悟精卫鸟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魅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帝、曰、溺、返、衔五个生字,会认帝、少、曰、溺、返、堙六个生字。
2.学生能够读学通读顺古文,并读出适当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特别爱读书,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你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生预设回答:我看过的神话故事有《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夸父追日》……
师: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可真多呀!同学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本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
2.简介《山海经》。
3.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出示精卫鸟的图片)这只小鸟有一个伟大的愿望,他想把大海填平!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只鸟叫什么?
4.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2.课件出示本节课的生字。
3.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并读出韵律。
4.教读难读的句子。
出示:
(1)炎帝之少女
提醒生注意“少”的读音。课件出示音节。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指名读,注意停顿,强调“溺”的读音。
出示: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这句话应该在这里停顿,生自由练习-------指名读-------齐读。
再次强调“溺”的读音及写法,板书“溺”。
过渡:下面这一句谁来读?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指名读,提醒生注意“衔”“堙”两个字的读音。
(4)过渡:那这句话应该在哪里停顿呢?
(5)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自由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能把这些句子有韵味地读出来。请同学们再把整篇文章多读几遍,读出节奏!
5.学生小组之间自由练习,并展示学习成果。
师总结:同学们的朗读真是韵味十足,个个都是朗读小能手。
三、练写生字,课堂小结
1.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2.小组内自主识记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3.师范写,学生书写。
4.小结:字形和字音我们都已经熟练掌握了,同学们也能熟练朗读这篇小古文了,最后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把课文读一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2.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复述故事内容。
3.能体会精卫意志坚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哪位同学能流利,有节奏地读出来?
二、借助注释,理解句意
1.请小组之间自由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合作成果。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少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师:对,“少女”这个词与我们现在的意思不一样。“女娃”就是她的名字。
所以整句话的意思是?(点名答)
师过渡:第二句句子比较长,我们分成两部分来理解,课件出示: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小组之间交流本句话的意思(课件出示“溺”“故”的含义)
师:哪个小组已经准备好了,请展示一下。
师提醒“于”的意思“去,到”。再请一组同学补充。
师总结:同学们理解得真到位。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堙:填塞。
同桌之间交流。(师提醒学生“以”的意思)
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再加以评价,补充。
师总结:同学们真厉害,已经把故事的内容梳理得差不多了,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
三、品读课文,感受形象
(一)我来考考你
1.精卫填海的原因是什么?
2.精卫是怎样填海的?(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老师要好好奖励你们。课件出示:《精卫填海》的动画片。
同学们刚刚已经看了动画,也一起理解了课文内容,那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4.比一比,谁是故事小能手。(请学生起来讲述,其他的学生再加以补充)
(二)小小讨论会
1.学了这篇文章,你从精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今后遇到困难会怎样对待?
总结:我们就是要学习精卫这种不屈不挠,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永不言弃的精神。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精卫鸟的精神一定会赐予我们勇气。
2.很多年过去了,精卫鸟还在为她的填海大业忙碌,此时此刻,如果,你遇到精卫,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1.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这么深刻的道理,我们一定要背诵下来。
2.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
起因:女娃溺而不返
经过: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不屈不挠
意志坚定
永不言弃
14
普罗米修斯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喷射、火焰、驱赶、领袖、惩罚、敬佩、火种、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驱寒取暖、气急败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感悟普罗米修斯为造福人类不畏强暴、不屈不挠、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文字,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博爱、坚定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喜欢神话故事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朗读陌生的希腊神话中的有关名称以及“驱寒取暖、气急败坏、挽弓搭箭、吩咐、饶恕、狠心、肝脏、尽管、动弹、砸碎、双膝、造福”等词语。
2.能关注“无边的黑暗、可怕的悬崖、凶恶的鹫鹰、严厉的惩罚”等词组,从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中国神话故事,知道了人类是女娲创造的,女娲为了人类的幸福历经千辛万苦炼石补天;在希腊神话故事中,也有一位创造人类,为人类争取幸福的天神,他就是普罗米修斯。今天咱们来学学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恕”是翘舌音。
(2)在读文中,有没有不好读的词或句子,提出来当堂解决。
多音字:肝脏[zàng]“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
4.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以下两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5.自由朗读课文,用一个词说一说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共出现了几位天神,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全文主要内容:天神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火种。众神首领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宙斯见普罗米修斯不屈服,又派凶恶的鹫鹰来折磨他,最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拯救了普罗米修斯。(板书:无火→取火→受罚→获救)
7.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互相讲讲这个故事。
三、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1.认真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体会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通过朗读感悟培养正确、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上节课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故事情节。
二、对比联读,感受圣火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普罗米修斯的几件事?并概括主要内容。
1.出示课件(两幅画面):“人类生活在黑暗中生活的悲惨画面”、“人类享受火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的画面”。师引导学生观察,要求学生从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读一读,谈谈有什么感受。
2.人类自从有了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宙斯知道之后很气愤,找出课本上的词:“气急败坏”,引导学生理解其意思,体会此时宙斯的心情。
三、入境入情,体会痛苦
出示两个惨无人道的画面:
1.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2.从课本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课件,品读:
A.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1)谈朗读感受。
(2)点击“死死地锁”:到底是怎么样一种“锁”呢?
