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沁园春·长沙
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任务情境
素养目标
1.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理解景与情的关系,进而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赏析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这首词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3.背诵课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体会其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
象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词中景与情的关系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以
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速读挈领
1.本词以作者的活动为线索,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本词的上下两阕各
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
答:?
???
?
????
?
????
答案 第一问:立、看、怅、问、忆。第二问:上阕“看”字,领起七句;下阕
“忆”字,领起八句。
2.根据提示,补充空缺处的内容。
答:??
??
答案 (1)万山红遍 (2)百舸争流 (3)鹰击长空 (4)鱼翔浅底 (5)谁主沉
浮 (6)峥嵘岁月图
目标一????赏析词中的意象和形象
探究交流
1.在上阕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请用词中
的三个字概括这些意象的特点。
答:??
??
??
??
答案 第一问:作者选取了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这些意象。第
二问:这些意象都有“竞自由”的特点。
2.“同学少年”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结合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相关词句
形象特点
风华正茂
(1)???
?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关心国家命运,抨击恶浊,褒扬清明
粪土当年万户侯
蔑视军阀官僚,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意气奔放,强劲有力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3.上阕“独立寒秋”一句中的“独立”一词,有何妙处?
答:???
?
???
????
答案 “独立寒秋”写的是一个全景缩放后的特写镜头:天地之间立着一尊
伟岸的身躯,表情深邃,浓眉深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独立”显现出作者
卓尔不群、激流勇进、顶天立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与那些“端坐独钓”的
隐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目标二????赏析词的语言艺术
4.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本词上阕中,锤炼得
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相关词句
精彩用字
效果分析
万山红遍
(1)
???
???
???
???
????
(2)
?
???
层林尽染
(3)?
???
???
???
???
????
(4)?
?
???
漫江碧透
(5)
???
???
???
???
????
(6)??
?
???
百舸争流
(7)?
???
???
???
???
(8)??
?
???
鹰击长空
(9)??
???
???
???
???
(10)??
?
???
鱼翔浅底
(11)??
???
???
???
(12)??
?
???
万类霜天竞自由
(13)??
???
???
???
(14)??
?
???
万、遍
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遍——红之广,写出了树林变红的范围之广
层、染
层——树林之密;染——拟人手法,写出了树林红色之深
漫、透
争
击
翔
竞
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透——写出了江水清澈见底的特征
营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将千帆竞发的场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飞之矫健,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展翅翱翔、迅猛有力的矫健身姿
游之轻快,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动得轻快自由,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的蓬勃生命力
5.这首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
??
目标三????理解词作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答案 本词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
周树林红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作者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正是作者
“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当时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的憧憬。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既写出了千帆竞发的场景,又反映了作者奋勇争先的
革命豪情。“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既描写了鹰之矫健和鱼之欢快,又表现了
革命者在广阔的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才华,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豪情。
(以下任务在班级内分组进行,每个小组任选其一)
任务一 阅读《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回答后面的问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综合活动
试比较这两首词的异同。
答:???
?
???
?
答案 相同点:①结构上,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沁园春·长沙》上阕描
绘“独立寒秋图”与“湘江秋景图”,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作者与
战友们改造旧社会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沁园春·雪》上阕描绘北国风
光,下阕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②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③都赞美了
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了“风流人物”。
不同点:①表现手法上,《沁园春·长沙》主要是写实景;《沁园春·雪》则是虚
实结合,上阕前十句是作者眼前的实际景物,而后三句则是作者心中憧憬的虚
景。②内容主旨上,《沁园春·长沙》表达了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沁园春·雪》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
产阶级人民手中,才能有光明的前途的主旨。
任务二 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找出你认为有炼字艺术的词语相互交流。
答:??
??
?????
???
