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森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一说欣赏作品后的感受,并用合适的语汇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是用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能在抒情的、优美的音乐背景中完成一幅风景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画家优美、写实、细腻的艺术风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喜欢欣赏大自然优美的情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观赏以“优美”为主题的各种美术作品的形式、材质和特征。
教学难点:
用语言对音乐情境中的欣赏对象进行视觉描述,表达出其特色。
兴趣点:中国画的写意风格,油画的写实风格。
课前准备:录像或图片、音乐、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一、录像引入 1、激趣:同学们,广东是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大省。我们广州就有不少风景名胜,请你说一说。
这么多风景秀丽的地方,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风景录像,猜一猜是哪里的景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伴随着《平湖秋月》的音乐,播放广州白云山有关小桥、流水,森林的视频或图片集。
3、你看到什么景色?听着广东音乐《平湖秋月》,看着白云山美景,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小桥弯弯,泉水叮咚,山林幽静,大自然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给了艺术家们丰富的创作灵感。 1、广州的风景名胜。
2、听音乐,观看视频。
3、学生谈自己听音乐看视频后的感受。 1、说说自己熟悉的广州美景,引发对家乡的感情,激起学习兴趣。
2、听音乐、看视频,感受音乐的韵律美与风景的秀美之间的联系。
3、谈感受,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理解。
二、欣赏作品。 1、打开课本第五页,播放《维也纳森林故事》的乐曲,欣赏油画《松林的早晨》,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
a松林的早晨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b画家笔下的松树有些什么形态?
C这是一幅什么画?画家怎样描绘“早晨”的色彩的?
d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些感受?请用概括的形容词说出你的感受。
(提供词汇:惊动、响亮、抒情、欢快、轻松、舒缓、祥和、宁静、流动、甜美……)
小结:这是一幅油画,画面宁静温暖,生机勃勃。它的作者希施金是俄罗斯的著名风景画家,他非常喜欢画树林,在他笔下,树木千姿百态,独具个性,他被誉为“森林的歌手”。
2、冥想游戏: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听。师:“听着轻快柔和的音乐,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画,在茂密幽静的森林里,一边顺着潺潺溪流往前走,一边看着活泼的小蝌蚪顺流而下,心情多么轻松自在呀!渐渐的,眼前越来越开阔,在两岸绿树浓荫下,一座弯弯的木桥映入眼帘,桥下,满池的睡莲竞相开放……试想一下,这样的景色是不是很美?画家把它们都表现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课件出示《蛙声十里出山泉》和《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找不同”游戏,完成表格填写。
4、抢答游戏:老师提问题,声音落,谁先举起小组的号码牌,谁回答问题,答对一题加一分。师根据答案填写大表格,根据得分评出抢答最快、观察细致、回答祥尽、表述流畅、用词优美、联想丰富等小组。
小结:《蛙声十里出山泉》具有中国画独特的美,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线条的蜿蜒流转,将山石、流水的表现得写意清新,意境优美;《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是油画,色彩丰富细腻,画面光影交错,带给人朦胧梦幻的视觉享受。这些中外优秀画家描绘风景的作品,是否激起同学们创作的热情呢? 1、小组讨论并分享。
2、闭眼听音乐,联想。
3、比较欣赏作品,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填写。
《蛙声十里出山泉》
《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
作者
画种
色彩
油画与国画风格的区别
感受(词语、句子)
联想
4、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分享交流。 1、欣赏《松林的早晨》,初步感受油画色彩丰富、写实、细腻的风格,能用简洁的词汇表达对画面的感受。
2、感受音乐节奏的美,想象美丽的画面,将学生的心境带入到活泼、清新的画面。
3、通过“找不同”的比较欣赏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写意风格,油画的写实风格,并从画面的风景元素联想到更丰富的画面。通过自主探索,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
4、抢答分享,以竞争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回答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同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实践创作 作业:选择喜欢的美术用具,创作一幅描绘广州美景的风景画,线条或色彩均可。要求:构图饱满、线条多变,色彩丰富。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学习大师,运用点、线、面表现风景的方法,加深对广州美景的感受。
四、展示评价 根据“构图饱满、线条多变,色彩丰富”的要求进行评价,小结。 学生小组内评价,推选出1幅最好的作品进行展示,自评,然后他评。 能用优美的语言评述自己与他人的作品,。
五,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重点欣赏了三幅不同风格风景画,类似的风景在我们广州也有不少,希望大家好好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课本上还有一幅名画《北山初雪》,请同学们课后再细细欣赏,还可以从网络上搜索更多的关于风景的名家名画进行欣赏,提高鉴赏水平。
保护环境的渗透,提出课后自学的方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