(3)透过“风吹雨淋”这个词,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说话练习:
在炎炎夏日里,烈日炙烤,他既不能也不能。
在寒冬腊月,大雪扑打,既不能也不能。
(5)学生带着感受读。
B.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1)入境体验:体会普罗米修斯的痛苦。
(2)想象画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3)引发思辨:如此痛苦!普罗米修斯这样做值得吗?他屈服了吗?
四、追因溯源,感受坚强
师:尽管他承受了如此的痛苦,可他就是不向宙斯屈服,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他?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坚强,如此伟大?
出示课件:普罗米修斯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1.学生练读,读出普罗米修斯的态度之坚定、为人之正直和无所畏惧。
2.激发激情,师引读:
在高高的悬崖上,这声音响过普罗米修斯的耳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在鹫鹰一次次啄食他的肝脏时,这声音响起——“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一百年过去了,那声音依然回响——“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一千年过去了,那坚定的声音依然在人类不停地回荡——“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三万年过去了,那坚定的声音依然在天地间荡气回肠——“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不仅感动了天神赫拉克勒斯,大力神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可恶的鹫鹰,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还感动了人类,人们争相传颂他的伟大精神。人们为了纪念普罗米修斯这位英雄,在燃起“圣火”之前,必须向他祭祀,于是古代奥运会规定在开幕前必须进行隆重的点火仪式。奥运“圣火”的由来和意义就这样被希腊人浪漫地奠定了下来。
2.回家给父母复述《普罗米修斯》。
板书设计:
14
普罗米修斯
冒险取火
忍受惩罚:锁
啄
绝不屈服
获得解救
15*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燃、熄、炼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露出、燃烧、挣扎、熄灭”等9个词语
2.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能按一定的线索复述故事部分内容
3.了解叠词的作用,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古代神话故事——女娲造人,为课文学习埋下伏笔。
2.她,大家认识么?(出示女娲图片)女娲。今天,老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和她有关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师板书:女娲补天。
谁来读一读。请你!(女娲补天)正确。你来!(女娲补天)响亮。一起读一遍。(生齐读)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回答提炼:A.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B.女娲怎样补天?C.女娲是谁?
二、初读感知,把握文脉
1.孩子们,读书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现在我们就先来读读课文吧!
(出示:①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②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语:(第一行)塌下
熊熊大火
缺少,请个同学读读看。
(2)出示词语:(第二行
)轰隆隆
露出
挣扎,谁来读读这几个词?指名读。
预设:①
“隆”这个字本来读第二声,在这个词语里变调为第一声,例如有“绿油油”、“沉甸甸”
②“露”是个多音字,还能读作——lòu,组词“露马脚”、“露馅”
③“挣”也是多音字,还能读作zhèng,组词“挣钱”、“挣脱”
全班齐读。
(3)出示词语(第三行)
冶炼
燃烧
熄灭
A.谁来读读?指名读。
B.同学们观察变色的字,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火”字旁2形声字)
C.我们来写写这几个字吧!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预设:1“火”捺变成点1“火”写窄些,右边写宽些)
D.把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写第一个字“炼”。
“火”稍微窄点,尤其要注意右边的写法,笔顺是横、撇折、横折钩、点、点。
E.请同学们在写字本上,把这个字写三遍。
F.“燃”、“熄”这两个字写的时候也要注意,左窄右宽,同学们在写字本上再各写一遍。同学们写字时要注意写字姿势,三个一要做到。
然后和同桌互评。写得好的为同学画颗五角星表扬他,还不规范的帮他指出来,请他再写一遍。
3.同学们写得很认真,咱们一起来把这几个词读一读。全班齐读。
4.同学们这几个词都理解意思了么?预设:冶炼
冶炼:a用培烧、熔炼、电解、化学等方法从矿石或其它原料中取得所需要的金属。 b结合课文说说冶炼成什么?很稠的液体。
5.默读课文,借助课题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品读课文,探究原因
(一)女娲补天的原因
1.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2.找找看课文中写女娲为什么补天的是哪些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3.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用喜欢的符号勾画出女娲补天的原因。生勾画,指名汇报
4.师范读出示: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5.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生看大屏幕,齐读。
(二)想象画面,感受可怕
1.读完这段话,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来谈谈你的感受。同桌间可相互交流。
2.交流反馈:
A.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我们脚下如此坚实的大地怎么都会被震裂了?天上塌下的那块太大了、太重了。所以文中不用掉下、落下而要用----生接说塌下,不但地被震裂了,还出现了一道道深沟,这天塌地裂的景象真——可怕!(天塌地裂)男生读。
B.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人们在挣扎,在惨叫,大火烧到身上,火辣辣地疼,洪水淹到了脖子,透不过气来了!这水深火热的处境——可怕!(水深火热)女生读。
3.同学们发现了么,在描写天塌的情景时,文章用了这些词语(词语变红: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发现这些词的特点了么?这类词叫做叠词。
4.(出示去掉叠词的句子),去掉这些词语,大家再读读看什么感觉。叠词的使用更能逼真传达出人间的惨状。
5.洪水中,火海里,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来,咱们一起把可怕的场景读出来吧!
