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青蛙》 
 
【设计理念】 
音乐教学必须体现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音乐艺术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作用。本节课我以聆听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反复多次有目的地聆听,充分挖掘作品的音乐形象,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最直接的音乐体验还给学生,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音乐中来,再带着被激起情感共鸣,回到音乐中去。 
【教材分析】 
1、二胡,民族拉弦乐器的代表乐器,音色柔美,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 
2、这是一首二胡齐奏曲,《小青蛙》由徐仪作曲。乐曲取材于山东菏泽地区一首民间儿歌《花蛤蟆》。作者根据这首歌的特点进行创作,歌曲主题是: 
基本采用了《花蛤蟆》第一句的材料加以器乐化,发展成16小节的两个乐句,并保留了: 
的节奏型,四、五度跳进的旋律型,并运用升fa音,既突出山东地方音乐的风格特点,又使人感到耳目一新。乐曲的第一部分是单三部曲式结构。主题展现后,变化重复了一遍,随后转入抒情小段,接着又是主题再现。它主要描绘一群可爱的小青蛙在绿色的田野里尽情地唱歌跳舞,生动而活泼。乐曲的第二部分也是单三部式结构。它以紧张而快速的二胡拨弦开始: 
音乐把人们带入夜色茫茫的田野。这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然而,小青蛙们却仍在愉快地玩耍。雨越下越大,还夹着狂风。作者为了更形象地表现这一切,试用了二胡新的演奏技巧“双弦半音渐进”: 
接着,二胡连续演奏滑音式的“风声”效果,旋律主题转入钢琴伴奏中。浑厚的钢琴低音表现出小青蛙并没有被暴风雨所吓倒,它们时而游入水中。时而蹦上田埂,玩得更加起劲儿了……雨过天晴,二胡长时值的泛音好似雨后那薄薄的云雾笼罩着朦胧的大地,渐渐地云雾散开了,一声鸡叫,划破长空。二胡采用单根弦滑奏,模仿鸡叫声: 
大地苏醒了,青蛙们终于战胜了狂风暴雨的袭击,又开始欢唱起来。乐曲最后部分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但情绪更加热烈,旋律变得十分花哨。二胡左手弹弦的:  
节奏和扬琴 
的节奏形成交叉,模仿敲锣打鼓的欢腾场面。小青蛙们又跳又唱,把喜悦的歌声传遍了四面八方。随着乐声的渐弱,小青蛙们远去了,但依然在歌唱欢舞……乐曲最后以 
结尾,简单明了,耐人回味。 
此曲全长只有3分钟,但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的学生们把它演奏得生动活泼,谐趣横生,深受国内外听众欢迎。曲作者徐仪当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她深深了解儿童们的心理状态,用自己那还带着稚气的热情创作了这首乐曲。曲中的小青蛙好比可爱的少年儿童,他们正在幸福地成长。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民族乐器二胡的结构及音色,简单了解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产生对民族乐器二胡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游戏、实践等活动感受乐曲《小青蛙》的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体验乐曲,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和情绪对比。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模仿、游戏、实践等活动感受乐曲《小青蛙》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感受主题音乐并轻声哼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二胡、多媒体平台、扬琴、青蛙布偶、风鸣器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一、二胡导入 
 师:同学们好,你们今天表现的这么好啊,何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件礼物,请你来帮我点开礼物。(多媒体出示拉二胡) 
师:咦,这是什么呀?你看,我也拿了一把二胡来 
二、了解二胡的结构、音色和基本演奏方法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二胡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琴弦】这是二胡的琴弦,二胡有几根弦?(2根) 
【琴轴】这个叫做二胡的琴轴,它有几个琴轴呢?(2个) 
【琴杆】这个叫做琴杆,你来摸一下,是用什么做的。(木制的) 
【琴皮】这个是用什么做的,你来轻轻的摸一下。告诉你们哦,这个叫琴皮,是用蛇皮或蟒皮做的。 
【琴筒】这个是二胡的琴筒,也是发音筒,听听二胡的声音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弓子】刚才同学们已经观察到了,还有这个叫什么呢,是用什么做的呢?你来摸摸,你知道吗,这个叫做弓子,一般是用马尾做的。 
2、二胡是由琴弦、琴轴、琴杆、琴筒、琴皮、弓子这些部件组成的。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用二胡导入,学生摸索二胡,初步认识二胡的结构及音色,产生对民族乐器二胡的喜爱,给学生直观感受和新奇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学生摸索二胡,模仿大自然和小动物的声音,激发学习兴趣 
1、学生摸索出二胡中——拉弓和推弓的演奏方法 
请你来试试,二胡是拉的,还是弹的,还是怎么演奏的? 
