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认识角》 青岛版(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认识角》 青岛版(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29 21:03:45

文档简介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23—25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形状及组成;认识直角和直角符号。
2.在发现角、认识角、研究角的探索活动中,发展观察、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及合作意识。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及角的组成。
教学难点:分辨直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爱动脑筋积极思考,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看,它们来啦。(课件依次出示孩子们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相信大家还记得它们吧!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生说他们的名字。
师:都还记得他们啊,你仔细看。三角形变变变,变成了这样的一个图形,(三角形变为一个角)你认识它吗?
师:那它究竟是一个什么图形呢?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个新图形“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从情境图中找角。
师:看,我还给大家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一起看。(课件出示情境图手指情境图)仔细观察,看看图中都有什么?你从他的身上能找到角吗?
师:你坐得最端正,你来说一说。(指一生说一说)
师;角在哪儿?你指指吧!其他物体上还有角吗?(教师一定要评价: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发现了这么多角啊。)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你说说吧!(指一生说一说)
师:噢,你也从他们身上找到角了。
2.指角。
师:这个小朋友说三角板上有角,为了方便大家观察,我拿来了一个大的三角板,你来指一指它上面的角在哪里。
生:有。
师:谁来指指看。(指生指角)你也来指一指。
生指角。
师:这是你的想法,有不同意见吗?
师:大家都指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角,大家说这里是个角,那老师把你指的这个角画出来。(师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你说的角吗?
师:其实这个点不是角,它是角的一个组成部分,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心目中的叫完整的指出来?
师:大家指角的时候,还不准确,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的?从尖尖的点开始两条直直的线,(师指角)。拿起你的三角板一起来指一个角吧!边指边摸,有什么感觉?
师:说说你的感觉。
师:大家感觉到角的样子是有尖尖的点,和直直的线。现在请同学们闭上小眼睛,想一想角的样子,好,睁开眼睛,相信大家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了。
3.小组合作做角,进一步感知。
师:看,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学具呢(展示学具),小组合作用这些学具,通过摆一摆、折一折、做一做等方法做角。大家先你想用什么材料做角,做完后小组内指指你们做的角,把做好的角放在成果盘里。比比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完成得快、方法多。有小奖品送给你们。那开始吧!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一定要深入到每个小组指导学生做角。把每个小组的情况摸透。
师:大家看,这个小组坐的真端正,我看其他小组坐的怎么样。
师:请你们小组把成果盘端上来展示给一下(这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师举着小奖品)小组展示的时候声音要洪亮。认真倾听的小朋友会得到奖品的。
学生展示自己小组内的方法。如:用纸折、用纸条摆、小棒摆、用线拉。
(生展示折角)师:这个小组用纸折出了一个角,其他小组有用这种方法的吗?
(生展示用纸条做角)师:噢,两根纸条也可以做出一个角,其他小组有这样做的吗?
(生展示小棒摆的角)师:你们用小棒摆角了吗?
师:你们小组做角的方法真不少,并且说的很清楚,小奖品送给你们。
师:其他小组还有用其他方法做出的角吗?
生若有,指生展示。
师:用线条怎样做角?尖尖的点在哪儿?两条直直的线呢?
4.抽象角的样子。
师:大家的小手可真巧啊,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了角,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角的样子了吧!
师:看来角的样子不好说,那根据你想象的角的样子画一个角吧!
生画角。
师:都画出了角的样子,我也把角的样子画出来吧。小眼睛往这儿看(师画角)边画边说,我先画了一个尖尖的点,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画出两条直直的线。漂亮吧孩子们。
5.认识角的组成。
师:数学中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角的顶点,(教师边说)这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另一条直直的线,也是角的边。
师:一个角有1个顶点2条边组成。(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图形“角”。
6.情景图中抽象出角。
师:在那幅漂亮的图画中,老师还标出了一部分角,大家看。(课件演示)像大家说的那样,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7.画角,认识直角。
师:看来啊大家对角有了更深的认识了。
师:这么多角啊,你也想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吧!比比看谁画得又快又漂亮。(教师巡视)(哟,你的姿势真端正,小小书签送给你)
师:小眼睛看这里,这是小朋友们画出的不同形状的角。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老师把它变到了电脑上。(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那两个角长得一样?
师:
2号和4号这两个角长得一样,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角吗?