(三)复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女娲补天的原因吗?如果能把这些词语都用上,就更了不起了。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我们解决了上课时提的第一个问题——女娲为什么补天。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接下来两个问题的答案,女娲究竟是怎么补天的呢?女娲到底是谁呢?语文书中找不到答案的,同学们可以查找课外资料。
2.抄写词语和印象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其余10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大意。
2.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感受形象
1.提出问题:女娲为了把天补好,做了哪几件事呢?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
2.指名汇报(板书,找石,炼石,补天)。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用“_______”画出令你感动的语句。
(2)在小组里议一议,画线的句子带给你的感受。
(3)交流反馈
①哪些句子让你感动?
生: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师:你被女娲的什么品质感动了?你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还有谁也被这句话感动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女娲的勇敢。
②还有哪些句子令你感动?
生:(我被这句话感动了。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了一种纯青石。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这句话)其实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最能体
现她的辛苦,是哪个词?(指名说,几天几夜变成红色),几天几夜说明女娲找五彩石花的时间——(生接着说很长),这么长的时间,她没有休息,一直在找五彩石,同学们这是怎样的几天几夜?(生回答:废寝忘食的几天几夜,忙忙碌碌的几天几夜,疲惫不堪的几天几天)
师:她这样辛苦,这样忙碌为的不是自己,而是——(生接着说人们),谁能用朗读表现出女娲的辛苦和忙碌吗?
指名读(2名学生读)
师:你读得很有感情,原来把几天几夜读得慢一些,就读出了女娲的辛苦。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③还有哪句话让你很感动?
生: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这种石头很少?
生:零零星星。
师:零零星星是什么意思?(生说全是碎块,东一块,西一块,很难找)是呀,所以女娲找五彩石,忙了______(生接读几天几夜),五彩石这么难找,女娲可能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被惊涛骇浪打得遍体鳞伤。她还会在哪儿找,在寻找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大家展开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在大家的各种各样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了女娲找五彩石的艰难险阻。面对这种种困难,女娲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女娲的内心活动写在第三自然旁。
师:写好了吗?谁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评价)
师:此时此刻,你觉得女娲具有怎样的品质?手指板书生读品质词。
师:多么伟大的女娲啊!为了帮助人们,奋不顾身,不辞辛苦,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她最后在哪里找到了?
生: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的。
师:找纯青石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谁能读出找纯青石的不易吗?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
生:他把“找啊找啊”“终于”读得很很慢,让我感觉到女娲找纯青石确实不容易。(课件出示,找啊找啊,终于变成红色)
师: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五彩石找齐了,她是怎样炼石补天的呢?请一位同学读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们边听边画出女娲炼石的动作词语。
(2)女娲炼石的动词有哪些?(指名说,课件挖、放、冶炼变成红色)。
(3)学习冶炼
①冶炼是什么意思?(指名说)我们除了用查字典的方法可以理解它的意思,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女娲做了一件什么事就是在冶炼。指名回答。
②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
③仔细观察冶炼这两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在宽窄方面呢!在识记它们时,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指名说冶字左边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它和治病的治不一样,炼字右边不是东。
④女娲炼五彩石用了多长时间?指名回答(课件五天五夜变成红色),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女娲炼石很辛苦)。
⑤在那么高的温度下,女娲炼了五天五夜,多么辛苦啊!
(4)那么,女娲又是怎样补天的呢?
①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到有关句子并画上横线。指名说。(课件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画红线
②请同学们圈出女娲补天时的动词。指名说(课件:装、端、泼,被圈起来)
③我们来做动作,看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我读画线的句子,你们做动作。就用课本当大盆吧。通过表演,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④是呀,多轻松呀!然而这轻松的动作却是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的。当时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为了帮助人类,她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同学们,此时你觉得女娲身上的哪些品质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再读一读画线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女娲把大盆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时,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象你见过吗?这是怎样的景象,你能用个词形容一下吗?
