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版)必修1作业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v1=2
m/s、v2=-3
m/s,因为2>-3,所以v1>v2
D.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
2.(多选)(2014·海口一中高一检测)对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为0,平均速度一定为0
B.瞬时速度为0,平均速度可以不为0
C.瞬时速度不为0,平均速度一定不为0
D.瞬时速度不为0,平均速度可以为0
3.广深高速总长为147
km,在某路段上,分别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各数字的意思是( )
A.甲是指位移,乙是平均速度
B.甲是指路程,乙是平均速度
C.甲是指路程,乙是瞬时速度
D.甲是指位移,乙是瞬时速度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则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个时刻的速度都相等
C.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恒量,则该物体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高速路上堵车,小东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3公里
B.能够计算出此时车子的速度是0.125
m/s
C.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240分钟
D.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5
km/h
6.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
同时到达M点,设无往返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三个质点从Ν到Μ的平均速率相同
7.(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度为零
B.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率为零
C.物体某时刻速度为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也为v
D.物体某时刻速度为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不一定为v
8.(多选)以往公路上用单点测速法测车速,个别司机由于熟知测速点的位置,在通过测速点前采取刹车降低车速的方法来逃避处罚,但却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所以有些地方已开始采用区间测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B.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C.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D.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9.某同学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并用智能手表记录了运动轨迹、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和消耗热量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S是起点,E是终点,且根据操场的实际情况可知,S和E间的距离约为4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记录运动轨迹时,该同学不能看成质点
B.S和E间的距离约为40
m是指该同学发生的位移大小
C.运动距离1.45
km除以运动时间就是平均速度大小
D.用40
m除以运动时间就是该同学经过E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10.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全程前的时间以18
m/s的速度运动,全程后的时间接着以12
m/s的速度运动,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17
m/s
B.16
m/s
C.15
m/s
D.14
m/s
11.春节期间,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
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
km/h,最高限速120
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12.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
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6.0
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km/s.
参考答案:
1.【解析】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即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错误;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错误;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C错误;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D正确.【答案】D
2.【解析】 车辆中途刹车停止后,再启动运行的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不为0,但停止时的瞬时速度为0,A错误;B正确;物体沿一圆周运动一圈的过程中,瞬时速度不为0,但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C错误,D正确.【答案】 BD
3.【解析】 甲指路程,乙指瞬时速度,故选项C正确.【答案】 C
4.【解析】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且瞬时速度不变,B正确.【答案】B
5.【解析】据导航仪的提示,不能判断出汽车是否是匀速运动.由于“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不能匀速运动,故A错误;根据导航仪的提示,不能判断出汽车此时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由于“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可知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v-=xt=32460
km=7.5
km/h,但不能据此判断出3
km以后汽车做怎样的运动,所以并不能判断出从此时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故C错误,D正确.【答案】 D
6.【解析】三个质点在相同时间内,位移相同,大小是MN的长度,方向由N指向M,因此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A正确;速度方向即物体的运动方向,显然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是不同的,因此速度方向不同,故B错误;不同时段三个质点的位移大小、方向均不同,因此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不同,故C错误;从N到M的过程中,AC路程相同,且比B的路程大,因此A、C的平均速率相等,比B的平均速率大,故D错误.【答案】A
7.【解析】 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物体位移为零,路程大小等于其周长,平均速度为零,平均速率不为零.物体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某时刻的速度为v,不代表下一时刻的速度也为v.【答案】AD
8.【解析】单点测速测出的是汽车经过测速仪的速率,是瞬时速率,A对,B错;区间测速测出的是汽车在某段路程内的平均速率,C错,D对.【答案】 AD
9.【解析】 在记录运动轨迹时必须把该同学看作质点,若把该同学的各部分都看作是不同的,则无法记录轨迹,故A错误;位移大小为两点间的直线长度,故B正确;运动距离1.45
km是路程,路程除以运动时间就是平均速率大小,故C错误;40
m是位移大小,位移除以运动时间就是平均速度大小,故D错误.故选B.【答案】B
10.【解析】设总时间为3t,则可知,总位移为x=18×t+12×2t=42t,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4
m/s,故D正确,A、B、C错误.答案:D
11.【解析】“不违规”是指汽车行驶的速度不能低于“最低限速”,也不能超过“最高限速”.因此,在不违规的情况下汽车到高速公路出口处的时间极限有两个:
以最低限速v1=60
km/h行驶时:
t1===3
h;
以最高限速v2=120
km/h行驶时:
t2===1.5
h.
所以,小明告诉爸爸的那段时间是11:30~13:00.
答案:11:30~13:00
12.【解析】 如图所示,A表示爆炸处,O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t1表示爆炸声沿直线传到O处所经时间,则有
d=vt1①
用t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O处所经时间,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2=vt2②
已知t2-t1=Δt③
联立①②③式,可得
h=
代入数值得h=2.0×103m.
【答案】 2.0×10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