师:我们的三角板上也有个这样的角,你能找到吗?指一指吧。
师:像如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直角。为了把它和其他的角区分开来,我们给它标上直角符号。(课件演示)我们一起来比划一下。
师: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个直角吗?(学生用手势表示)
8.判断直角。
师:大家用手势表示出了直角,看,老师这里有4个角,你能指出哪个是直角吗?(课件出示)师:借助什么工具呢?
3、
巩固练习。
师:大家又学到了新本领,认识了角和直角。看到我们玩得这么高兴,图形王国的几个图形娃娃也想加入到角的行列,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能加入吗?
师:说说理由。
师:大家的表现可真出色。
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奖品呢,举起来,看一看,你的奖品上有角吗?指一指。
师:你能想办法让它变出一个角吗?(找到这么多的角)
四、欣赏。
师: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角带给我们的美吧!
欣赏图片。
师:看来啊角的存在确实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于有关角的其他奥秘大家感兴趣课下继续探究。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顶点
边《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7—28
【教材简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空间和图形领域的知识。这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线段,认识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四年级学生角的分类、度量的基础,也是小学阶段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联系生活,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各部分名称;认识直角;会借助工具比较角的大小。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找出角,并能辨认哪些是直角,会借助工具比较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
三角板、五角星、不规则纸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导入新课听歌曲:《少先队队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出示情境图)同学们,在这幅图中,有你们常见的角吗?谁找到了,大胆的起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谈话:大家说的都对,图上有很多角,小红旗,三角板,小房子上也有,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吧。
(课件动态演示,从物体中抽象出角)
【设计意图】:对于角,在生活中,孩子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利用教材资源给出的情境教学,使学生看到熟悉的画面和知识,唤起了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说说角。
谈话:这些都是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摸一摸你手中学具上的一个角,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有直直的边,有尖尖的角……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发现:两条直直的边,一个顶点。
2.画画角。
谈话:我们把这个角画下来好吗?仔细听,认真看: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教师讲解并板画,并且标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你知道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同位互相说说看。
预设:一个顶点
两条边
3.辨析角。
谈话:大家都认识角了吗,下面图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4.找找角。
谈话: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快找找看,周围有角吗?自己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自己举例发言,教师注意指角方法的指导。
三、动手实践,深化认识
1.认识直角。
谈话:看,这些物体上的角,大家找到了吗?我们也把他们请下来,在这些角中,有没有和三角板中这个角一样的呢?自己拿起三角板,比一比,找一找。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展台展示。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比较时,两个角的一条边要重合在一起。
小结:像这样一些角,他们都和三角板上的这个角是一样的,它们叫做直角(板贴)。直角的符号是这样的“
”。
谈话:你还能在我们身边的物体或图形中找到直角吗?比一比,找一找。
学生活动,汇报
谈话:像2号和5号这样的角不是直角我们就在两条边之间加上一个小小的弧线来表示。
2.
比较大小。
(1)借助工具比较角的大小。
谈话:同学们看,这三个角,哪个大?
预设:第三个角大,第一个角小。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我是看出来的。
谈话:观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我们用三角板上的这个直角,去比一比,好不好,大家赶紧试一试。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谈话:老师也有一个工具,看,这是个活动角。瞧,它的两条边可以活动呢,它可以变大,也能变小,我们就用它来比比看。
教师演示比较的过程。
(2)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谈话:屏幕上还有两个角,这两个角哪个大呢?
预设:第一个角大;第二个角大;一样大。
谈话:大家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预设:用活动角(三角板)比比看。
谈话:就用你的方法在探究单上试试看吧。
学生测量,汇报。
小结:两个角一样大
。看来,不是边越长,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边长没有关系,
和角两条边岔开的大小有关。其实要想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除了三角板、活动角,还有更好用的工具,你们想不想认识?等到四年级我们再研究角时,大家就会认识这个新朋友了。
【设计意图:通过说说角、画画角、辨析角、找找角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构起角的模型,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直角,比较大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四、回顾梳理,拓展应用
1.回顾梳理,积累经验。
谈话:同学们,回顾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是怎样认识角的?
2.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
(2)
(3)
我来做角
借助学具袋中的学具用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来作出不同的角。
3.畅谈收获。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
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谈收获。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观察平面图形的“角”入手,接着从图形中“取下角”,让学生直接接触“数学的角”。排除“实物角”非本质属性的干扰,自主归纳角的特征。本节课在突破难点方面,以活动为载体,例如让学生“比比两个角的大小”,用铅笔“摆角”等,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活动现象,进一步凸显数学的本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角。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从常见的平面图形引入“角”
教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老师带来了两个图形,但是用纸片盖住了它们的中间部分,老师想考考大家,谁能猜出老师带来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长方形和三角形。
教师:你能告诉大家是怎么猜的吗?
