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妈妈睡了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课文,借助插图,通过想象,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第一课时
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欣赏歌曲,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2.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妈妈的爱。)
3.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教师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解释并板书课题:妈妈睡了。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培养自学能力。
2.分类识记生字。
(1)联系生活实际及动作演示识记:闭、呼吸、沙发、乏。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哄、润、熟、额。
(3)用形义联系法识记:汗。
3.检查认读情况。(课件出示词句。)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4.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2)指导字格里的八个生字。重点指导:
先: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
闭:门框不能写得太窄;
“沉”“哄”都是左右结构,且都左窄右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
反复诵读课文,借助插图,通过想象,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睡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去感受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写自己的妈妈在睡着了以后的故事的。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同学们已经牢牢掌握了生字,下面请同学们学习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3.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出示中心问题: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你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同学讨论。
a.很美丽。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可以看出。师:(板书:美丽,出示“美丽”一段)自由读这段,看看还能读出什么?
生练读,感悟:“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师小结:妈妈爱孩子也是一种美,比外表美更重要。妈妈爱我们,我也爱妈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再读这段。
生练读。
b.好慈祥。从嘴角眼角挂着笑意可以看出。睡梦中想要讲故事给孩子,说明妈妈爱孩子。
同学们,怎么理解“慈祥”?在你的生活中谁非常慈祥?(板书:慈祥)
师:究竟什么是慈祥,大家读了这一段就会知道。(出示这一段)
c.好累。从“呼吸深沉、均匀”“头发粘在额头上”“沙沙的声音听不到”说明妈妈睡得香,干了很多活,很累。理解“深沉”“均匀”。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深沉”;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呼吸均匀”,先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
师:想想妈妈会干了那些活?生回答。
师:是啊!妈妈多累呀!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这一段该怎样读?生练习朗读。
(2)师:睡梦中的妈妈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那么累,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课件:音乐《摇篮曲》)
三、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1)你特别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点什么?
(2)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3)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在你的小本本上写一篇关于妈妈的小文章,读给自己的妈妈听。
2.课外阅读:歌词《疼爱妈妈》。
一颗心融化着酸甜苦辣,一双手每日每夜忙活着家,泪水肚里咽,零钱省着花,一把情一把爱把儿女拉扯大。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替家里操点心,帮妈妈干点啥。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
一颗心紧围着春秋冬夏,一双手风里雨里遮挡着家,香的给婆婆,甜的给娃娃,一把情一把爱把日子过成画。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替妈妈操点心,陪妈妈说说话。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
弯弯的眉 红润的脸 →美丽
妈妈睡了 微微地笑着 →慈祥
干了好多活儿 累了、乏了 →勤劳
《妈妈睡了》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妈妈午睡时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课文所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细致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
课堂的难点就是,可能学生们只是感觉到这是一个孩子在观察自己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并不能深刻领悟到这是一种母子之爱,所以,在授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观察妈妈的作业,然后开课时就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以及自己的想法。此时,再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地朗读课文,通过小作者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体会词汇的精美,积累语言,训练说话。我又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