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运动的小车
【教学目标】
1.通过物体的运动现象感受能量的概念。
2.通过敲击音叉实验、小车撞击实验分析能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3.明白能量与自然的运动和变化的紧密联系,学会发现生活中能量的各种形式。
【教学重难点】
能量概念的建立、运动物体能量与速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橡皮槌、音叉、小车、木块、斜坡、木板、小旗(或其他标记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阐述:飞行的子弹将物体击穿,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它们都具有能量。(引入概念)
2.教师提问:能量来自于运动和变化,那么能量的大小怎么表示呢?能量的大小与运动的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思考讨论。
4.教师引导: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2)敲击音叉试验中,明晰怎样比较敲击能量的大小;撞击实验中,明晰怎样比较小车撞击能量的大小。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教师提问:
(1)橡皮槌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通过音叉振动和木块被撞动感知能量。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橡皮槌敲击音叉越迅速,发声越强,能量越大;小车撞击木块速度越快,木块滑动越远,能量越大。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能量,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板书设计】
运动的小车
1.能量:是自然界运动、变化、有生命的基础;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等都具有能量;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也有能量。
2.运动快慢与能量的关系:运动快,能量大;运动慢,能量小。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自然与生活运动和变化的现象构建能量的概念,通过变化的现象大小来比较能量的大小,进而通过实验的控制变量的观察比较探究运动物体能量大小与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现象的关联转化以及在实验中用等效转化的方法测量目标。最后结合实验中的充分认知,联系自然界和生活,感受能量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