答案 如《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飞”字,
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更写出
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再如《采桑子·重阳》“一年一度秋风劲”
中的“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极
富刚健劲道之美。
诗歌的整体阅读技巧
考点提炼
1.鉴赏语言
(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方式,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手段。而诗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诵读。欣赏诗歌时只有反复诵
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才能领悟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2)抓关键字词,推敲语言
诗歌是精练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都蕴藏着旨趣。对诗歌的字词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诗歌语言的隽美。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可以是关键词。
2.鉴赏意象和意境
(1)捕捉意象,体味诗情
把握常见意象的寓意,从而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体味诗情,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对诗人的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体会诗人寄托的情思。
(2)调动想象,领略意境
意境的特点主要有恬淡自然、雄浑壮丽、开阔苍凉、孤寂凄清、清新优美
等。掌握概括诗歌意境的常用术语,反复训练,不难做到“明意境”,即在充
分理解诗句、并将诗句散文化的基础上,概括出其所表现出的意境的特点。
3.理解感情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
要理解情感,知人论世是第一步。从创作规律来看,诗人平时积淀的情感要受到某种契机的触发,才能演绎成章,这种契机就是情感突破口。找准了情感突
破口,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就会更准确,对情感的领会就会更深刻。
(2)比喻象征,发掘内涵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
类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诗歌感
情的理解。
4.鉴赏艺术特点
诗歌的艺术特点主要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在诗歌鉴赏
中,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才能准确解题。
(2019天津,20)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
明获奖理由。
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6分)
你还在我身旁
戴
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迁移运用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答:???
?
???
?
答案 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②精
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亲情。③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
感人。④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⑤诗行错
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
解析 解答这道题目,第一,要读懂诗歌:①品诗入境,体味情感——真挚亲情;
②抓住意象,体会画面——抓住瀑布水、蒲公英种子、太阳等意象,并体会亲
人对“我”关心备至的难忘画面;③审视标题,理清结构——层层铺垫,尾句
点题。④探究写法,思考效果——回溯,表达对回到过去的渴望;⑤关注诗行,
探究妙处——错落有致,有视觉美感。第二,探究这首诗震撼人心的原因(获
奖理由),可以从写法、内容、结构、选材等角度入手。第三,合理组织语言,
注意字数限制。
一、结识作者
独领一代风骚的伟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
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代表作品:《沁园春·长沙》《矛盾论》《实践论》。
助读资料
二、探寻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
动。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广州国民政府也正式成立,
革命形势大好。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讨论的焦点。这年深
秋,毛泽东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
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三、文化常识
1.词:诗的别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又叫诗余、长短句、乐府、曲子词
等。词的特点是,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按字数多少,可分
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阕,为双调。
2.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词题。
3.“沁园春”词牌的由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为外戚窦宪所得,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一、课内挖掘
以天下为己任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扫前人笔下秋景大多肃杀的特点。他笔下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满生命力。面对如此壮丽寥廓的景象,毛泽东不仅表现出了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也表现出对军阀官僚的蔑视,以及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志。“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彰显了青年毛泽东面对动荡时局而生发的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意气风发、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关注时局,关心国事,应当是每一个时代的有志青年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用角度 青春 理想 奋斗 责任
素材采撷
二、课外拓展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挑战不可能》。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见到了太多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挑战者。那么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两位挑战者呢,
一位是一粒“种子”,一位是已经长成的“树”。“种子”是我们五岁的诗词小达人王恒屹,在三百首唐诗中任选十首,根据两到四个提示字快速地说出完整的诗联,挑战成功,被誉为行走的“中华小诗库”。而已经长成的“树”王桐晶是世界的珠心算冠军,她在挑战七位数“障碍闪电珠心算”时,两秒钟出了正确答案,成为我们当季的“挑战王”。
这两位,一位是男孩,一位是女孩;一位是孩子,一位是青年;一位与文字相伴,一位与数字相伴。但在我心中,他们两人都有三个共同点,就像是我们《挑战不
可能》的名字,挑、战、不可能。“挑”是勇气,每当我们的挑战不断地升级,他们给出的回复都是“我要挑战”,因为只有不断地挑战才有可能为未来积蓄力
量。而“战”是毅力,在这个节目当中,我们经常说两句话,叫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特别想问现场的老师和观众朋友们,大家觉得这两句话当中最难做到的是什么?是“君子”,还是“自强”?是“不息”。对,自强一天很简单,自强一年好像也不难,自强不息才是最难的。这两位挑战者都是自强不息的典范。
最后说说“不可能”,当桐晶两秒得出最后答案的时候,我们现场所有的人都认为她是一个充满超能力的人,但恰恰相反,她仅仅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人。这个舞台上每一个挑战者都是平凡的英雄,而恰恰是这些平凡的英雄,在这个舞台上实现了生命的极致绽放,我想这才是这个节目的意义。现场的观众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挑战属于自己的“不可能”,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挑战“不可
能”,走进属于你们的荣誉殿堂吗?谢谢大家!
