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巩固练习(带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巩固练习(带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31 15:3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量平均速度
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小军同学利用课上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采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秒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得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A.
跟实际值相等
B.
比实际值偏大
C.
比实际值偏小
D.
不能确定
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不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A.
小车
B.
停表
C.
弹簧测力计
D.
刻度尺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
图中AB段的路程
B.
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则AC段的平均速度
C.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D.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建议每天行走6000步.陈老师喜爱环绕白云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四十分钟行走6000步,路程约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A.
,65cm
B.

C.
,20cm
D.

二、填空题
要研究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就要测出物体在各段通过的________和通过各段所用的________,用公式________算出物体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____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
10
20
30
40
时间
根据上面教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从10m到20m过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
时间
4
平均速度
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对此他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
??
实验所需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器材:除了下图所示的器材,你还需要的测


具有____________.
??
实验步骤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本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除了图中所示之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实验中,斜面底端装有一个金属挡板,若小车撞上金属挡板后过了一会儿才按停表,则所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停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A、中点B和底端C的不同时刻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小志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方便测量________;
小志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让小车从斜面中点B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会使得测量结果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A
平均速度的测量肯定要取的路程和时间越长测量误差越小,所以尽量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若取较长时间测定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能会有较大误差,因为所取的时间可能超过小车在台子上运动的时间,再说时间到的时候小车还在运动中,不能精确确定出小车瞬间所在位置,又会带来较大的误差;
所以肯定A最好,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小车一到路程的末端就掐秒表,计时应该还是较准确的。故A正确,BCD错误。
2.D
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所以。故A、B错误;
由题意知,
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所以,故C错误,D正确;
3.C
滑块运动的路程,
滑块运动的时间,
滑块的平均速度,故ABD错误,C正确。
4.C
由题知,测出的总路程s准确,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t比实际值偏大,

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比实际偏小。
5.C
解:根据公式可知,要想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通过距离、用秒表测量出小车通过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所以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用的实验器材有小车、停表和刻度尺;不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弹簧测力计。
6.B
A.由图知,图中AB段的路程,故A错误;
B.已知测得AC段的时间,由图可知,
则AC段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
C.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故C错误;
D.如果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小车在B点的初速度为零,平均速度不太准确,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故D错误。
7.A
解:,,
则陈老师行走的速度:

一步的长度为步,最接近于65cm.
8.路程;时间;
要研究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就要测出物体在各段通过的路程和通过各段所用的时间,用公式算出物体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9.
?
1
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为;
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10.
由表格数据知,从起点到10m处的时间为,
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
从10m处到20m处所用的时间为,
那么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
11.见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
时间
4
平均速度
不是,因为小车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快。
由图知,小车从甲至乙的时间:,所以小车由甲至乙的平均速度:;
小车从乙到丙的路程:,所以所以小车由乙到丙的平均速度:;
小车从甲至丙的路程,时间:,所以小车由甲至丙的平均速度:;
小车由甲至乙、由乙至丙、由甲至丙的平均不相同,而且小车从甲到丙的过程速度越来快,所以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12;
刻度尺、停表;
用木块作支撑物将长木板搭成斜面;
用刻度尺测长木板斜面的长度,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自由释放,用秒表记下小车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时间;
改变斜面的坡度,让小车从同一高度释放,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斜面的长度,用秒表记下小车到底端的运动时间;
再改变斜面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
由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速度,比较速度与坡度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
13.刻度尺;小;
解:要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所以除了需要停表还需要刻度尺;
小车撞上金属挡板后过了一会儿才按停表,使距记录的时间偏大,由公式可知,计算的速度偏小;
如图所示,小车全程的路程为,时间为5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4.;
时间;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比实际时间要长,所以根据可知道测量的平均速度偏小。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