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律·长征》课堂练习(含答案)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闲:①没有事情做
?②与正事无关的
?③放着,不使用
?
??
1.他俩正在闲谈。
?
?(
?)
?
?
2.下午我闲着,你来吧
?(
?)
?
?
?
?
??
3.别让机器闲着。
?
(
?)
??
颜:①颜面,脸面
?
②颜色,色彩
?
?
4.三军过后尽开颜。
?
?
?(
?)
?
??
5.会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旗子。(
?)
?
??
二、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填空。?
1.《长征》是一首_____律诗,作者是_____,写于1935年10月,即_____。
2.“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概述了红军不怕长征中遇的任何艰难困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绘了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具体表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四、我能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①完毕
?②全部用出
?③都,全
1.尽开颜(
?)
?
2.用尽力气(
?)
?
3.尽力(
?)
开:①通,使用
②表示分开或扩展③举行
④发动,操纵
1.开动脑筋(
?)
?
2.开运动会(
?)
?
3.开路先锋(
?)
?
4.尽开颜(
?)
等:①平常
②级位,程度的分别
③待,候
1.等车(
?)
?
2.只等闲(
?)
?
3.一等奖(
?)
五、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难──(
?
?
?)
?
?
细──(
?
?
?)
?
?
闲──(
?
?
?)
暖──(
?
?
?)
?
?
喜──(
?
?
?)
?
?
横──(
?
?
?)
六、我能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磅礴”形容山的__________,这是实际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__________,这是红军眼里的山。诗句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__________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__________。诗句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②
2.①3.③
4.
②5.③?
二、1.万水千山只等闲
?2.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1.七言
?毛泽东
?长征途中
?2.万水千山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尽1.③
2.③
?3.
②
开1.④
2.③
3.①
4.②
等1.③
2.①
3.②
五、易
粗
忙
寒
悲
竖?
六、1.连绵雄伟
渺小
蔑视困难的精神?
?2.喜悦
险峻
不惧危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5七律·长征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上
毛泽东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知识链接
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新知导入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自读课文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律
崖
渡
索
lǜ
?yá
?dù
suǒ
法律
悬崖
渡船
搜索
生字识记
读读记记
难
nán(困难)
nàn(灾难)
磅
bàng(磅秤)
páng(磅礴)
多音字识记
měng(蒙古包)
蒙
méng(蒙蒙细雨)
mēng(蒙骗)
多音字识记
近义词
等闲——
磅礴——
逶迤——
平常
雄伟
蜿蜒
反义词
逶迤——
开颜——
等闲——
笔直
愁眉
不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hàn联
颈联
尾联
新知讲解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词语释义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
远征难
路程远,历时长
牺牲大,经历苦
↓
远征难:总领全文,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艰难困苦。
诗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新知讲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这两句在全诗中什么作用?
新知讲解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颔
联
形容绵延不断
形容巍峨高大
逶迤
磅礴
五岭、乌蒙承接“千山”
诗意: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新知讲解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和夸张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新知讲解
诗意详解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
诗意: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对偶
金沙水
大渡桥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金沙水、大渡桥承接“万水”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件事?
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析“
暖”
和“寒”的妙处。
颈联承接“万水”概括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暖”字写出了金沙江风高浪急、雾水飞溅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情景。
新知讲解
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分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获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新知讲解
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叫人看了心惊胆寒。22名突击队员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新知讲解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尾联
诗意: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尽开颜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新知讲解
首联:
全诗,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
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
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
。
本课是
在
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
时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赞颂了
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
和
。
总领
五岭、乌蒙
金沙、大渡
喜悦
毛泽东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
二万五千里长征
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旨归纳
一、选择下面词语中红色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远征难
(nán
lán)
五岭
(lǐn
lǐng)
腾细浪(tén
téng)
乌蒙(mén
méng)
水拍(pāi
pò)
桥横(héng
hén)
云崖暖(luǎn
nuǎn)
尽开颜(jìn
jìng)
岷山(mián
mín)
√
√
√
√
√
√
√
√
√
随堂练习
二、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
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水千山只等闲
随堂练习
三、根据课文填空。
1.《长征》是一首_____律诗,作者是_____,写于1935年10月,即____
_
。
2.“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概述了红军不怕长征中遇的任何艰难困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绘了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具体表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七言
毛泽东
长征途中
万水千山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总---不怕远征难
分
五岭
乌蒙
金沙江
大渡河
岷山
总
三军尽开颜
乐观主义精神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七律·长征
课外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七律·长征》。
2、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读一读。
布置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