(《2019主持人大赛》,刘慧凝《挑战不可能》,有改动)1.沁园春·长沙
任务情境
素养目标
1.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理解景与情的关系,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赏析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这首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3.背诵课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其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词中景与情的关系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1.本词以作者的活动为线索,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本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
答:?
?
?
答案 第一问:立、看、怅、问、忆。第二问:上阕“看”字,领起七句;下阕“忆”字,领起八句。
2.根据提示,补充空缺处的内容。
答:?
?
答案 (1)万山红遍 (2)百舸争流 (3)鹰击长空 (4)鱼翔浅底 (5)谁主沉浮 (6)峥嵘岁月图
目标一 赏析词中的意象和形象
1.在上阕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请用词中的三个字概括这些意象的特点。
答:?
?
?
答案 第一问:作者选取了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这些意象。第二问:这些意象都有“竞自由”的特点。
2.“同学少年”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结合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相关词句
形象特点
风华正茂
(1)?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2)?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关心国家命运,抨击恶浊,褒扬清明
粪土当年
万户侯
蔑视军阀官僚,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答案 (1)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2)意气奔放,强劲有力
目标二 赏析词的语言艺术
3.上阕“独立寒秋”一句中的“独立”一词,有何妙处?
答:?
?
?
答案 “独立寒秋”写的是一个全景缩放后的特写镜头:天地之间立着一尊伟岸的身躯,表情深邃,浓眉深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独立”显现出作者卓尔不群、激流勇进、顶天立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与那些“端坐独钓”的隐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本词上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相关词句
精彩用字
效果分析
万山红遍
(1)?
(2)?
层林尽染
(3)?
(4)?
漫江碧透
(5)?
(6)?
百舸争流
(7)?
(8)?
鹰击长空
(9)?
(10)?
鱼翔浅底
(11)?
(12)?
万类霜天
竞自由
(13)?
(14)?
答案 (1)万、遍 (2)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遍——红之广,写出了树林变红的范围之广 (3)层、染 (4)层——树林之密;染——拟人手法,写出了树林红色之深 (5)漫、透 (6)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透——写出了江水清澈见底的特征 (7)争 (8)营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将千帆竞发的场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9)击 (10)飞之矫健,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展翅翱翔、迅猛有力的矫健身姿 (11)翔 (12)游之轻快,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动得轻快自由,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13)竞 (14)有力地突出了万物的蓬勃生命力
目标三 理解词作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5.这首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
?
答案 本词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树林红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作者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当时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的憧憬。“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既写出了千帆竞发的场景,又反映了作者奋勇争先的革命豪情。“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既描写了鹰之矫健和鱼之欢快,又表现了革命者在广阔的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才华,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豪情。
(以下任务在班级内分组进行,每个小组任选其一)
任务一 阅读《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回答后面的问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试比较这两首词的异同。
答:?
?
答案 相同点:①结构上,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沁园春·长沙》上阕描绘“独立寒秋图”与“湘江秋景图”,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作者与战友们改造旧社会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沁园春·雪》上阕描绘北国风光,下阕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②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③都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了“风流人物”。
不同点:①表现手法上,《沁园春·长沙》主要是写实景;《沁园春·雪》则是虚实结合,上阕前十句是作者眼前的实际景物,而后三句则是作者心中憧憬的虚景。②内容主旨上,《沁园春·长沙》表达了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沁园春·雪》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手中,才能有光明的前途的主旨。
任务二 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找出你认为有炼字艺术的词语相互交流。
答:?
?
