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红旗颂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让学生体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一)通过了解作曲家吕其明、施光南,欣赏他们的优秀作品——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与歌曲《祝酒歌》,感受作品中的时代气息,认识音乐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二)熟悉两个作品的主题音乐,能哼唱并记住主题旋律。
(三)在评论中学会理性思考:“时代主题对音乐的题材与创作方式的影响”、“音乐在时代变迁中的作用”。
教 学
重
难
点
(1)感受管弦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理解作品内涵。
(2)使学生听辨出主题音调的不同速度,使学生联想不同速度的主题音调的情景。
教 学 过 程(双边活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每到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伴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音乐是什么呢?
生:《国歌》
(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师:非常正确,接下来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播放课件,并播放天安门升旗的图片,引起学生共鸣)
(全体学生起立,整齐的演唱《国歌》)
三、欣赏
师:同学们演唱得非常好。众所周知,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应该带着崇敬之心去赞美她,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赞美五星红旗为主题的音乐作品《红旗颂》。
(板书《红旗颂》)
1、作者简介:?
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出示课件)
(教师请个别学生朗读)
师:请坐。这位学生朗读得很认真,声音也很宏亮。《红旗颂》作于1965年春,是吕其明先生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在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上海几大乐团联合首演,取得了成功。下面我们来完整地欣赏全曲。
2、初听全曲
(出示课件,听辨曲中熟悉的音调,感受乐曲的宏伟气势。)
师:如果你在欣赏过程中听到了熟悉的音调,请做举手的动作。
(播放课件,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在每个部分的衔接处加以课件图片提示,以使学生清晰明了的欣赏全曲)
(学生认真地欣赏乐曲,在熟悉的音调出现时,他们兴奋得做举手的动作,课堂气氛活跃)
师:作品欣赏完了,请问乐曲中熟悉的音调是什么?
生:我在乐曲的开始部分听到了《国歌》的前奏。
生:还有《国歌》的第一句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生:我在乐曲的最后面听到了《东方红》的旋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看来刚才你们都在认真地聆听作品。
3、学习主题音调(出示课件)
1?21?72?6∣5??6?16?13?∣5??4?32?35∣2?–?∣?2??3?5?4?∣?32?35?1?76?∣?5?3?56?72∣??6?–∣
师:在你们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有一个旋律重复出现了多次,你们听一听是不是这个旋律?(播放课件出示的主题音调)
生:是
师:现在我们来一起用“啦”哼唱一下这个旋律。
(学生随音乐哼唱旋律,教师带领学生跟唱)
4、分段复听
师:《红旗颂》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板书:A+B+A),为了进一步了解作品每个乐段的特点,让我们分段欣赏一下这首《红旗颂》。
(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师:先听一下第一乐段。(第一乐段音乐起)
第一部分由弦乐器奏出《红旗颂》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和木管乐器的伴奏下,显得格外清澈明丽。连接部,深情如歌的旋律,传达了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怀。
(第一段音乐停)
师:第一乐段听完了,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一段情绪是怎样的?
生:宽广的
生:深情的
生:赞颂的
师:说得很好,第一乐段的情绪是宽广、辉煌、赞颂的。
(出示课件)接下来听一下第二段。
(第二乐段音乐起)
师:号角又响起来了,颂歌主题便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音乐赋予动力。
(第二乐段音乐停)
师:B段的情绪是坚定的、豪迈的、激昂的(出示课件),你们在这段音乐作品中联想到了一些怎样的场景呢?
生:战争的场面
生:中国人民英勇战斗的场面。
生: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拼搏,为国争光。
师:同学们的联想太丰富了,并且你们的发言非常精彩。下面我们来欣赏最后一段,也就是A段。
(第三乐段音乐起)
师:这一部分的旋律很熟悉,它是第一乐段的再现部。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合奏主题,音乐更加宽广雄壮、热情奔放。
(第三乐段音乐停)
师:在第三乐段中出现了乐曲的高潮,请问这一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优美、歌颂的。
师:很准确,第三乐段的情绪是优美、深情、歌颂。
(课件出示)
师:分段欣赏了《红旗颂》我们对这部作品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我们来总结一下每一乐段的情绪。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部管弦乐作品,并以它为背景,朗诵这段《红旗颂》的歌词,希望通过欣赏这部《红旗颂》,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我们的心中。
(课件展示《红旗颂》歌词)
(学生整齐的朗读歌词,朗读完毕后学生的情绪激动)
(出示最后一张图片,结束今天的课程)
师:今天的音乐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板书设计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