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二章 根的吸收作用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第二章 根的吸收作用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29 23: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植物的根吸收营养物质主要依靠(

A.主根
B.侧根
C.不定根
D.根尖
2.植物根的生长不具有(

A.向光性
B.向地性
C.向肥性
D.向水性
3.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能力最强的部位是(

A.成熟区
B.分生区
C.成熟区以上部分
D.伸长区
4.在培养植物幼苗时,会发现幼苗的每一条根上,都有一段长了许多“茸毛”。这些“茸毛”是由哪一部分结构发育而成的(

A.根冠细胞
B.分生区表面细胞
C.成熟区表皮细胞
D.伸长区细胞
5.根毛是植物根部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右图为野生拟南芥与两种拟南芥突变体的根毛数量示意图。请你推测一下,哪种拟南芥的吸收能力最强(

A.野生拟南芥
B.突变体甲
C.突变体乙
D.都一样
6.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氮、磷、硫
B.铁、锌、钙
C.氮、磷、钾
D.铁、硫、钾
7.小明为了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在绿豆芽刚刚长出的根上画了多条等距离的细线。一段时间后,发现两条细线之间距离非常大。这两条细线之间的部分很可能是(
)
A.成熟区以上部分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8.有一天,王师傅他菜地边上杂草的根大部分长在靠近菜地的一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杂草自身的特点
B.菜地浇水较多
C.菜地一侧阳光充足
D.菜地一侧温度较高
9.盐碱地的庄稼不如肥沃土地庄稼长势好。其原因可能是(

A.盐碱地的土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B.盐碱地的土壤溶液浓度较大,不利于植物根部对水分的吸收
C.盐碱地温度较低,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D.盐碱地中虫害较多,不利于庄稼生长
10.菜农种植白菜时,应多施(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绿肥
11.进行无土栽培,必须配制相应的营养液。在配制营养液时所需最多的无机盐是(

A.含氮无机盐
B.含磷无机盐
C.含钾无机盐
D.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12.农田中的玉米出现植株矮小、叶片暗绿等现象。说明说明这块农田中缺少(

A.含氮无机盐
B.含磷无机盐
C.含钾无机盐
D.含铁无机盐
13.下列关于根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毛可发育成侧根
B.根毛使根形成许多分叉
C.根毛大大增加了根部的吸收水分的能力
D.根毛可发育成不定根
14.下列对施肥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以农家肥为主适当搭配一定数量的化肥
B.施肥越多,产量越高
C.同一植物在不同的时期施肥量不同
D.不同植物所需施肥种类不同
15.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施肥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需的有机物
B.植物营养的“三要素”是指含氮、含磷、含硫的无机盐
C.“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不大
D.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茎、叶等部位
16.下列关于含钾无机盐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
B.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C.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D.使枝叶长得繁茂,果实成熟提早
17.下列对农田灌溉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田灌溉应以喷灌、滴管为主
B.“粪大水勤,不用问人”农作物浇水越多越好
C.同一植物在不同的时期需水量不同
D.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所需的水量不同
18.园林工人在移栽小树苗时,往往会带一个土坨。这样做的原因是(

A.操作方便
B.栽树的区域缺土
C.土坨中含有较多的肥料
D.减少幼根的损伤
19.糖拌西红柿是夏天餐桌上常见的菜肴。糖拌西红柿的盘子里会出现一些“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糖融化成“水”
B.西红柿被切开流出一些“水”
C.西红柿细胞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使西红柿细胞失水
D.西红柿细胞吸水
20.一般清况下,植物的根总能从土壤中吸水。这是由于(

A.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一般情况下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B.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一般情况下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C.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一般情况下等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D.与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无关,植物根部细胞吸水能力比较强
二、填空题(41分)
21.(17分)右图是根尖结构示意图,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许多

(2)【

的细胞能够迅速
,是根尖增长最快的区域。【

的细胞体积
,排列
,能够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细胞。
(3)【

的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具有
作用。
(4)【

是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5)根的长长主要与根尖的

有关。
22.(8分)将专门配制的适合植物生长营养液、蒸馏水取出同样多,分别倒入两只盛有同样大小玉米幼苗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两棵玉米幼苗的长势如图示。请你结合实际回答问题。
(1)甲试管中的玉米苗长势较好;乙试管中的玉米苗长的弱小。由此可以断定甲试管中倒入的是
,乙试管中倒入的是

