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十三章
第三节:比热容
家里来了客人,为了让客人尽快的喝上开水
我们应该怎么做?
1.分别把一壶水和半壶水烧开,哪个吸热多?
2.把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种情况需要吸收更多的热?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跟哪些因素有关?
结论:
同一种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系。
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不同种物质
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也相同时,
吸收的热量一样吗?
知识点1---探究比热容(实验)
13.3---探究:比热容
1.你计划采取什么科学方法
来研究自己的实验课题?
13.3---探究:比热容
2.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1)怎样比较水和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2)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4)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13.3---探究:比热容
控制变量法:
保持质量+升高的温度-相同,
物质的种类不同。
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13.3---探究:比热容
实验器材:天平、温度计、秒表、电加热器、烧杯、水、食用油。
液体
质量
m/kg
升高的温度
(t-t0)/℃
加热时间t/min
吸热多少
?
水
0.1
10
4
多
?
煤油
0.1
10
2
少
?
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即不同种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相同的。
【比一比】
哪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物质
质量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
铅
3
kg
10
℃
0.39×104
J
铜
1
kg
10
℃
0.39×104
J
物质
质量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
水
1
kg
10
℃
4.2×104
J
沙石
1
kg
45
℃
4.2×104
J
物质
质量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
水
2
kg
5
℃
4.2×104
J
煤油
3
kg
10
℃
6.3×104
J
物质
比热容/
J·(kg·℃)
-1
物质
比热容/
J·(kg·℃)
-1
水
4.2×103
砂石
0.29×103
酒精
2.4×103
铝
0.88×103
煤油
2.1×103
干泥土
0.84×103
蓖麻油
1.8×103
铁、钢
0.46×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总结规律】
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均不同,求出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的比,比较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
【总结规律】
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类比密度的定义方法,用比值的方法定义比热容的概念。)用符号
c
表示。
说明: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总结规律】
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其比热容也不同;
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
?
103
J/(kg·℃)
物理意义: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注意:
某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无关。
物质的比热容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物态决定。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想一想】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现象释疑:沿海和内陆地区为何昼夜温差不同呢?新疆的谚语,你能说出它的道理吗?
师生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利于调节温度。
【议一议】我国北方楼房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用水做输送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
在生活、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比热容
一.比热容
1.定义:
2.单位:J∕(㎏·℃)
3.水的比热容较大:
c水
=
4.2×103
J/(㎏·℃)
物理意义:
应用: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热量的计算
Q吸
=
c
m
(t-t0)
Q放
=
c
m
(t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