答案 如《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飞”字,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更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再如《采桑子·重阳》“一年一度秋风劲”中的“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极富刚健劲道之美。
诗歌的整体阅读技巧
1.鉴赏语言
(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方式,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手段。而诗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诵读。欣赏诗歌时只有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才能领悟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2)抓关键字词,推敲语言
诗歌是精练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都蕴藏着旨趣。对诗歌的字词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诗歌语言的隽美。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可以是关键词。
2.鉴赏意象和意境
(1)捕捉意象,体味诗情
把握常见意象的寓意,从而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体味诗情,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对诗人的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体会诗人寄托的情思。
(2)调动想象,领略意境
意境的特点主要有恬淡自然、雄浑壮丽、开阔苍凉、孤寂凄清、清新优美等。掌握概括诗歌意境的常用术语,反复训练,不难做到“明意境”,即在充分理解诗句、并将诗句散文化的基础上,概括出其所表现出的意境的特点。
3.理解感情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
要理解情感,知人论世是第一步。从创作规律来看,诗人平时积淀的情感要受到某种契机的触发,才能演绎成章,这种契机就是情感突破口。找准了情感突破口,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就会更准确,对情感的领会就会更深刻。
(2)比喻象征,发掘内涵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4.鉴赏艺术特点
诗歌的艺术特点主要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在诗歌鉴赏中,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才能准确解题。
(2019天津,20)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
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6分)
你还在我身旁
戴
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答:?
?
答案 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②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亲情。③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感人。④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⑤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
解析 解答这道题目,第一,要读懂诗歌:①品诗入境,体味情感——真挚亲情;②抓住意象,体会画面——抓住瀑布水、蒲公英种子、太阳等意象,并体会亲人对“我”关心备至的难忘画面;③审视标题,理清结构——层层铺垫,尾句点题。④探究写法,思考效果——回溯,表达对回到过去的渴望;⑤关注诗行,探究妙处——错落有致,有视觉美感。第二,探究这首诗震撼人心的原因(获奖理由),可以从写法、内容、结构、选材等角度入手。第三,合理组织语言,注意字数限制。
一、结识作者
独领一代风骚的伟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代表作品:《沁园春·长沙》《矛盾论》《实践论》。
二、探寻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广州国民政府也正式成立,革命形势大好。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讨论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三、文化常识
1.词:诗的别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又叫诗余、长短句、乐府、曲子词等。词的特点是,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阕,为双调。
2.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词题。
3.“沁园春”词牌的由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为外戚窦宪所得,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一、课内挖掘
以天下为己任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扫前人笔下秋景大多肃杀的特点。他笔下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满生命力。面对如此壮丽寥廓的景象,毛泽东不仅表现出了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也表现出对军阀官僚的蔑视,以及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志。“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彰显了青年毛泽东面对动荡时局而生发的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意气风发、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关注时局,关心国事,应当是每一个时代的有志青年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用角度 青春 理想 奋斗 责任
二、课外拓展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挑战不可能》。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见到了太多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挑战者。那么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两位挑战者呢,一位是一粒“种子”,一位是已经长成的“树”。“种子”是我们五岁的诗词小达人王恒屹,在三百首唐诗中任选十首,根据两到四个提示字快速地说出完整的诗联,挑战成功,被誉为行走的“中华小诗库”。而已经长成的“树”王桐晶是世界的珠心算冠军,她在挑战七位数“障碍闪电珠心算”时,两秒钟得出了正确答案,成为我们当季的“挑战王”。
这两位,一位是男孩,一位是女孩;一位是孩子,一位是青年;一位与文字相伴,一位与数字相伴。但在我心中,他们两人都有三个共同点,就像是我们《挑战不可能》的名字,挑、战、不可能。“挑”是勇气,每当我们的挑战不断地升级,他们给出的回复都是“我要挑战”,因为只有不断地挑战才有可能为未来积蓄力量。而“战”是毅力,在这个节目当中,我们经常说两句话,叫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特别想问现场的老师和观众朋友们,大家觉得这两句话当中最难做到的是什么?是“君子”,还是“自强”?是“不息”。对,自强一天很简单,自强一年好像也不难,自强不息才是最难的。这两位挑战者都是自强不息的典范。最后说说“不可能”,当桐晶两秒得出最后答案的时候,我们现场所有的人都认为她是一个充满超能力的人,但恰恰相反,她仅仅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人。这个舞台上每一个挑战者都是平凡的英雄,而恰恰是这些平凡的英雄,在这个舞台上实现了生命的极致绽放,我想这才是这个节目的意义。现场的观众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挑战属于自己的“不可能”,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挑战“不可能”,走进属于你们的荣誉殿堂吗?谢谢大家!
