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人》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机械与人》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08-10 20:2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机械与人》单元测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请认真答题,把试卷的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纸上,每题3分,共45分,)
1. 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对此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2.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7号卫星已于2008年9月25号晚21:07顺利发射成功,请问火箭在发射起飞的过程中,神州7号卫星的动能和势能怎么变化( )
A.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B.动能不变,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势能也增加 D.动能增加,势能不变
3. 如图所示,人的前臂可视为杠杆,当将茶杯沿箭头方向举起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臂是省力杠杆,阻力臂变大
B.前臂是省力杠杆,阻力臂变小
C.前臂是费力杠杆,阻力臂变大
D.前臂是费力杠杆,阻力臂变小
4.小明用200N的力将一个重5N的足球踢到20m远的地方,则小明对足球做的功是( )
A、100J B、200J C、4000J D、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拉着重为1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移动了5m,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0N,则( )
A.重力做的功是500J B.拉力大小为100N
C.拉力大小为120N D.拉力做的功为100J
6、一只皮球从高处落下,碰地后发生形变,又反跳起来,则下列各阶段中皮球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A.从高处下落到刚碰地面 B.从碰到地面到皮球形变最大
C.皮球形变最大到离开地面 D.从皮球离开地面到最高点
7.如图(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重G),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 B.F甲>F乙
C.η甲<η乙 D.η甲 =η乙
8.星期天,小明和爸爸一起去登羽山.小明用了20min登上山顶,爸爸用了25min登上山顶,爸爸的体重是小明的1.5倍,则小明与爸爸登山时所做功的功率之比是( )
A.5∶6 B.6∶5 C.15∶8 D.2∶3
9.在2007年中考体能测试中,某同学选择跳绳。他在1min内跳了120次,每次跳离地面的高度为5cm。设他每跳一次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他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 )
A.5W B.50W     C.500W  D.5000W
10.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平衡,在A点作用的力分别为Fl、F2、F3,则( )
A.沿竖直方向的力Fl最小
B.沿垂直于杠杆OA方向的力F2最小
C.沿水平方向的力F3最小
D.无论什么方向,用的力一样大
11.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
A.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 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C.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 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
12.5月4日,连云港市某商场举行首届跑楼梯比赛,共有500多名选手参加。若要比较参赛者的功率大小,需测出的物理量是( )
A.登楼所用的时间
B.参赛者的体重,所登楼层的高度
C.参赛者的体重,所登楼层的高度以及登楼所用的时间
D.参赛者的体重,所登楼层的高度,登楼所用的时间以及参赛者通过的路程
13.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动滑轮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8N,若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那么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以及2S内F所做的功分别为( )
A.8N,32J B.16N,32J
C.8N,64J D.16N,64J
14.张强要微微抬起一根平放在水平面上、粗细均匀、重为800N的树干的一端,另一端不离地,他至少用力 ( )
A.800N B.600N C.400N D.200N
15.大伟同学用一个距离手3m高的定滑轮拉住重100N的物体,从滑轮正下方沿水平向移动4m,如图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他至少做了多少功( )
A.200J B.300J
C.400J D.500J
第Ⅱ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15分)
16. 杠杆的应用非常厂泛,如图所示的两种剪刀,正常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剪刀(填甲、乙);工程车上的起重臂就是一个费力杠杆(如图所示),使用它的好处是能够省_________;如图所示,A装置是____滑轮(选填“定”或“动”), 使用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17.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3:1 ,它们做同样多的功,所需时间之比为______,在相同时间内做功之比为______。
18.如图所示,杠杆上每格等距,每个钩码重都是1N,当杠杆平衡时,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若要求弹簧秤示数为9N,并且钩在支点左侧时,则它应钩在______处,拉力方向应为_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重为40N的物体匀速上提,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则拉力为______N。不计摩擦和绳重,动滑轮重为______N,这时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
20. 在新农村建设中,为解决村民饮用水,政府和村民共同兴建了 一批蓄水池。吕兵家二楼顶上的蓄水池长3m,宽2m,高1m,楼房每层高3m。水池最大储水量是________t;若这些水是从深2m的井中抽上来的,水泵至少做功_________J。若要求一次灌水的时间不能超过8min,他家所购水泵的功率至少要_________KW。
三、作图、实验题(21、22、23每题2分,24、25每空1分,共15分)
作图题21、22、23题直接做在答题纸上!
21.在如图所示中,O是杠杆的支点,试画出F1和F2的力臂l1和l2。
22. 图13是一种常见的活塞式抽水机示意图,在图中画出手柄所受动力F1的力臂及阻力F2.
23. 如图所示要用滑轮组将陷入泥潭的汽车拉出, 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24.如图所示,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每个钩码重1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 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 N.若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15cm,则钩码上升的高度为 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若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如图是研究动能大小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图中甲为钢球,乙为铜球)
(1)实验中你是通过观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可以知道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将甲乙两球放在同一高度的
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选图b和图c进行研究,则是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研究问题方法在物理学中叫做
_________________法。
四、解答题(共25分)
*请直接做在答题纸上*
《机械与人》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下 表中,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15分)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20.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实验题(21、22、23每题2分,24、25每空1分,共15分)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2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
25.(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26题6分,27题9分,28题10分,共25分)
26.(6分)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可将他视为一个 杠杆,支点在O点,他的重心在A点,重力为500N.求:他将身体撑起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至少多大?如果每次手臂上升的高度为0.5m,则每做一个俯、卧撑所做的功为多少?
27.(9分)如图所示,斜面长5m,,小明用绳子沿与水平面成30度角的斜面将重为300N的木块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大小为240N,绳重不计。求:
(1)小明做的有用功;(2)小明做的总功;
(3)斜面的机械效率。



28.(10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60kg,底面积为0.1m2物块,通过滑轮组在
25N拉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物重的
0.1倍 (g=10N/kg )。求:
(1)物体的重力是多少?(2分)
(2)物体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分)
(3)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为多少?(2分)
(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4分)
1
1
2
2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
------------------------------------------密------------------------------------------------封----------------------------------------------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