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章末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章末复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31 10:5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目录
思维导图
01
易错点透析
02
重点突破
03
思维导图
易错点透析
【例1】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
的.
(2)如图M3-1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 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
为 ℃和 ℃.
易错点1 几种常用温度计及其读法
热胀冷缩

38.5
-5
易错点拨:温度计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3)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体温前,应将示数甩至35 ℃左右,否则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
注意:温度计的读数时,要看清“0”刻度线的位置,分清“零下”还是“零上”.
【学以致用】
1.如图M3-2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可达-88.3 ℃,依据图M3-2乙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温度计.
2.如图M3-3所示是北京某时的气温,当时温度是 .
-3
酒精
-14 ℃
易错点2 对晶体物质熔化(或凝固)
时的条件理解不透彻
【例2】如图M3-4分别对应甲、乙两种物
质的熔化或凝固图象,其中图 是凝固
图象;图乙线段LM对应的过程中物质 (填“吸热”“不吸放热”或“放热”).只降低这两种液态物质的温度, 先凝固.的声音听不到
易错点拨:晶体物质在熔化时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若晶体只达到熔点(或凝固点),不能继续吸热(或放热),晶体物质不会熔化(或凝固).

放热

【学以致用】
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M3-5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一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熔化,原因是冰虽然 但 .
不会
达到熔点
没有持续吸热
易错点3 理解 “白气”
【例3】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
易错点拨: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而“白气”是白色的,所以“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所形成的小水滴.
【学以致用】
4.如图M3-6所示,小华吃雪糕时,图M3-6看到雪糕周围
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
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冷气”形成的过程要放热,“热气”形成的过程要吸热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A
易错点4 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例4】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易错点拨: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空气中的颗粒物上形成的;露是空气中地面附近较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花、草等物体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霜是地表的水蒸气遇到零下的温度,直接凝华形成的;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为固态,在飘落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学以致用】
5.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汽化
B
重点突破
1.根据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最低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273 ℃,这个温度读作( )
A.零下273度 B.零下摄氏273度
C.负273摄氏度 D.摄氏负273度
重点1 温度与温度计
重点分析:(1)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首先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0”刻度线的位置,分清“零下”还是“零上”.(2)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 ℃,超出范围时不能使用.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应先用力往下甩,使其液面在35 ℃刻度线以下.
C
2.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 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 K相当于( )
A.-173 ℃ B.-100 ℃ C.-273 ℃ D.100 ℃
3.小丽在实验室找到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她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为3 ℃;然后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为93 ℃.她将此温度计取出,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为30 ℃,则当时的气温是( )
A.20 ℃ B.35 ℃ C.30 ℃ D.27 ℃
A
C
4.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 ℃之间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5.用如图M3-7所示的体温计直接测量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A.36.5 ℃ B.37.5 ℃ C.38.5 ℃ D.39.5 ℃
A
C
6.关于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径特别细,且略有弯曲,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没有这一结构
B.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不能甩动
C.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常用的液体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D.体温计与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仅是长短不同而已


D
7.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M3-8所示).实验应选用 方案,其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 .

使物质均匀受热
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8. 有一支未刻刻度的水银温度计,当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 cm,当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 cm.当室温为22 ℃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cm.
9.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 的性质制成,
如图M3-9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而世界上的
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也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
制成的.如图M3-9乙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
的容器里盛的是水.一天,发现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
则表明气温 (填“升高”或“降低”).
8.4
热胀冷缩
38 ℃
升高
重点2 熔化和凝固
重点分析:(1)晶体有确定的熔点,体现在图象上是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反之为非晶体.(2)晶体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能够继续吸热.晶体凝固也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降到凝固点;二是能够继续放热.
10.如图M3-10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晶体的凝固过程
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B
9.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是( )
A.使劲拨动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
C.用力敲大鼓 D.转动小提琴的旋钮
10.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11.小狗等小动物比人对声音敏感,主要是因为( )
A.这些小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大
B.这些小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大
C.这些小动物比人聪明
D.这些小动物的耳朵大
D
C
B
11.如图M3-11是“探究石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放置在石蜡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石蜡受热均匀
D.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12.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人们穿上用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该物质会发生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而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从而让人倍感温暖.
D
凝固
放出
13.如图M3-12甲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目的是 .
使固体粉末受热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 或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M3-12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是图M3-12丙中的 .
试管壁
试管底
46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48
晶体
a
14.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此猜想,他将一些盐放进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M3-13甲所示.
(1)从图象中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min.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温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盐水的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纯水相比,凝固点变 (填“高”或“低”)了.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M3-13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冰会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10
不变
-2

变多
15.海水淡化可有效解决人类的用水问题,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出来,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淡水,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和凝固 B.汽化和凝华
C.汽化和液化 D.升华和凝华
重点3 汽化和液化
重点分析:判断物态变化时,不能认为物质变成气态了就是汽化,变成液态了就是液化,要看清它变化之前的“原始状态”,液变气是汽化,气变液是液化.
C
16.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是在加压下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 ,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痛感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液化
汽化
吸收
降低
17.表一和表二分别是小明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的部分数据,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表二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
-6
-4
-2
0
0
0
1
2
3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
90
92
94
?
98
98
98
(1)表二中第3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M3-14所示,是 ℃.
(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
(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
水蒸气遇冷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了小水珠.
(4)小明得出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_____
_____
.
96
保持不变
液化
烧杯底(石棉网或铁圈)
的温度仍然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答出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或水能
继续吸热也可)
18.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M3-15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表面积
A、C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的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如图M3-16甲、乙所示,实验发现乙杯中没有水时,甲杯中还残留有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没有控制开始实验时杯中水的 (填“多少”“表面积”或“温度”)相同.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凡发现当乙杯无水时,甲杯中减少的水和原来乙杯中的水相等.由此可知: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 (填“有关”或“无关”).
多少
无关
重点4 升华和凝华
重点分析:判断物态变化名称的基本方法是:先判断物体开始处于什么状态,发生物态变化后又处于什么状态,然后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没有中间环节.凡有如下字样的变化都是凝华:霜、冰晶、冰花、雾凇、灯泡变黑等.另外常用词“白气”“白雾”是液体,“白烟”是固体.
19.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类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凝华
C.湿衣服在阳光下变干——升华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
C
A
21.每年冬季,湖南省张家界核心景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都会出现漫山遍野的雾凇景观,如图M3-17所示,晶莹的雾凇一簇簇,美如仙境.雾凇是现象(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D
22.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23.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B
A
24.填写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秋冬的浓雾—— .
(2)灯泡中的钨丝变细—— .
(3)冰雪化成水—— .

液化
升华
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