(《2019主持人大赛》,刘慧凝《挑战不可能》,有改动)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写下来吧!
一、基础达标(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分)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羲献父子、颜筋柳骨,使书法作为文人的技能登入 ,也早早地 “琴棋书画”四技的行列。它虽然不是绘画,不是舞蹈,不是歌曲,( ① )。?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而点是线的浓缩,( ② ),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隶书的参差俯仰、楷书的方正端庄、行书的错落有致、草书的 ,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线条是书法艺术家心灵颤动的轨迹,是书法欣赏者心灵触动的凭借。通过书法线条形成心灵的交流,从而将书法艺术家、书法作品与书法欣赏者联系起来。中国书法通过变化无穷的线条,把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描绘得有声有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雅之堂
跻身
因而
天马行空
B.大方之家
跃居
从而
信马由缰
C.大方之家
跻身
因而
信马由缰
D.大雅之堂
跃居
从而
天马行空
答案 A “大雅之堂”指高雅的场所或场合。“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的人。根据语境“登入”,排除B、C两项。“跻身”指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跃居”指跳跃式地上升到(某个位置、名次等)。根据语境“行列”,排除“跃居”,排除D项。“因而”,连词,表示结果。“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天马行空”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故选A。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书法通过线条实现心灵的交流,从而将书法艺术家、书法作品与书法欣赏者联系起来。
B.通过书法线条形成心灵的交流,书法将书法艺术家、书法作品与书法欣赏者联系起来。
C.书法通过线条将书法艺术家、书法作品与书法欣赏者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心灵的交流。
D.通过书法线条将书法艺术家、书法作品与书法欣赏者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心灵的交流。
答案 C A、B两项,颠倒因果,应该是将书法艺术家、书法作品和书法欣赏者先联系起来,才能实现心灵的交流。D项,“通过”“从而”的使用导致主语缺失。故选C。
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4分)
答:?
?
答案 (示例)①却有绘画的美感、舞蹈的节奏、歌曲的旋律
②线是点的延长
解析 文段讲的是书法艺术,从第①空的前后语境可知,书法虽然不是绘画、舞蹈、歌曲,但是它与这三种艺术却有相通之处,因此,这一空应填“却有绘画的美感、舞蹈的节奏、歌曲的旋律”。第②空的前面提到“点是线的浓缩”,后文提到“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结合文意可知,这一空填“线是点的延长”。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词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被称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一般把新文化运动以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0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也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乐曲与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答案 B 《沁园春·长沙》是现代人所写,反映的是现代人的感情,不属于古典诗歌。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这种高于天的理想,
,
,
,
;这种崇高的理想,
,
,
,
,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①领导红军渡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
②不怕流血牺牲
③能够在万分复杂的形势中制定正确的战略
④使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无所畏惧
⑤使得广大红军
⑥勇往直前,前赴后继
⑦能够以洞若观火的眼光审时度势
⑧在面对强大而凶恶的敌人时
A.⑤⑦⑥④⑧②③①
B.④⑧②③①⑤⑦⑥
C.④②⑥③①⑧⑦⑤
D.④⑦③①⑤⑧②⑥
答案 D 本段文字先说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制定战略,故前四空应填④⑦③①;再说红军怎样战胜重重困难,故后四空应填⑤⑧②⑥。再者,分号前的横线处应填与“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相呼应的内容,
即“领导红军渡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由此也可以排除前三项。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的句子是“
,
”。?
(2)《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
”,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3)《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是“
。
”。?
答案 (1)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2)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3)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祖国的名山胜水一直是诗人歌咏的对象。结合例句,仿写两个含有描写名山胜水的诗句的句子。(4分)
示例:搏击长江,毛泽东挥笔写下“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搏击风浪的伟大气魄和襟怀。
答:
?
?
?
