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3声的利用同步训练(word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3声的利用同步训练(word版)(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31 11:3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声的利用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满足题意)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
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
3.听到考试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A.铃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铃声能传递能量
C.铃声属于噪声
D.铃声能传递信息
4.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
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查听胎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作用
B.某声源1分钟振动360次,我们是无法听到该声音的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音色好
6.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7.春运期间,铁路承载着许多家庭的团圆和希望,钢轨的安全监测尤为重要,探伤工用榔头敲击钢轨,通过声音来判断钢轨是否存在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榔头敲击时产生的声音只能在钢轨里传播
B.探伤工听到的声音是由钢轨振动产生的
C.检测时用榔头敲击钢轨,通过声音的响度辨别是否存在问题
D.超声波探伤仪能够检测钢轨的各种“病变”,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8.成都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7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4m
C.该汽车已超速
D.该汽车没有超速
9.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0.如图所示,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嗞嗞”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C.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满足题意)
1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呐系统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C.听觉神经受损依然可以听到声音
D.动物能听到地震前夕发出的超声波而及时避难
12.关于声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利用次声波定位的
B.它本身必须能发射超声波
C.它本身必须能接受超声波
D.它能确定物体的远近
1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小白兔是根据音调来辨别出门外是狼外婆的
B.图(乙)中,听自己刷牙时声音特别清晰是因为有双耳效应
C.图(丙)中,在铁路边修建隔音板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D.图(丁)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笛子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笛声的音调
14.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
C.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
D.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三、填空题
15.如图是一款“便捷洗衣笔”,洗衣时笔头振子在_____(选填“高”或“低”)于20000Hz的声波振动下,将污渍去掉。这是利用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6.防雷防电,注意安全。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天气,郑州两个年轻人在一个空旷的路面上用手机打电话,不幸被雷电击中。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__现象。救护车急速赶来救援,独特的鸣笛声提醒路人避让,这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
17.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主要是利用了声音来传递______(信息/能量);
另外,在医院过道内还看到“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音调/响度/音色),以免影响他人。
18.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传到人耳,提醒小强关上冰箱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
四、综合计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9.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
(1)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2)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20.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底部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4秒被探测仪接收,求探测处到海底的深度是多少?(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故A错误.
B.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响度大,故C错误.
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音调高,故D正确.
2.C
【解析】
A.吉他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故正确,但是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B选项正确,但是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故C选项错误,C选项符合题意;
D.不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不同,是音色的不同,故D选项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解析】
同学们开始答卷是因为听到的铃声,在这里铃声就是一种信息,同学们接收到了这种信息,故本题中主要是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应选D.
4.C
【解析】
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故A错误;
B.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传播距离有关,距离越短,响度越大,反之越小,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空气、液体、固体三类,所以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故C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A.医生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源1分钟振动360次,频率是6Hz,不在听觉范围内,我们是无法听到的,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烛焰在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上“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脆如银铃”形容声音的音调高,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6.A
【解析】
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在振动.
点睛:本题是有关声现象的题目,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可以使水花溅起,据此解答.
7.B
【解析】
A.用榔头敲击时产生的声音,不仅在钢轨里传播还在空气中传播,故A项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探伤工听到的声音是由钢轨振动产生的,故B项正确;
C.钢轨出现裂缝等问题时。敲击钢轨时产生的声音的音色变化,手工检测时用榔头敲击钢轨,通过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色辨别是否存在问题,故C项错误;
D.超声波探伤仪能够检测钢轨的各种“病变”,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故D项错误。
故选B。
8.C
【解析】
由v=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1s=34m,故A错;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2s=68m,故B错;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2?s1=68m?34m=34m;这34m共用了:t′=△t?t1+t2=0.7s?0.1s+0.2s=0.8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42.5m/s=42.5×3.6km/h=153km/h,153km/h大于100km/h,故超速,故C正确,D错误.
9.D
【解析】
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解析】
试题分析: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
000Hz,频率超过20
000Hz的声音叫超声,因此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高,故A选项错误;
B.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波,而声波传播需要介质,故B选项错误;
C.人听到的“嗞嗞”声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C选项错误;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超声和次声;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1.AB
【解析】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A正确;
B.声呐系统是根据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B正确;
C.声音要是被人听到,就必须经过听觉神经,再传到大脑,如果听觉神经受损,那么声音无法传到大脑,那么人不能听到声音,C错误;
D.地震前夕发出的是次声波,不是超声波,动物是听到地震前夕发出的次声波而及时避难,D错误。
12.BCD
【解析】
从声呐的工作原理以及作用进行分析;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故A错误,B正确;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故C正确;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故D正确。
故选BCD
13.A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三要素和声音的传播.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都是通过气体传播的.声音的三要素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A、小白兔是根据音色来辨别出门外是狼外婆的,因为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B、听自己刷牙时声音特别清晰,是因为刷牙的声音经过头部骨胳直接传到自己的听觉神经的,自己的耳朵听起来就觉得声响较大;
C、立隔音板,阻碍了噪声从发动机向居民传播的路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演凑者通过手指在笛子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故选ABC.
14.AC
【解析】
声音即可用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听诊器是采用减小声音的分散来增大响度的,故B错误,固体是可以传递声音的,所以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故C正确;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AC.
15.高
超声波
【解析】
洗衣笔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来清洗物体的,所以振子振动的频率高于20000Hz。
16.放电
信息
【解析】
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鸣笛声提醒路人避让,这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17.信息
响度
【解析】
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利用了声音来传递信息。
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从声源处减弱噪音,以免影响他人。
18.振动
空气
信息
【解析】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报警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这声音传到人耳,小强意识到要关上冰箱门,小强收到这个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9.(1)3000m;(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所用时间为:
所以由速度公式得海洋中该处深度为:
(2)月亮与地球之间为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这种方法不能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
答:(1)海洋中该处深度是
(2)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20.3000m
【解析】
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到海底的时间为:
由得,探测处到海底的深度是:
s=vt=1500m/s×2s=3000m
答:探测处到海底的深度是3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