(2)实验中的营养液与蒸馏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分)
(3)此实验表明

(4)植物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
。(2分)
(5)此实验中玉米幼苗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结构是
(填“不定根”、“根尖的成熟区”或“成熟区以上部位”)。
23.(8分)某市园林局开展了“树木认养活动”,号召全体市民“认养”自己喜欢的树木。由园林局提供技术指导,认养者负责养护树木。实验中学师生认养了一片毛白杨树林,把生物课搬进了大自然。
(1)春天来了,毛白杨萌生了许多新枝条。从芽的性质和构造来说,将来发育成枝条的是
;其结构中的
不断分裂产生新的芽结构。毛白杨萌生的侧枝是由
发育而来的。
(2)“根深方能叶茂”,根尖的
细胞不断分裂、
细胞不断伸长,使毛白杨的根不断向地下伸长。
(3)养护期间要定期松土施肥,多施含
的无机盐,毛白杨枝叶会更加繁茂。但是一定注意不可一次施肥过多,否则会造成“
”,使树木死亡。
24.(8分)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李同学家中种植的水稻只长叶(俗称“疯长”),最可能的原因是施含
的无机盐太多。
(2)小刘家中的小麦还没有成熟就倒伏了,原因可能是含
的无机盐太少了。
(3)小王家中的高粱上面的叶子淡绿、下面的焦黄。出现这种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尽快施
肥。
(5)王大爷以种菜为生,今年种植了番茄、黄瓜,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施肥时应该多施含
、含
的无机盐。
(6)植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小红认为,不管什么植物,只要多施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植物就会长得很好。你认为小红的说法是否正确?
。原因是

三、实验题(19分)
25.(9分)某校学生王小丽在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时,用钢笔在菜豆幼苗根尖端标记了四条线。结果如图所示。请你帮她把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通过对根尖三天生长情况的比较发现:根的生长与【

和【

有关。
(2)在实验时,如果小丽和其他同学三天测得的A、B、C、D长度数据各不相同,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应对这些数据进行的处理方式是

(3)在进行上述实验时小丽发现幼根根尖的【

生有大量的白色“绒毛”,是吸收

的主要部位
26.(6分)小宇同学设计的一组实验: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萝卜的洞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如图),放置一段时间,分析会出现的变化。
(1)甲玻璃管液体将(
),乙玻璃管内液体将(
)。
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变色
(2)用手捏萝卜的感觉:甲



(3)通过这个实验,可得出结论:

27.(4分)把玉米或菜豆萌发出幼根的种子分成两组:甲组切去根尖,乙组不切根尖,测量出两组根的长度,并作好记录。然后把它们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并保持湿润,过几天后再量两组幼苗根的长度。
(1)根的长度能够增长的一组是

(2)两组植物的根长度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C
6.A
7.C
8.B
9.C
10.B
11.B
12.C
13.B
14.D
15.B
16.C
17.C
18.A
19.D
20.A
21.(1)④
成熟区
根毛
(2)③
伸长区
伸长

分生区

紧密
(3)①
根冠
保护
(4)④
成熟区
(5)分生区
伸长区
22.(1)健壮
鲜绿
弱小
发黄
(2)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3)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需要的多种无机盐,蒸馏水中不含有无机盐
(4)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23.(1)叶芽
芽原基
侧芽
(2)分生区
伸长区
(3)氮
烧苗
(4)毛白杨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总大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
24.(1)氮
(2)钾
(3)氮

(4)不正确
不同植物对各种无机盐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25.(1)B
分生区
C
伸长区
(2)取平均值
(3)D
成熟区
水分
无机盐
26.(1)B
A
(2)变硬
变软
(3)当周围水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就失水;周围水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吸水
27.(1)乙组
(2)甲组植物的根切去了根尖,没有了生长点和伸长区,细胞就不能继续分裂产生新细胞,根不再生长;乙组植物的根保留了根尖,能够继续生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