答案 (示例)面对长江,杨慎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表达了词人看破红尘、超然物外的达观;漫步西湖,白居易喜吟“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留恋之情。
解析 仿写一要做到形似,即与例句句式一致;二要神似,即内容上要包括描写名山胜水的诗句,也要有揭示诗句情感的内容。
8.下面是某市公安局关于对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采取交通管制的通吿,在表述上有五处错误,请找出来并修改。(5分)
通 告
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将于9月29日至10月1日在市府广场及广场街沿线举行。为保障国庆庆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根据《××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市决定对市府广场附近及相关道路分时、分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现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9月29日23时活动开始至10月1日24时活动结束,市府广场南侧道路,除持有庆祝活动专用证件的车辆和人员外,其他车辆和行人不能通行。
在交通管制时间和区域内,公交运营的具体调整安排由公交部门发表公告周知社会。
请全市各单位及社会各界群众提前早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给予理解支持,务必遵照执行。
特此通告。
××市公安局
2019年9月26日
答:?
?
?
答案 ①“宣布”改为“通告”;②“不能”改为“禁止”;③“发表”改为“发布”;④“提前早”中,去掉“早”;⑤
“务必”改为“请”。
解析 本则材料是某市公安局发布的交通管制通告,意在告知广大市民相关信息。“现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中“宣布”用词不当,“宣布”是指公开正式告诉(大家),强调“告诉”,不合语境,可将“宣布”改为“通告”。“其他车辆和行人不能通行”中的“不能”一词表达的语气较弱,交通管制发布的是禁令,应将“不能”改为“禁止”。“公交运营的具体调整安排由公交部门发表公告周知社会”中“发表”一词使用不当,“发表”表示向社会或集体表达(意见),这里只是公交部门告知民众相关信息,因此可将“发表”改为“发布”。“请全市各单位及社会各界群众提前早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中,“提前”与“早”重复,去掉“早”,而且只能去掉“早”,因为“早”是口语,此处应使用书面语。“务必遵照执行”中,“务必”一词使用不当,“务必”指必须,一定要,态度较强硬,可删去“务必”。
二、阅读提升(15分)
(2020山东菏泽高一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15分)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俏也不争春”在原稿中是“梅也不争春”,毛泽东后改“梅”为“俏”,这一改好在哪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隐去“梅”字,使全词处处写“梅”而字字无“梅”,收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B.改成“俏”字以后,两个“俏”字相连,使上下阕衔接更紧密,音韵更和谐。
C.用“俏”字更能突出梅花谦逊自处的高尚品德。
D.用“俏”字更能突出梅花柔美艳丽的特点。
答案 D “柔美”错。在这里,“俏”字不仅表现出梅花俊俏、美好的样子,还表现出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10.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陆游的词前四句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后四句写梅花的态度和节操。词里的梅花可以说是词人的化身,表现了词人的意志。
B.毛泽东的词从梅花在冰雪里的“俏”写到在花丛中的“笑”,可见梅花是胜利者,词中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陆游是在极力主张北伐中原、收回国土而遭到投降派排挤打击之后托物咏怀的,词中“只有香如故”并非孤芳自赏,而是表现了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虽所处环境恶劣,但依然绽放,表现了梅花傲寒斗雪的坚强性格。
答案 C 陆游是借梅来突出其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1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各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4分)
答:?
?
?
?
答案 毛泽东的词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成功不居功、胜利不骄傲的谦逊自处、豪迈大度的崇高品格;陆游的词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虽屡遭挫折打击,仍保持高洁情操的坚贞意志。
解析 解答此题,要联系词人的生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于1961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我国正遭受自然灾害,再加上苏联对我国施加的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和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我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领袖的毛泽东,写这首词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决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岸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欣慰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品格——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极大地升华了本词的艺术境界。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词人自身的写照。陆游生于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眈眈之时,仕途坎坷,几起几落。他曾身着戎装投身战斗,然而南宋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想收复失地。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抗争精神和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写照。
12.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两首词中都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词人是咏梅的?(5分)
答:?
?
?
答案 第一首,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两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犹有花枝俏”的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是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遗。第二首“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开放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展现在读者眼前。
解析 从词中对时令环境的描写和展现的花的品质这两个角度去分析即可。
24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