2、介绍二胡演奏方法中的:拉弓、推弓、拨弦和颤弓 
【拉弓、推弓】你来试试,哇,你真聪明。你演奏的是二胡演奏方法里的拉弓和推弓。 
【拨弦】今天啊,何老师要用二胡模仿大自然的声音,你们听听,我模仿的是什么呀? 
这种演奏方法叫拨弦。请你跟我说一次,拨弦。 
【颤弓】这种演奏方法叫颤弓,模仿的是风的声音 
3、二胡模仿小动物的声音 
何老师接下来请你们来看一看,我要模仿四个小动物的声音,请你来看看我是怎么演奏的,你们能猜出他们是谁吗? 
a、马叫声、马蹄声 
我是用什么演奏方法模仿马叫声啊?用的双弦颤滑,大滑音 
b、公鸡叫声 
公鸡叫声:何老师是通过拉弓和推弓来模仿的,请同学们跟老师说一说,拉弓和推弓 
c、小鸟叫声 
也是推拉弓,加入了滑音 
d、青蛙叫声 
刮弦 
 【设计意图】: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二胡,简单了解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通过听老师实际演奏,模仿风、雨的声音和动物的叫声,不仅让学生对二胡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二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学唱主题乐句 
1、第1遍老师范唱主题乐句 
 
呱 呱 呱 呱 呱呱呱 呱 呱 呱 呱 
呱 呱呱 呱 呱 呱 呱 呱 呱 呱 呱呱 呱 呱 呱 呱 
2、第2遍老师范唱,学生打稳定拍 
3、第3遍老师范唱,学生打稳定拍,一起模唱 
4、第4遍老师二胡慢速演奏主题旋律一遍, 
5、第5遍学生演唱主题乐句,老师用二胡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主题乐句,让学生感受二拍子的节奏特点,为欣赏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作铺垫。 
五、分段聆听,层层深入 
(一)、聆听第一乐段主题旋律 
(1)聆听第1遍,给乐段中的主题乐句伴奏。(播放音乐) 
师:一起去听一听,小青蛙捉虫子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当你们听到音乐中有小青蛙唱歌的旋律时,伸出小手一起给小青蛙伴奏一下。 
(2)聆听第2遍,体验第一乐段中的打招呼音乐,随音乐律动,感受小青蛙的心情和速度。 
师:何老师猜呀,小青蛙去捉虫子的时候,遇到了它的好朋友,他们在热情的打招呼。 
【音乐活动】师:同学们,请你们开心的和它打招呼,伸出小手来(播放音乐) 
这段音乐你们感受到小青蛙快不快乐?小青蛙快乐的时候音乐的速度怎样?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乐曲名字就叫《小青蛙》,它是一首二胡齐奏曲。小青蛙唱歌的旋律,我们叫它为A乐段,它的心情是快乐的,速度也是快速的。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律动等活动,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速度,让学生更形象的感受到了音乐中所表达的小青蛙形象。 
 
(二)聆听第二乐段 
(1)聆听第二乐段第1遍,感受乐曲中的暴风雨图型谱。 
师:何老师从音乐中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贴图)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小青蛙在池塘边开心快乐的玩耍着呢,哎呀,不好,一朵乌云飞来啦,发生什么了? 
师:听听小青蛙又遇到了什么?感受音乐中的速度变化。(播放音乐) 
师画暴风雨图型谱 
(2)聆听第二乐段第2遍,随音乐用手画暴风雨图形谱。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小青蛙一起去感受一下暴风雨啊,请你们拿出小手跟着何老师一起来画一画吧。(播放音乐) 
师:音乐中啊,小青蛙遇到了暴风雨,你觉得它的心情紧不紧张啊? 
