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熟读成诵。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感受“父母之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难点: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1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人能成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一个小朋友童年就听到了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示课题,齐读)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课文讲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他从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不同的爱。)
2.(课件出示)介绍巴德·舒尔伯格的成就。
3.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首先应当归功于谁呢?为什么?(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三、精品细读,感悟表达
1.品读描写巴迪情感变化的文段。
(1)快速默读第1~14自然段,用方框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
(2)学生交流。(得意扬扬、迫不及待、立刻、自豪感、满怀信心、终于、紧张极了、湿润、沉重、失声痛哭等)
(3)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此刻巴迪的心情,你能不能用几个词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评价的认识?(矛盾、不解、疑惑、困惑、不知所措)父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评价,让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快速浏览第1~14自然段,看看巴迪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请你用直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他们的话。
(2)课件出示并指导朗读爸爸妈妈的话。
(3)爸爸妈妈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妈妈评价“精彩极了”是为了让他今后更有信心,而父亲评价“糟糕透了”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要骄傲自满。)
3.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
巴迪面对母亲雨点般的赞扬声和热烈的拥抱,他多么渴望也能得到父亲的赞扬,我们来看文中的细节描写——
课件出示: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师:你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
4.体会巴迪正确认识父母的评价以及文章的情感升华。
(1)默读第15自然段,想一想,几年后的巴迪理解父母的评价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名说)
(2)理解“不得不承认”。(由不解到理解)
(3)自由朗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巴迪成年后,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4)交流体会。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对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都有了正确的认识,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提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童年时的巴迪写了一首诗,却得到了父母不同的评价,让小巴迪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但是此时的他还不理解,相信以后他会明白父母对他的不同方式的爱。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 ↓
母亲:鼓励 赞扬 父亲:严格 批评
爱(成才)
开课时,我以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导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亲身感受融入课文学习中,再通过对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父母不同评价的认识等细节内容的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父母的爱。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最基本的抓重点词理解句子没有落到实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准备充分,落实好每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