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30 14: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教学课件
七律·长征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
毛泽东




第一节
新课导入
——
长征
回忆漫漫长征路,有着亲身经历的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著名诗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七律·长征》,感受红军的英雄气概。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二节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背诵课文。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wēi

páng

wán
mín
téng


整体感知——
我会读
















读准节奏和字音。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我会写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长征: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七律: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乌蒙:
金沙:
云崖:
大渡:
岷山: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五岭:
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一段。
高耸入云的山崖。
指大渡河。
在四川和甘肃交界处。
三军:
这里指红军队伍。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时,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所描绘革命岁月,感受红军精神。并完成以下任务
1.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
2.课文描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长征
理清文章结构
七律·长征
只等闲——
远征难
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
金沙水拍
乌蒙磅礴
大渡桥横
尽开颜——岷山千里雪
乐观的革命精神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三节
深入探究——1.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1.“远征难”三个字怎么理解?
“远征”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这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2.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2.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意: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对偶
承接“千山”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逶迤——写出绵延
不断之势
腾——突出奔腾气势



磅礴——形容其巍峨高大
走——突出它的疾驰状貌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细浪
泥丸
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比喻、夸张)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3.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诗意:
上承“万水”
对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这两句诗概括了长征途中经历的两件大事,是什么?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后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突出了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4.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诗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更喜”
“尽开颜”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这是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这两句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实写了什么?虚写了什么?
这两句写水写桥,既实写了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了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虚实结合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写作借鉴
一、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二、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四节
课堂小结
《七律·长征》这首诗描绘了长征途中红军战胜的种种艰难险阻,表现了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赞扬了红军藐视困难、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五节
1.长征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党和红军在长征路上充分发扬不怕苦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2.长征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共产党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长征锤炼了党和红军的精华。
3.长征扩大了党的影响,一路上播下革命的火种。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六节
拓展延伸
七律?长征
不怕远征难---只等闲
万水
千山
万水
千山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五岭--腾细浪
乌蒙--走泥丸
岷山--喜悦
三军过后---尽开颜
(总起)
(分述)
(总结)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七节
1.首联:
全诗,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总领
2.颔联:承“千山”,以
为代表。
五岭、乌蒙
3.颈联:承“万水”,以
为典型。
金沙、大渡
4.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

喜悦
5.本课是

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
时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赞颂
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

毛泽东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
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布置作业——当堂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朗诵并背诵全文。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阅读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选择一篇写一写你的读后感。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