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一节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Unit16 动量守恒定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总结图片中物体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相互作用?
碰撞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2、碰撞有没有规律呢?
1666
年惠更斯在英国的皇家学会上就演示了碰撞球现象。当时很多物理学家都在寻找碰撞中存在的规律。惠更斯就发现碰撞中有一个量不变的。究竟是什么量不变呢?
演示实验:
A
B
二、观察实验,提出猜想
问题1、要研究一个物理规律,我们通常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两物体在碰撞前后瞬间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叫做一维碰撞;两个摆球之间的碰撞是不是一维碰撞?
A
B
摆球的碰撞发生在最底端,碰撞前后瞬间,物体的速度都在水平方向上。因此,它是一维碰撞。
A
B
A
B
二、观察实验,提出猜想
问题2、改变碰撞物体的速度,碰撞效果会不会变化?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碰撞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A
B
1、将小球拉起的高度越高,碰撞前入射球的速度就越大,碰撞效果越明显。
2、入射球的质量越大,碰撞效果越明显。
碰撞效果与速度和质量有关。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二、观察实验,提出猜想
问题3、碰撞中的规律直接体现在碰撞的效果上。
既
然质量和速度都能影响碰撞的效果,那么,碰撞中的不变量,必然既和质量有关,也和速度有关。猜一猜
,碰撞前后系统的不变量可能是什么?
其实就是质量和速度怎么组合的问题。
三、设计方案,检验猜想
问题1、如何保证碰撞是一维的?
即保证两物体在碰撞前后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质量用天平来测量。
速度测量的基本方法是转化为长度测量。
问题2、物体的质量如何测量?如何测量和计算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
探究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门
三、设计方案,检验猜想
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的几种情况。
三、设计方案,检验猜想
问题3、利用光电门如何测量速度?
气垫导轨
碰撞滑块
光电门
d
测出滑块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则滑块速度为
微元法
探究方案二:摆球、量角器(或传感器)
由于角度的测量有困难,适于定性研究
。
三、设计方案,检验猜想
问题4、利用单摆如何测量速度?
A
B
α
A
B
β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出碰撞前A球和碰撞后两球共同速度
B球左侧贴有橡皮泥。
探究方案三:打点计时器、小车
三、设计方案,检验猜想
橡皮泥
x2
x1
问题5、如何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
探究方案四:斜槽、小球、平抛装置
三、设计方案,检验猜想
C
白纸
G
O
重锤线
B
A
复写纸
M
N
落点确定:
斜槽末端切向水平
防止碰撞中A球反弹:mA>mB
C
白纸
G
P
O
重锤线
A
复写纸
控制实验条件: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本实验设计思想巧妙之处在于用长度测量代替速度测量。
摆球
测出碰撞前后各球落点到O间的距离xOP、xOM、xON,各球空中运动时间均相同,设为t,可得速度为
C
白纸
G
O
重锤线
B
A
复写纸
M
N
P
三、设计方案,检验猜想
问题6、如何利用平抛运动测量速度?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1=
m2=
m1=
m2=
速度
v1=
v2=
v'1=
v'2=
mv
m1v1+m2v2=
m1v'1+m2v'2=
mv2
m1v12+m2v22=
m1v'12+m2v'22=
v/m
四、实验探究,数据处理
问题1、通过实验数据,找到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四、实验探究,数据处理
实验探究表明,A、B两物体碰撞前后的不变量为:
问题2、通过实验数据,找到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我们的收获是什么?
猜想设
计方案
实验
验证
交流评估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1、重点不是公式,而是体会在追寻碰撞中的守恒量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2、体会追寻守恒量的可行性
碰撞中的守恒量
解决问题
探究过程
五、归纳总结,不断探索
守恒量
质量
动量
角动量
其它学科
电荷
能量
五、归纳总结,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