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周次 
 课时 / 
课题 1.1 物质的变化 
教材 解读 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不同物质的形态和运动形式发生着相互作用。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2、技能领域:了解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固体物质加热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要求 
3、情感领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重点 学习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难点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学情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如物态变化、机械变化、地球运动等,而且在水和空气的学习中,学生也接触了一些化学变化,本节教材是从物质变化的本质出发去讨论自然界物质变化的不同,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明确物理和化学两个变化的含义,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探究物质变化的科学方法,为接下来学习酸碱盐等物质的变化打下基础。 
教学 准备 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锥形瓶、硝酸铅溶液、碘化钾溶液、蒸馏水 
环节 师生活动 占用时间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引入: 
八下我们已经学习了O2、CO2这两种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制法、用途。自然界的物质种类繁多,而且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问: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如何认识它们变化的规律呢? 
讲述: 
1、举出你所知道的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例子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物质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你能说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吗? 
雪变成液态水,水蒸汽变成雾,水结成冰,火柴、蜡烛燃烧,白糖溶解水中,燃放烟火。 
2、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周围的物质总是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物质的溶解、下雨、木柴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瀑布落下、电灯发光、冰山消融、水的电解 。 
问:上述的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变化? 
3、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思考与讨论: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 
下 雨,电灯发光,木柴燃烧,植物光合作用 
思考与讨论: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只是形态、状态的改变。 
2.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你能举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例子吗?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思考与讨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微观上有什么不同?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思考与讨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联系吗?试举例说明?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例如:蜡烛燃烧,燃烧时伴随着蜡烛熔化。燃烧是化学变化,熔化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5.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思考与讨论:如何辨别物质发生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许多变化都伴随有一个或几个现象。 
4、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① 绿叶的变化 证据:颜色的变化 (由绿色变成黄色或红色) 
② 钢铁的熔化 证据:状态的变化,温度的变化 
③ 铁丝的形变 证据:形状发生变化 
④ 水的电解 证据:有气体产生。产生了新的物质。 
⑤ 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证据:颜色的变化、沉淀生成。 
2.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思考与讨论:你是怎样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 
在变化过程中,物质仅仅发生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则属于物理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以沉淀、气体、变色等形式产生了新的物质,就判断为发生了化学变化。 
5、实验探究 
实验一:1.如图1-6所示,取2支试管,在其中1支中加入5毫升的澄清石灰水,在另1支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2.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5毫升碳酸钠溶液。 
3.观察2支试管,你认为哪支试管里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哪些证据支持你的推断。 
证据: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二:如图1-7所示,在盛有10毫升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证据:黄色溶液变成了红色溶液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 
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 
6、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推测物质性质和用途。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用途?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练习:把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它与水发生了剧烈的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而本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浮在水面上,并有气体产生,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寻找发现未知物质。 
思考与讨论:地质考察科研人员在外出考察时,常常在工具包内放一瓶稀盐酸,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可以用稀盐酸来鉴定矿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等碳酸盐成分。 
3.建立物质变化模型。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当堂 
检测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铁生锈 
 C.铜导电 D.石蜡熔化 
2.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变化是----------( ) 
A.鸡蛋变臭 B.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C.碘加热升华 D.西瓜榨成西瓜汁 
3.下列能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光发热 B.逐渐变短 
 C.火焰周围蜡熔化 D.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有人说,只要有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对吗?请举例说明。 
不对。如灯丝通电发光。 
工业用的酒精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检测工业酒精中含有水分的物质可以是( ),若将它放入工业酒精中,可以看到它( )。 
硫酸铜在下列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1)能溶于水 (2)晶体呈蓝色(3)水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 
探究物质变化时,我们可用哪些方法?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如是否有沉淀产生、是否有气体产生、是否有形状的变化、是否有颜色的变化、是否有温度的变化等。 
培优 扶差 
作业 1.作业本 1.1 物质的变化 
板书 设计 
1.1 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形状,状态,颜色是否变化,是否生成气体和沉淀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教学 反思