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生物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生物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29 17:1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五章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燃烧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可我们并没有感到缺氧。为什么?
普利斯特利
JosephPriestley 1733-1804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实验一
老鼠为什么会死亡?
实验二
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需要的氧气从何而来?植物为何也能很好的生长?
实验三
为何两者放在一起时都能很好的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验四
普里斯特利的结论:
绿色植物能更新被蜡烛燃烧或者被动物呼吸而污染了的空气。
讨论:
我们自己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绿色植物
小白鼠 (或蜡烛)
氧气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自己都要呼吸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除此之外,二氧化碳也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回忆旧知识
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等有机物,可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
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现象: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在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来的气体,立刻猛烈燃烧起来
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光合作用示意图
光合作用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 氧

叶绿体
(原料)
(产物)
(储存着能量)
补充:
结论
光合作用的实质:

1、制造有机物(淀粉)
2、储存能量
玉米的合理密植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技能训练
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这样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表: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10
60
20
25
30
10
40
5
分析:
1、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中,你能推测出实验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