学生:第一个图形露出了三个角,所以是三角形,第二个图形露出了四个角,所以是长方形。
教师:还有哪些同学是这么想的?(学生举手)同学们真厉害!
教师:大家都关注到了图形上的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这些角取下来,大家说一共能取下来几个角?
学生:一共能取下7个角。(教师用剪刀把长方形和三角形剪成7个角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教材编排是从生活情境引入角并展开教学,而事实上“角”作为一个抽象图形,与学生头脑中的墙角、桌角、衣角等不尽相同,不能凸显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而学生已经有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角”的认识也是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而不是生活中的角。因此,本节设计从观察平面图形的中的“角”引入新课,从而把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形中的角与本节课要学的角联系在一起,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二、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1、归纳角的特征
教师:同学们看,这么多角!它们都长得一摸一样吗?
学生:不是,开口方向不一样,开口的大小也不一样,边的长短也不一样。
教师: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角”,说明它们肯定有相同的地方,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它们都有一个尖。(这个尖叫做顶点)。
教师:每个图形都有一个顶点吗?(强调“每个”)上来指一指。(学生上来指)
教师:这7个角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都有两条边。
教师:你上来指指是不是每个图形都有两条边呢?
教师:哦,原来凡是角,都可以找到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这可以称作是角的特点,也可以说它就是判断是不是角的凭证。
教师:拿起你桌子上的角指一指它的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把长方形和三角形中“取下来”的角作为研究素材,直观地看到角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自主归纳出“角”的共同特征。)
2.完善角的特征
3.课件出示:
下面哪些图形不是角?为什么?


③没有顶点
④一条向外弯
⑤角
⑥角(两条边的长短不同

教师:请看大屏幕上的6个图形,你觉得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同桌两个可以交流)
学生:①⑤⑥是角,第②③④不是角。
教师:第一个为什么是角呢?
生: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教师:真棒!第三个为什么不是角呢?
学生:没有顶点。
教师将两条边延长,再问:现在是角了吗?为什么?
教师:真棒!第四个为什么不是角呢?
学生:因为它的一条边是弯的。
教师:哦,看来,必须是两条直的边。(板书:直的)
教师:第五个为什么是角?如果我旋转角,现在还是角吗?(教师演示)为什么?再旋转,现在还是角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看来,角要具备两个特点,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角与开口方向无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通过六个图形的进一步观察、比较、分析,例如,把⑤角进行旋转再判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是否是角与开口的方向无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本质特征:“角”具备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点。)
三、学用尺子画角,通过画角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4、画角
视频演示画角的方法。
学生练习画角。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相互评价。
教师:他们画出来的角一模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大小不一样。边画的长短不一样。角开口的地方不一样。
教师:既然大家画的都不尽相同,为什么都对呢?
学生:因为它们都有角的特点: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画角,进一步理解角的特征。)
2、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唱一首关于角的儿歌吧!
小小角呀,真简单呀,一个顶点两条边,我们画角,一定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音乐响起,师生一起唱)
(设计意图:在唱歌中记忆,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在游戏中完成课堂小结。)
5.找角
其实在我们周围的物体表面上都有角,我们一起来找角。请看要求:走到你要找的角前摸角,一边摸一边说出角的特点。同学们注意,我们要做三个连续动作,“走”“摸”“说”。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学生活动。活动结束后,师生一起欣赏“美丽的角”。(播放PPT)
(设计意图:认识数学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学过的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所谓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与能力)
四、通过各种活动初步感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
6.摆角
教师:看来找角难不住大家,接下来请同学们动手来创造角。请每位同学们拿出两只铅笔,在自己的桌面上摆出一个角来。
教师:现在增加难度,让这个角变大,再变大,变小,再变小。你是怎样让角变大的?
学生:让像嘴巴一样张开,角就大,像做个广播操一样伸展,角就大。
教师:角的哪里张开?(角的两条边张开,张口就大,角就大。)
教师总结:也就是说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即时练习:观察黑板上这两个角谁大?为什么?
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两边张口大,角就大。
教师:咦?这两个角一眼看不出来,怎么办?
学生:把它们重叠起来比一比。
(设计意图:在摆角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用数学语言表述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数学活动只是学生理解数学本质的一个载体,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总结,使学生深入到数学的本质中,这才是活动的终极目标。)
7.比角(比开口)
让一个学生操作比角。
教师:善于观察的好学生,你发现XX同学是怎样比的吗?
