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 课件+音频(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七律·长征 课件+音频(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30 14:30:57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革命精神传万代
长征丰碑耸九天
长征是中华民族革命史上一首荡气回肠的歌。中国工农红军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突破敌人围堵,爬雪山,过草地,战胜重重困难,最终到达陕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
RJ
5
七律·长征
1.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资料推送
2.写作背景

1931
年到
1934
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的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国剿”的伟大胜利。之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1934

10
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进行长征。
《七律·长征》正是毛泽东同志在
1935

9
月红军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的过程。
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生字导学
笔画
结构

9画
左右
律诗
千篇一律
法律
严于律己
组词
1.会写字
笔画
结构

11画
上下
云崖
山崖
断崖
悬崖峭壁
组词
笔画
结构

12画
左右
横渡
渡河
渡口
远渡重洋
组词
笔画
结构
suǒ
10画
上下
思索
搜索
求索
索然无味
组词
3.多音字
ménɡ

启蒙
蒙蒙细雨
蒙骗
蒙头转向
mēnɡ
运用:听说这个蒙(měnɡ)古幼儿园开设有多种英语启蒙(ménɡ)课程,可不能蒙(mēnɡ)骗家长。
měnɡ
蒙古族
蒙古包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毛泽东
形容道路遥远险阻
平常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小浪花
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整体感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13根铁索
全都喜笑颜开
第一二句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远征难”和“不怕”“只等闲”
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精读课文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想象奇特,夸张已极。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
“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端“不怕”,结尾“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
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尽开颜”
情景交融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中,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的写作方法,怎么运用情景交融法呢?
情景交融
习作要素
1.
寓情于景就是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思想感情。
2.
即景抒怀,直抒胸臆。
①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小诗。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
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范例
句子天地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
夸张
合理地运用夸张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二是要注意有一定的限度,不应脱离事实。
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了红军敢于藐视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
照样子,仿写夸张句
例:我端起碗,觉得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我端起碗,觉得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1.教室里真安静。
2.学校的操场真小。
练一练
教室里安静得连同桌的呼吸声都听得见。
学校的操场只有巴掌大。
结构导图
七律·长征
远征难
只等闲(总起)
万水千山
三军过后
尽开颜(总结)
腾细浪
走泥丸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
乌蒙
金沙江
大渡河
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