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回忆上学期我们认识的图形有哪些?老师喜欢拍些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一些带有角的图片。你们喜欢吗?这些图片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一)感知角?
?师:角非常想和大家做朋友,它就藏在这些图片中,我们把它请出来好吗????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交流。
师:出示三角形上的角和钟面上的角让学生上台来指一指。?
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我们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这就是角的标记。?
(二)画角?
现在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画一个角呢?老师也想画一个角,谁来给老师指挥一下。?
???
???????????????边????????顶点?
?????????????????????边?
师:画角时先画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线,再从这个点出发画出另一条线。这尖尖的点是角的??
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角就在这儿)教师比画。?
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谁来说说,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
?(三)辨角?
师:我们现在都认识了角,那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这些图形到底是不是呢?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是的用“√”表示。
师:翻开书85页,请同学们做一下第1题。?
(四)数角?
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藏着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第2题。?
(五)找角
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说给同桌听。?师:你找到角了吗??
师: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现更多的角。
二、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一)制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师:你能利用身边的吸管、图钉做一个角吗?
???师: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展示:请两名同学上台,把你的角和他的比,你觉得怎么样?非常好!你是怎么知道的??
是啊,有的同学做的角大些,有的角小些,你能将你的角变大些吗?更大些,变小些,更小些。
你知道把角变大、变小跟什么有关系吗??
生: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张口大小有关。
??2、老师这有个大三角尺,我想和你的三角尺比比,看谁的角大?请学生到台前。(发现角的大小是相同的!那说明什么?
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数学小活动。?
师拿出一个长方形卡纸,问:上面有几个角?如果现在我再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呢?
四、全课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拿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角的认识
一、课标解读: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直角,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拼一拼、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能力。
二、教材分析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3-25页。本单元通过教学角的初步认识,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和理解角,直角的概念,画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充分认识并画角,直角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实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知识比较抽象,二年级孩子年龄小,对其认知比较少,但在生活中学生可以随处可见,这样结合生活实例把抽象知识变具体,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四、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从面上看虽然很少,但是实际教授过程中很复杂,要是学生充分掌握本节知识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使课堂达成率高,我采用了分一份、找一找、说一说、辨一辨、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及多媒体、图形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会画角。
七、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角星、小棒、橡皮泥、彩纸等。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喜欢)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小制作,今天老师制作了一个,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因为它有五个角)。知道什么叫“角”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好朋友--角(板书)今天这节课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老师就把这颗五角星送给他。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生活的实物导入新课,降低学习难度。)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看这幅图,图上是小明和他的同学在教室活动的场景,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说一说在哪里有角?原来小明的身边有这么多角。
你的身边有哪些地方有角呢?
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角?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资料,充分让学生感受角就在我们身边。
请小朋友们看看大屏幕,如果我们去掉这些物体的"花外衣",就留下了这些图形,你还认识它吗?那么这些图形叫什么?(师引导: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角。)
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找出角的共同特点(都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想不想摸一摸试试什么感觉。拿出三角板摸一摸。师介绍: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
请同学们同桌之间指一指、说一说三角板上角的顶点和边。
练习:判断哪些是角?并说明理由。
咱们的角这么神奇想不想对手做一个角?小组合作用你们准备的材料做角并互相说一说方法。
展示并介绍方法。
咱们认识了角、动手感受了角,做了角、现在想不想画一个角?
同桌合作画角,总结方法。
师规范:我们画角要和尺子成为好朋友,用尺子画出来的角才好看。
介绍画法并画角:(画角时,我们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用圆弧表示。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
生再次规范画角。
师总结画角的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
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拓展:玩角(课件演示)游戏:听口令,变大小,
生玩后,问:小朋友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通过玩角,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总结:闭眼回顾: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有没有学会?还有疑问吗?
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来看看哪些同学是金子。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填在(
)里。
2、趣味题: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去掉一个角,看看剩下的部分有几个角?折折看。
3、用身体表示出角。
(设计意图:力求提供足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同时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使他们人人参与,个个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注意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加强与其他知识内容的联系,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五)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独立段的教学内容。对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角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却不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指、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设定:“结合生活情景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领悟角的一些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会用尺子画角,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把“角的大小的决定因素—与两条边叉口张开的程度关,张得越开角越大,反之越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作为本课的难点来进行突破。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在做活动角过程中,我抛给学生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我的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是不能明确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说不到点上。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它们和什么有关?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这也难怪,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我太着急。而且,对教学语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理念: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发现者、研究者和探寻者。”结合新课程“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同时,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探索成功、积极发现的情感体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达到“享受学习”的境界!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察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莫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准备:课件
圆形纸片
活动角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主题图),我们的校园真热闹,观察图片,你能从图中看到什么呢?(长方形,正方形,圆、球)
2、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其实,这里还藏着许多图形,在园丁剪刀上的这个图形叫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一)找角
1、师: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藏着角,你能找到吗?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足球场的边界、小旗、双杠、花工的剪刀、教师手中的三角尺、远处钟楼的时针与分针、桌子上的角、窗子上的角、黑板上的角等)。
2、同学们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瞧,这些物品,请你指出它们身上的角?认识了生活中的角,我们一起来观察数学上的角,看看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特征?①老师这里有三角尺,谁能指一指它的角在哪里?拿出我们的三角尺,像老师这样:用手顶一顶(尖尖的、痒痒的),摸一摸这边和那边(两条边是直直的)看看有什么发现??②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这个顶点和两条边围成一个角。(板书画一个角,指出教的各部分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做练习题
(二)画角
?
师:我们认识了角,同学们想不想把角画的又快又美观呢?
教师示范画角,先画角的顶点,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
学唱儿歌
师:请用正确画法画一个角。(学生画角)
(三)折角
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请你想办法折个角?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个组折角的样子多?
展示学生的作品。(有几个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比较角的大小。
(四)做角
?
1、同学们折出这么多形状的角,你能用硬纸条做一个角吗?试试看
?师: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听老师口令,我们一起来变个魔术吧。
?师:角变大,变大再变大。
变小变小再变小
?生1:两边叉开的大了,角就变大了。
?生2:角的开口大了,角就变大了。
?生3:角的两边张开的大了,角就变大了。
?总结: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同学们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
?总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巩固练习
1、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奖励你们做游戏,哪组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率先闯过第一关?电脑出示:填空?
2.师:哪组同学愿意闯第二关?
我是小考官
3.师:第三关最难,谁有信心继续闯关?
师:在这些同学带领下,我们闯关成功。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角,只要你仔细观察,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学会了什么呢?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2)学会了画角。(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
2.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了活动教学思想。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3.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教师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