生:紧张 
师:音乐家呀就是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让大家感觉到了紧张。后来暴风雨停了,它还紧张吗?对了,它的心情变得安定了。 
(3)聆听第二乐段第3遍,用身体和乐器体验音乐(播放音乐) 
师:感觉这样还体验不到音乐中真正的奇妙,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我们的身体还有乐器来感受一下音乐。 
雨滴组:拍腿【练习下雨声由慢渐快】 
风声组:风鸣器【练习风声由小变大】 
公鸡:全班扮演公鸡 
师:让我们一起去体验音乐中的暴风雨吧。(播放音乐) 
雨滴:拍腿 风声:风鸣器 公鸡 
【设计意图】这一段是本节课聆听的重点,采用了跟第一段不同的欣赏方法。以图形谱演示的形式带动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和体验音乐中表达的音乐形象:风声、雨声、公鸡,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用身体和乐器来伴奏,配合画面进行音乐再现,使学生更加深入体会音乐要素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聆听音乐的思维,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聆听第三乐段 
师:雨过天晴了,小青蛙又很开心的出来啦!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播放音乐) 
这段音乐跟我们前面听的A乐段,你们觉得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还是有一点点像? 
有一点点像就叫相似,我们的音乐符号里面,表示相似的就是 A’,表示它跟前面的音乐一样,但是又有一点点不同。 
所以我们叫这个乐段为A’,小青蛙的心情和速度又变得快乐和快速了。 
小青蛙又开始愉快的在池塘边玩耍了.(贴图) 
(四)完整聆听全曲 
 师:同学们,让我们完整的表演一次《小青蛙》的故事吧! 
小青蛙这首乐曲是A-B-A’的结构 
【设计意图】在乐曲学完以后,有一次完整的乐曲欣赏表演,还原了音乐的整体性,也再次让学生对所学音乐有一个整体感。能用多种形式(乐器、图形符号、动作)进行表达。学生这时候无论是从感性上还是理性上都能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六、拓展延伸、认识扬琴 
1、认识民族弹拨乐——扬琴 
师:小青蛙用二胡演奏的同时还有一个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呀?(PPT出示扬琴) 
它也是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叫做扬琴。扬琴是弹的还是拉的呢? 
老师示范演奏扬琴 
它是我们中国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它叫什么呀?——扬琴 
2、听辩二胡、扬琴、钢琴的音色 
【听辩音色】:好,何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了,刚刚我们认识了二胡和扬琴,还有我们以前学过的钢琴,你能不能辨别这几种乐器的音色呢? 
今天我们听的音乐啊,我不要你们用嘴巴告诉我,我要你们用演奏乐器的动作来告诉我,请听音乐。【播放音乐】 
 二胡(主题) 扬琴(主题) 
 钢琴(乐曲) 二胡(赛马片段) 
【设计意图】拓展部分认识了民族弹拨乐器——扬琴,并通过对比聆听三种乐器的音色,进一步让学生强化记忆了二胡的音色。 
七、小结 
小青蛙要回家了,它有几个礼物想送给你们,谁能回答对问题,才能送给他。 
1、今天学习了一件民族乐器,它的名字叫什么?(PPT出示) 
2、我们学习的一首二胡齐奏曲叫什么名字? 
3、乐曲小青蛙的结构是什么?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位好朋友,一个是勤劳勇敢的小青蛙,另一个是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二胡,它的声音柔美,同学们还学会听辩二胡的声音了。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采用提问进行,围绕乐曲的基本内容提问,巩固了学生对乐曲的认识,深化了主题。再次提到二胡,提到我国的民乐,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反思】 
 《小青蛙》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六课,这是一首二胡齐奏曲,《小青蛙》乐曲取材于山东菏泽地区一首民间儿歌《花蛤蟆》。乐曲的第一部分是单三部曲式结构。主题展现后,变化重复了一遍,随后转入抒情小段,接着又是主题再现。它主要描绘一群可爱的小青蛙在绿色的田野里尽情地唱歌跳舞,生动而活泼。乐曲的第二部分也是单三部式结构。它以紧张而快速的二胡拨弦开始。音乐把人们带入夜色茫茫的田野。这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然而,小青蛙们却仍在愉快地玩耍。雨越下越大,还夹着狂风。作者为了更形象地表现这一切。乐曲最后部分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但情绪更加热烈,旋律变得十分花哨。在新课改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师生互动等学习模式,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并且改变以往欣赏教学中单一的听赏的方式去感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理解。在欣赏第二乐段时,用暴风雨图形谱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的聆听音乐、理解音乐,通过欣赏乐曲小青蛙,让学生记住了民族乐器——二胡,并学会了听辩二胡的音色。整个教学环节,设置情境贯穿其中,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情与学习能力,采用肢体动作辅以图形谱和乐器伴奏,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