学生:顶点对着顶点,一条对着一条边,另一条边在外面的角就大。
教师:让我们的掌声响起来。
教师:同桌两个拿起桌子上的角比一比,看谁的角大?
教师:比完了,你的角大,你能说说你的角为什么大吗?
教师:前后桌再比一比,发现什么?(学生活动,发现角一样大。)
教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两个角一样大呢?
学生:顶点对着顶点,边对着边,两个角一样大。
教师总结:当顶点和两条边都对齐的时候,两个角一样大。当顶点对齐,有其中一条边在外边时,边在外面的这个角大。
(设计意图:仍然是借助比角的活动,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什么情况下两个角一样大小,什么情况下其中一个角大,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
三、通过学生活动、教师演示,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开口的大小有关。
1、比角(比边长短)
教师:老师黑板上的这个角,它的边好长好长,同学们的手里的角,边好短好短,我现在把它们叠再一起比比,发现顶点重叠了,两条边都重叠了。谁大呢?
学生1:老师的角大。
学生2:一样大。因为顶点对着顶点,边对着边。
教师:我们一起看看《红角和蓝角》的故事,你就会明白了。(播放视频)
教师:看来,我的角虽然边长,你们的角虽然边短,但是开口一样,所以一样大。
播放ppt进行全课总结。
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都学会了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
1、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做检测题,教师订正答案。
2、拓展提升
教师: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还会有更多的惊喜!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学会画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学教具:三角板、活动角、剪刀、吸管
?教具学具:三角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好朋友,他们是谁呢?
生:小明、小强、小芳
师:他们正在干什么?
生:做手工
师:他们都是做的什么手工呢?
生:小房子、红旗、五角星
师:小芳做的图形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所以叫五角星
师:那到底什么是角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探究新知
1.认识角
师:同学们,我们接下来再走进他们的教室看一看,教室里面有没有角呢?它们都在哪里?
生:三角尺上、钟表上、流动红旗上、书橱上、凉亭上……
师:那咱们的教室里有没有角呢?谁来指一指?
生:课桌、黑板、门、开关……
师:老师把你们找到的角放在了屏幕上,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现在将他们华丽的外衣脱掉,来到了我们的数学王国中,我们看一下,这些角是这样的(ppt演示)。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这些角的形状不一样,但都被称为角,那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一下:角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汇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这个尖尖的点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做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就叫做边。
找同学分别将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边指出来。
师:同学们,角的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了,那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师板书)
师:我们再来观察角的两条边是什么样的?
生:直直的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形,那它们是不是角呢?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上做一下。
下面图形是角的画“√”,不是角的画“×”
生汇报。
2.画角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们想不想画一个角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画角的方法(老师说,ppt演示)。
哪位同学来当小老师,教老师画一个角?(学生说步骤,老师画)。,那你能不能上台将各部分的名称标上。(生标上名称,教师给予鼓励性表扬)
我们在画角的时候,除了用铅笔、橡皮,还要用什么?
生:直尺(并说明原因)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角,并说说自己画角的步骤。老师再次强调:画角时要先画顶点再画边。
3.做角
师:老师手里有两个角:红角和蓝角,你们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生:红角大、蓝角大、一样大
师:下面我们看一个小视频:红角和蓝角,看看到底哪个角大。
看完视频,到底哪个角大?
生:一样大
师:为什么
生: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老师接着利用黑板上画的角,在上面将两条边加长,让学生说说角的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并说明原因。
再通过课件演示两个角重合的动态图,再次加深理解。
师:既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那到底与什么有关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信封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活动角,并讨论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系?
师:请同学上台展示自己做的活动角,并说说是怎样把它变大变小的/
生:两条边打开就越来越大,合拢就越来越小。
师:请全体学生拿起自己的活动角,听老师口令:变大、变大、变小、变小。
师生共同总结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的开口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学生齐读)
展示生活中大小可以变化的角(扇子、剪刀、吸管)
当堂检测
1.找一找,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2.数一数,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思考:添上一条线,变成了()个角?
再添上一条线,变成了()个角?
欣赏生活中的角
其实,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角构成了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大家看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更美的角(ppt展示)。
五、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角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认识了角,也和角成为了好朋友,谁来说说在角的乐园里,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先说收获,教师再做全面总结。
教师并将本节课内容总结成一首儿歌,让学生齐读:
一个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
先画顶点,再画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
不看边的长与短,
要看开口大与小。
课后小实践:
在长方形上面直直的剪下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一个顶点


两条边
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