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
高一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公元前221年
先后:韩赵魏楚燕齐
1、秦朝中央集权制形成背景:秦的统一
秦朝的疆域
东到东海
北至长城
南到南海
西到陇西
人口达2000万
①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其他国家
②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任用外来人才;
B、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远交近攻)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①社会基础: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分裂阻碍经济发展)
②政治基础:兼并战争,出现局部统一
③民心基础: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④理论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⑤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各族人民的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
2、统一的原因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3、统一的影响
穿越思考: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你最担心的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你将怎样做呢?
⑴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⑵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⑶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⑷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平越族
⑸法律上:颁布《秦律》
⑹建筑上:修筑长城、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直道,修建灵渠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具体内容
历史概念解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策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的专权独裁;
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的,具体指地方服从中央。
⑴中央:
①皇帝制度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⑵地方:郡县制
伏羲氏????
神农氏?????
黄帝?????
少昊??????
颛顼??????
帝喾???????
帝尧?????
帝舜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
专有。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
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第一道诏令是“议帝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
皇帝制度的特点
①皇权至上:秦朝政治制度基本特征。
②皇帝独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③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秦阳陵虎符
甲兵之符
右在皇帝
左在阳陵
“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皇帝应该穿黄色的皇袍,为什么教材上的秦始皇穿的却是黑色的袍子?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mao
jing)节旗皆上黑。”
秦始皇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认为周代以火德立国,颜色尚红;秦能灭周,应是以水德立国,取水能克火之义。水色为黑,故服饰尚黑。
皇帝
九卿
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太尉
军务
(虚有其位)
2、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三,相互牵制,不得世袭
第二,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
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去管理,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分封制
郡县制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3、郡县制度(地方制度)
(1)历史沿革与推行
春秋战国时开始产生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先设36郡,后增至四十余郡)
(2)
郡县制的特点:
①地方服从于中央。
②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3)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不同点: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官员产生方式
划分标准
与中央的关系
影
响
相同点:
巩固自己的统治
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2)性质:
世袭产生,有封地
皇帝任免,无封地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易形成分裂割据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1)目的: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但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
(3)作用: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合作探究: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
度
衡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量
统一文字
统一车轨
开通灵渠
修筑长城
有人质问:“夏商周因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
柳宗元:
“人怨于下”,所以一呼百应,揭竿而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议一议议一议
周之失在于制,不在政;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两个制指什么?
探究三: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是如何认识的?
千秋功过,你我评说: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功绩:
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中国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2000多年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过错:
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③法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
结论:功大于过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
(2)消极:
①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②有利于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能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抵御外敌、进行工程建设)
③有利于以及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A、对秦朝:
B、对后世: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中央集权制之下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了秦的短命。
知识小结
1、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国与家同治。
2、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1、(2019
年全国
II
卷)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
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随堂巩固
随堂巩固
D
2、(2013·课标版全国Ⅰ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C
C
3、(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4、(2010·全国卷Ⅲ)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
5、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成“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