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速度的测量
一.学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一.自主学习
1.温故知新: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物体的
。计算公式是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1)
;(2)
。
2.生活中的问题:从滑梯上滑下的小朋友,速度如何变化?
3.探究报告应包括:(1)
;(2)制定的方案;(3)
;
(4)得出的探究结论。
三.合作探究:
(一)测量速度的方法:
1.仪表直接测量
2.间接测量:用
测出路程,用
测出时间,然后用公式
算出平均速度。
(二)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请注意实验报告的构成)
实验课题: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用木块将木板一端垫高成斜面。在斜面顶端、中点、底端标出三中A、B、C。
2.将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静止放下,测出小车到达下端C所用时间t
1,量出AC长sAC,
用v1=算出v1。
3.将金属挡板置于中点B处,将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放下,测出小车到达下端B所用时间
t
2,量出AB长sAB,用v2=
算出v2。
4.用sBC=sAC-sAB算出sBC,t3=t1-t2算出t3用v3=算出v3。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小车做
运动,速度
。
1.实验时,斜面陡些好,还是平些好?为什么?
2.金属片起什么作用?
3.测量路程时应以小车的什么部位为准?
四.课堂反馈:
1.如下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
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
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3.甲、乙两车分别从P、Q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经
过6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A.v甲>v乙,s=6m
B.v甲>v乙,s=8m
C.v甲D.v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