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能力
2.
难点:运用数学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式
【教学准备】
电流表、电压表、三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开关、导线
【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的综合性较强,在知识上,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在技能上,要求学生会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在方法上要求学生会用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来研究问题。这些要求毫无疑问会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具体的指导。
特别是实验的设计、分析数据学生很容易出错,教师的引导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
教师:怎样改变灯泡中的电流?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如: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那么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究竟有什么样的定性关系呢?
二、进行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教师:在研究多个因素时,我们只能探究两个因素的关系保证其他的因素不变_控制变量法。
问题一: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问题二: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问题三:电流不变时,电压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2.猜想或假设
对问题一作出猜想
应根据以下两个事实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猜想或假设。
3.设计实验(采用启发提问式,帮助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要探究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测出那些物理量?用什么测量?
学生:测量的量有:电流和电压,仪器分别为电流表和电压表。
教师:电阻不变,我们选择定值电阻。
教师:实验时,针对于某一导体测量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行吗?(不行),为了我们的实验更有说服力,我们要进行多次测量,怎样使导体两端的电压发生改变呢?
学生:方法一改变电池的节数,方法二:使用变阻器。
最终我们确定的法案如下:
教师还应进一步指出:不仅针对同一导体测量几组电压和电流值,同时还要更换定值电阻反复进行实验,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忽视的。实验时,给出了二个不同的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
4.进行实验
实际操作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
·测量次数不要过多,根据时间而定,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左右。
·若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1V,2V,3V……)。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出学生在实验中错误,并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数据。
5.分析和论证
数据处理时,可引导学生仔细思考测量数据:分析电压是怎样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电流的怎样变化;同时还应考虑到实验会有误差,可能数据不很一致。得出电流、电压的关系的结论。
结论一:电阻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指导学生在坐标系中画出二者的图像,利用一次函数知识直观的反映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引导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得出结论二: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拓展探究问题三的答案。
6.评估和交流
(1)实验中我们采用了那些实验方法?
(2)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是否具有普遍性?
(4)为什么我们的测量总有一些偏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谈谈你的想法/
7.交流
要求学生课后进行交流,交流时,可以相互交换各自的探究报告,也可以口头表述自己在探究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同时还应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交流时,不应只是交流探究结论,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探究的过程中。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