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位移—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2 位移—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29 06:1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位移》
物理
必修1
说课
目录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效果的预测
研究一种物理现象,总是要先从现象的描述入手。机械运动作为自然界最筒单和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它所描述的是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而路程去描述位置的变化是不准确的,因此,学习描述质点做机械运动需要位移这个概念。
位移的物理意义是描述运动位置的变化。位移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后面学习运动的基础。这一章几个重要的点就在于位移的教学要注重与路程对比,由于生活根深蒂固的理念让学生对位移及矢量的理解会很困难,一定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及联系。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1.理解位移,主要包括位移的定义,物理意义,标矢性,表示方法。
2.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3.初步认识位移-时间图像
能够从位移时间图像中提取信息,还原物体运动过程
知道矢量和标量,感受物理学的严谨求知的态度。
一、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时间图像的学习
一、教材分析
认识位移,学会矢量和标量
教学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处在好奇善问、创新意识强烈的青少年期但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简单的代数运算阶段、对于矢量和矢量运算的理性认识几乎没有,且对生活中时常提及的路程、距离等形成了模糊的前概念。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对运动的路程和速度等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但对真正的物理思想的认识还非常模糊,对位置矢量和位移的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难点,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因此在位移的教授中一定要强调位移矢量的方向性。
二、学情分析
讨论法
通过设置探究问题,使学生开脑筋,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物理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直观演示法
通过图片(流程图、关系图)使学生直观感知学习对象,从而把握新的概念、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教材、多媒体课件
谈话法
通过问答使学生巩固旧知识,逐步理解新知识,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保持紧张感。
问题探究
学生要主动探究、讨论,学生之间互动、合作,交流对知识的理解,共同尝试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目标呈现
3
讲授新课
4
课堂练习
5
课堂小结
6
布置作业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目标呈现
四、教学过程
3
讲授新课
(一)联系前例,区分路程和位移,提出位移的概念。
(二)位移的坐标计算,从一维坐标系下物体位置变化,计算路程和位移,深入理解矢量与标量。注意负号的讲解,引出位移的矢量性。
(四)提出矢量和标量和标量的概念
(五)区分位移和路程
(六)位移-时间图像
(七)课堂小结
四、教学过程
4
5
课堂小结
6
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
简答题——区分了位移和路程的计算
图像题——从位移时间图像中提取运动信息
分位移和位移-时间图像两部分,位移部分总结位移定义,物理意义,标矢性,表示方法,位移和路程的联系和区别。图像部分总结通过图像提取的信息
常规作业——课后巩固。
思考题——位移-时间图像斜率的含义,联系下一节的内容速度。
采用“提纲式板书”,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清晰地看到讲了什么,讲到了哪里,宏观把握知识。
五、板书设计
六、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通过对位移的学习,明白如何使用位移描述位置的变化,理解位移的概念。清楚标矢性,能够区分位移和路程的区别,能够通过位移时间图像提取运动过程的信息。
感谢观摩!
欢迎批评指正!
/2020.7/
第2节
位移
学习目标
1.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2.初步认识位移-时间图像
学习重点:认识位移,学会矢量和标量
学习难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位移时间图像的学习
复习旧知:
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简称为运动。
运动
位置变化的大小
位置变化的方向
导入:当物体运动后,我们该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
由图像可知,起点和终点相同,起点到终点的指向相同。但是路程不同。
1
2
3
思考:三种不同路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上面例子可以发现,路程与运动路径有关,是运动轨迹的长度,用路程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变化不仅麻烦而且不够精确,像学校到大明湖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终点和起点的位置始终都是距离E,所以我们可以用带箭头,并且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等于E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置变化。
在物理学中,采用位移(displacement)来描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它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s表示
E
1.定义: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位移
有大小,有方向
一、位移
①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
②箭头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2.常用符号:S
单位:米(m)
机械运动
位置变化的大小
位置变化的方向
二、位移的坐标计算
试一试:对于沿直线运动的物体,我们可以借助一维坐标系,利用位移描述小车位置的变化。
结论: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
对A车
路程=

=3
位移s=

=
3
对B车
路程=

=3
位移s=

=
-3
在物理学中,有一类物理量只有大小就能描述(如物体质量)。还有一类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不仅要有大小还要指明方向。为了区别这两种物理量,人们把像质量这样用大小就能描述的物理量叫做标量;把像位移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力等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路程、密度、时间、温度等
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东走了40
m,到达B点,然后又向北走了30m,到达C点。请计算这位同学的路程和位移。
A


40m
B
C
30m
总结:标量的运算为简单的代数运算。而矢量的运算则不能代数相加
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的运算方法相同么?
三、位移的矢量性
50m
位移
路程
区别
物理意义
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
表示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定义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标矢性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
大小
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由初末位置决定,与路径无关
运动轨迹的长度,与路径有关
联系
(1)单位相同
(2)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四、位移和路程的联系和区别
五、位移-时间图像
根据上图画出汽车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我们看到每一时刻的位移都是不同的,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轴表示位移s,横轴表示时间t,把这些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并用光滑的曲线把他们连接起来,也就是位移时间图像(s-t图像),来直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从s-t图像中可以得到的信息:
(1)由图像上的坐标可以知道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或者在某一位置的时刻。
(2)图像与s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值表示零时刻的位置。
(3)图像与t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值表示位移为0的时刻。
(4)两条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5)图像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下一节课内容)
五、位移-时间图像
试一试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运动物体的s-t图像,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起点在原点的是(
)。
向正方向运动的物体是(
)。
向负方向运动的物体是(
)。
前2s甲、乙、丙三物体的位移大小分别是(
)(
)(

甲、乙、丙
甲、乙
甲、乙

2.5m
5m
10m
课堂小结
位移
1.定义:是一段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3.矢量:有大小、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
4.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①判断运动性质(静止、匀速、变速)
②判断运动的方向,并能通过斜率求速度
③确定物体任意时刻的位移和时间
2.物理意义: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5.位移-时间图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