三、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天终于补好了,大地上又将像过去一样,充满欢歌笑语,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谁呢?女娲具有什么品质?手指板书,生齐声回答。(课件:云霞图)。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说不定,女娲正躲在云霞后面朝我们微笑呢!
四、复述故事,积累语言
出示复述的要求,学生练习复述,小组内复述,全班交流。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邻居小朋友听。
2.我国古代有很多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神话故事名篇导读》,大家可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求雨灭火
造船救人
找石补天
炼石补天
习作:我和
过一天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2.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能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
课件出示孙悟空、哪吒、葫芦娃、黑猫警长、嫦娥、白雪公主等学生熟知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说故事、讲故事的兴趣。(你知道或者读过哪些神话、童话?选一个讲给大家听。)
二、大胆想象
1.同学们讲的可真好!看到下面这副图画,你又会有哪些奇思妙想呢?(出示习作中的插图,并鼓励学生展开奇特的想象。)
2.齐妙的想象之旅结束了,你们最想和谁一起度过愉快的一天呢?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先静静地想想,再把你想到的告诉小组内的同学。
3.哪个故事大王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故事?
三、自主写作
1.同学们的想法真新奇,真有趣,老师也被深深吸引了,不过在说之前,我们得先在头脑里构思好,说的时候才能有条理,才能使大家都能听清楚,听明白。当然,你也可以一边想,一边在草稿纸上写出关键词,或者是简单画一画它的样子。
2.课件出示写作提纲,提示学生写作时应按提纲内容来写。
3.请大家根据写作提纲说一说,再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评析
1.点名请三位(优中差)同学宣读习作片段,其余同学要认真听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提示评价标准:思路是否清晰;语句是否通顺;语意是否流畅;想象是否合理、奇特、有趣。)
2.按老师引导的评价要求,开展小组互动评价。(全员参与,取长补短)
五、动笔成文
在听取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后,按照本次习作要求动笔写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六、朗读评改
1.将自己写好的习作稿认真朗读,及时发现错误,自主修改。
2.将习作再读给同桌或信任的好伙伴听,一边读,一边改。
3.将自己和同学帮助修改后的习作抄写誊正。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教学,使学生在了解神话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2.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花名,帮助学生会认“圃、卉、蕊”等9个字。
4.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神话故事相关的词句。能根据词语讲神话故事,通过典型的夸张性的语句,感受神话故事中想象的神奇。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日积月累,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找类似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老师相信大家肯定也都了解了神话故事的特点:1喜欢用生动、准确、夸张的语言塑造雄伟、高大、坚韧不拔、具有超能力的人物形象。2故事中处处充满大胆、合理、奇特、丰富的想象。同时,老师也相信大家肯定被这些有趣的神话吸引了,大家一定想要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对不对?当然,老师更期待的是大家能够自己创造神话。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词语,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2.指名读,老师及时纠正。
3.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和花有关。)
4.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吗?
5.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第二课时
一、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词语
1.课件出示四字词语,学生齐读。
2.四人一组:选自己最喜欢的词语讲神话故事。
3.每组推荐一个讲得最好的同学,讲给全班同学听。
4.全班同学再次齐读词语。
5.全班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或具有代表性的四字词。
(二)学习句子
1.课件出示句子。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自由读句子。
4.交流:读完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想。(一是夸张的运用,二是神奇的想象。)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句子吗?
二、日积月累
1.初读古诗词,读准读通。
2.引导学生划出古诗的节奏停顿,再试着读一读。
3.指名读,检查纠正。
4.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对诗词的大致理解。
5.讲解诗意。
6.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1)这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2)这两句诗引用了哪个神话故事?“应悔”二字表现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三、读读背背
课堂背诵,相互检查,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好。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神话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神话故事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都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2.感悟中国神话故事夸张生动的语言之中所蕴含的热烈的情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幻想。
3.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山海经》和《古希腊神话故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呀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很久很久以前……
2.(出示课本上的导语)是呀,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许多问题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于是便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神话故事之中。
二、走进中国神话
1.简介《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它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它大量地、有条序地记载了当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如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只要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2.谈话引入:当然《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下面请大家选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读一读。
3.阅读提示:
(1)边读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故事中夸张和想象的语句或段落。
(3)引导学生根据故事中的重点语句感悟:读完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4.集体交流读书感悟。
5.举一反三:利用刚才的方法再看一篇神话故事。
三、推荐外国神话
1.推荐《希腊神话故事》和《吉尔伽美什》
2.除了中国古代神话,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古希腊神话了。在德国的《希腊神话故事》这本书中,大家可以和远古的英雄们一道,去经历夺取金羊毛的冒险、特洛伊的战争、俄底修斯的归乡之旅……当然,苏美尔人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也不错。
神话的世界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你读得越多收获就越多,大家赶快去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