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新歌》教案
教材分析:
对于蒙古族歌曲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唱了许多蒙古族歌曲,学习了蒙族舞蹈,观看了草原风光。但辽阔的草原文化还远远不只这些,本首乐曲就是不仅描绘了草原景色还歌颂了牧民的幸福生活。对牧民的生活学生了解较少,经统计班内有1/3学生去过草原但也只是欣赏风景,没有深入的了解草原牧民生活。乐曲的名字是牧民新歌,是在表现牧民的幸福生活。因此,本课重在让学生了解的基础上从乐曲中感受体验牧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聆听和观赏的过程中感受内蒙古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以及牧民的幸福生活。在听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笛子的喜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乐曲节奏、速度、情绪等音乐要素的对比,感受乐曲描绘的不同情景以及运用演唱、舞蹈等表现形式抒发不同的心情。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牧民新歌》是一首笛子独奏曲,能听辨旋律的变化。认识笛子,能够听辨其音色。知道乐曲的标题和曲作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乐曲节奏、速度、情绪等音乐要素的对比,感受乐曲描绘的不同情景以及抒发不同的心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乐曲节奏、速度、情绪等音乐要素的对比,感乐曲描绘的不同情景以及抒发不同的心情。
教学过程:
【讲授】牧民新歌
图片导入
草原被无数喜爱的人用不同方式所赞扬。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到内蒙古伊克昭盟体验生活,被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所深深打动,创作了这首笛子名曲《牧民新歌》。让我们来聆听这首乐曲,然后谈谈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二)聆听全曲 初步感受乐曲
环节目标:完整的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
你都感受到了什么?情绪、节奏、自己的想象……
(三)认识笛子
环节目标:出示笛子,引导学生观察笛子,吹一吹体验吹奏笛子,听一听感受笛子的音色,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了解笛子,激发学生对笛子的兴趣。
1.出示笛子,观察外观。
使用什么材质做成的?所以也叫竹笛。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数一数有几个空?
2.教师吹奏笛子歌曲,感受笛子的音色。
想听一曲吗?
教师吹奏学生熟悉的歌曲《小毛驴》
笛子的音色怎样?
(四)聆听引子部分
环节目标:从乐曲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感受节奏和力度的特点,从而想象草原的宽广与自由。依据课标采用了选择题的方式,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很好的保护了学生的兴趣。
1.播放伴奏,听听乐曲的引子部分节奏有什么特点?力度有什么特点?
2. 这样的特点展现了怎样的景象呢?
自由的节奏展现了大草原宽广自由、一望无际,天高云淡。
(五)聆听第一部分
环节目标: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牧民生活的悠闲幸福,带着自己的感触再去聆听,深刻的体会到乐曲所表达的愉悦情绪。
在风景如此美的草原上生活,牧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听乐曲的第一部分。
教师吹奏乐曲第一部分播放视频,了解牧民生活。牧民的生活是幸福而美好的,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再次聆听一乐段。
(六)聆听第二乐段
环节目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跟随音乐做骑马的动作更能形象的、切合主题的表现音乐,体会牧民的快乐。
播放乐曲,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好像是牧民在干什么?
2.再次聆听二乐段,做骑马的动作。
(七)聆听三乐段
环节目标:继续让学生聆听乐曲,在音乐中感受牧民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播放乐曲 感受乐曲所传达的幸福与快乐
三乐段继续表现了牧民们对生活的歌颂,我们来聆听体会一下。
(八)聆听第四乐段
环节目标:在聆听中感知音高的变化,体会乐曲更加热烈的情绪。
教师吹奏乐曲,聆听乐曲旋律的音高有什么变化。情绪更加高涨,牧民的心情怎样?
(九)聆听第五乐段
环节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聆听乐曲,感知乐曲速度的变化,想象人欢马叫的热闹场面,体会乐曲更加热烈的情绪。同时观看教师的演奏,了解笛子的演奏技巧,感受笛子的演奏魅力,对笛子产生喜爱之情。
播放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情绪变得怎样?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教师吹奏仿马叫,介绍技巧叫飞指。再次播放乐曲,想象热闹欢腾的场面。
4.乐曲在欢腾的气氛中结束,谁来评价一下这首歌曲?觉得这首乐曲怎样?
5. 教师介绍:这首歌曲当年一经播放,红透了大江南北,播放之时往往是万民空巷,倾城聆听,人口一曲,争传广易。
被评价为:雄而雌,强而弱,刚而柔,狂而雄,神而洁。成为笛子的代表作,被编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音乐教材,且为中国广播艺术团之保留曲目。
简广义不在了,但他的作品还在被后人传颂,演奏。
完整的欣赏曾格格演奏的《牧民新歌》
(十)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笛子曲《牧民新歌》,还认识了笛子,希望能激起同学们对笛子的喜爱,有时间可以跟随老师来学习笛子,演奏出动听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