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2.4 自然灾害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2.4 自然灾害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8-29 19:1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自然灾害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和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几种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
一、导入新课
从常见的关于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特别是家乡发生的自然灾害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引导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定义进行了解,从定义中要知道自然灾害的两个属性,一是来自自然界的异变,二是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两者缺一不可。如人为引发的大兴安岭大火和无人的撒哈拉大沙漠出现大沙尘暴都不是自然灾害。
2.引导学生通过P54~P55的图2.46和图2.47进行查看,并阅读下面的文字知识,了解自然灾害的两种类型及他们的简单定义,学会识别自然灾害的类型。教师可对一些灾害的概念加以阐述,便于学生理解。如:
(1)干旱
①概念:长时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②形成原因:由于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的。
③危害: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2)寒潮
①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②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③寒潮的危害:由寒潮带来的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民众的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3)台风
①概念: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
②形成原因:纬度低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面上。
③寒潮的危害: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
(4)滑坡
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5)泥石流
①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②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6)地震
①概念: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发生条件:位于板块的交界附近或断层等地。
③危害:导致房屋倒塌、交通和通信中断、人员伤亡等。
3.引导学生完成P55~P56的活动题。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引导学生阅读P56~P57的图2.48和图2.49,请同学们指出自然灾害的特点。最后老师归纳如下: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补充:(1)台风:路径主要是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先西北,而后东北的转向路径。影响地区:东南沿海。
(2)寒潮:路径主要是由西北向东南。主要影响我国的中东部地区,南部沿海、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的影响较弱。
(3)干旱:主要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
(4)洪涝: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和海南岛等地区。
2.通过一些案例指出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会发生自然灾害;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
3.引导学生阅读P57的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我国的自然灾害损失严重。
4.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P58的活动题。
(三)防灾减灾
1.引导学生读课本P58~P59的图2.50、图2.5、图2.52,了解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根据课本图文资料,说出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各个环节。学生讨论回答,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提前预报;建立防灾工程;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及时调动救灾人员救灾。
2.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P60的活动题。【板书设计】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定义
2.类型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种类多、分布广
2.频繁
3.受灾严重
三、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